正文 第十四章 電視連續劇開場戲的審美導向(中)(3 / 3)

以電視連續劇《闖關東》為例,這部52集電視連續劇是近年來比較優秀的一部電視劇,該劇講述的故事涵蓋了將近30年時間,從1904年的日俄戰爭一直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在第2集裏,朱開山首次亮相時如果他是將近40歲的人,那麼到最後一集應該是將近70歲的老人了,且不說如此多的艱難坎坷、風險磨難,應在他的麵貌上留下飽經風霜的痕跡,就是歲月的流逝也會使他從壯年進入老年,可是在電視劇中卻沒有體現出朱開山年齡的變化,從第2集開始直到第52集,朱開山的化裝造型始終如一,甚至連頭發始終都是烏黑油亮的。該劇的其他角色如朱開山的妻子文他娘、長子朱傳文、老二朱傳武等角色的化裝造型上也沒有什麼變化,沒有體現出時間的流逝對於人的外貌變化所具有的影響力。劇中朱開山的二兒子朱傳武從第1集開始直到最後一集為國捐軀,他的外部造型始終沒有任何變化,按理說他在1904年是16歲的小夥子,到1931年他應該有四十多歲了,電視劇卻沒有表現出他年齡的變化。而且,朱傳武與朱傳傑在前11集裏共同演繹的戲較多,飾演朱傳傑的演員換了兩個,一個演小孩時的朱傳傑,一個演成年時的朱傳傑,這種更替體現了時間的流逝。然而,朱傳武的造型卻始終沒有變化,這樣兩個角色的造型便形成了較大的反差:時間的變化在一個角色上體現出來,在另一個角色上麵卻體現不出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電視劇《曆史的天空》處理角色的外部造型卻比較到位。這部戲講述了薑大牙、朱一刀、陳默涵等人物將近50年的革命軍人生涯。飾演一號人物薑大牙的演員張豐毅實際年齡有45歲,薑大牙出場時的年齡是20歲,為了表現薑大牙年輕莽撞的性格,造型師在其麵部造型上下了很大工夫,薑大牙出場時的“鍋蓋中分”式的發型顯示出普通農村小夥子的通常打扮。由於演員的臉型原本就是消瘦的,略施油彩便使其顯得平整光滑,眉眼之間重點刻畫,使角色顯得精神、年青。當他參加了新四軍當了小隊長後,他就剃成了光頭,一直到當了分區司令後他留起了平頭,臉部造型就出現了皺紋,顯示出軍區首長的成熟與穩重。新中國成立後薑大牙當上了師長,他就蓄起了向後梳的發型,這樣麵部也顯得“發福”了。到了“文革”時期,薑大牙的頭發開始變白。在農場勞動鍛煉期間,雖然精神矍鑠心情開朗,但是造型上卻是滿頭白發、皮膚鬆弛,明顯進入老年了,這都符合劇情的時空假定性。另一個角色朱一刀的造型也是比較準確的。特別在最後一集裏麵,朱一刀在“文革”中犯了錯誤,被免除職務,離休在家,此時他的造型是一頭白發、滿臉皺紋、情緒沮喪、步履蹣跚,展現出一個垂垂老矣的生動形象來。劇中的反派角色萬古碑的造型就顯得比較簡陋,他的麵貌造型沒有大的變化,在各個曆史時期他的形象始終如一,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奸臣形象。隻是最後他被劃為“三種人”後,在隔離審查期間被朱一刀扇了一耳光時,頭發才顯出長了幾根白發。

電視連續劇《金婚》也是一部人物造型比較準確、細膩的電視劇。由張國立和蔣雯麗兩位演員飾演的佟誌和文麗這對夫妻,從二十出頭一直演到七十多歲。張國立當時的實際年齡將近50歲,蔣雯麗也近40歲了,把兩人化裝成20歲的青年人,從談戀愛開始、結婚、生了四個孩子,直到50年後步入老年,對於每個化裝造型的要求自然很高。該劇在化裝造型上總體上是比較成功的。

第二,服裝。電視劇的服裝是為人物造型服務的,是創造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重要造型手段。觀眾往往可以通過演員的服裝,了解和感悟電視劇故事發生的時代。當然,其前提是多數觀眾熟悉的近現代社會。比如,《金婚》、《曆史的天空》都有反映“文革”時期的故事,這幾部電視劇表現那個時代的人物時,都讓演員穿一身褪了色的綠軍裝,頭戴綠軍帽,胳膊上箍紅袖套,胸前別毛主席像章,腰係武裝帶,揮舞小紅書,這是“文革”時期的典型裝束。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的穿著大體分為四個時期:前“大躍進”時期、後“大躍進”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以“大躍進”為時間標誌劃分社會衣著的時尚是一種簡易方法,主要是因為在“大躍進”之前,大城市的婦女還可以穿裙子、旗袍和高跟鞋,還可以追隨時髦,學蘇聯穿“布拉吉”(即一種連衣裙)等,男人還可以穿西裝、皮鞋。“大躍進”之後,社會進入經濟困難時期,吃糧穿衣憑票供應,人們“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無論男女老少衣著簡單。“文革”開始,極“左”思潮肆虐,男女穿著統一成為“藍色海洋”,藍色中山裝和工作服成為人們的主要著裝,同時,軍裝也是十分流行的裝束。改革開放之後,衣著回歸自然,百花齊放。因此,凡是反映新中國成立60年間各個時期的電視劇,觀眾很容易通過服裝來判斷所反映的時代。

如果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起始點往前推移,中國分別經曆了解放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北洋軍閥時期、清朝末期。對於這些時期人們的穿著情況的了解,有一點非常清楚,時間越靠近起始點,資料保存越多,對於那個時期人們穿著的情況了解得越多。由於舊中國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群眾如一盤散沙,貧富懸殊,階級對立,形形色色的人物一應俱全,按社會地位可以有:皇親國戚、貴族豪強、官僚買辦、軍閥權貴、清貧書生、貧苦大眾等等,按職業可以有:官僚、把頭、師爺、兵痞、苦力、雇工、警察、慣匪、竊賊、小販、丫鬟、藝人、學徒、行商、坐賈、算卦、騙子、流氓、老鴇、妓女等等,這些人物在反映曆史跨度較長的電視劇裏時有體現,《闖關東》、《走西口》、《喬家大院》等電視劇裏出現的許多人物形象是當今社會看不到的。如《闖關東》裏的“胡子”震三江,“窯姐”紅頭巾紅姐等人物,對於他們的服裝造型應該是什麼樣的,一定要通過查資料,才能使服裝造型符合人物的性格、職業、身份,從而做到真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