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單層故事結構電視劇共時性結構(2 / 3)

第四條人物情節線是女兒尋父線。湘贛臨時省委書記譚餘保的女兒嬌崽在村子被國民黨軍隊占領後,到處流浪隻身尋找父親。這條情節線從第3集開始直到第22集才結束。期間,嬌崽曾找到了父親,但是在戰爭中又失散,被國民黨軍隊抓住了。女兒的安危一直縈繞在父親的心中,也形成了強烈的懸念。圍繞嬌崽的情節最感人的是,譚餘保扣留了龔楚民的老婆,龔楚民提出用嬌崽換自己的老婆,譚餘保聽著女兒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還是決定要龔楚民用武器彈藥來換自己的老婆。直到第22集,紅軍遊擊隊改編成新四軍,在成立大會上嬌崽才又回到父親的身邊。

二、融入時代背景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二類共時性結構的電視劇是以特定的時代為背景,“純虛構”的藝術作品。相對於第一類以表現曆史事件的共時性電視連續劇來說,這類電視劇以表現人物命運為主要目的。由於劇中人物是虛構的,故事情節也是虛構的,作品的數量也就比較多。如近幾年熱播的電視劇《戈壁母親》、《狼毒花》、《夜幕下的哈爾濱》、《亮劍》、《曆史的天空》、《金婚》、《激情燃燒的歲月》、《潛伏》、《走西口》、《人間正道是滄桑》等等。這類電視連續劇與第一類電視劇相同,必須清晰地標明劇情發生的時代背景,建立“時代坐標參照係”,將電視劇中的不同時代或者不同時間凸顯出來。

電視連續劇《金婚》講述了從1956年到2005年,整整50年間發生的故事。為了說明故事發生的年代,《金婚》首先使用編年體式的方法標明故事發生的年代,在每一集片頭用字幕標明該劇故事發生的具體年代。依照電視劇劇情的逐年排序,可以將這50年細分為:1956~1958年,反右派和“大躍進”的年代;1959~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1963~1965年,經濟恢複時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1977~1978年,撥亂反正時期;1979~2005年改革開放時期。為了區別這些不同的曆史時期,就要建立起“時代坐標參照係”,就是在電視劇中用觀眾熟知的事物,來提示故事發生的年代。例如運用當時的流行歌曲和音樂來標明時代,劇中為了表明“大躍進”時期,就用《社會主義好》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文化大革命”時期,就把《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有理》等歌曲作為背景音樂。演員的服裝也是時代參照係的重要內容,如“文革”時期紅衛兵的服飾:綠軍裝、綠軍帽、紮腰帶、箍紅袖章,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具有較強的時代指向性。作為影視形象構成的元素,諸如場景、道具、服裝、化裝等都是時代坐標參照係的重要內容,也是影視造型的重要元素,影視的藝術造型與視覺的逼真性緊密相連。這一問題將在下一章進行專門的研究。

32集電視連續劇《曆史的天空》,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裏麵:從第1集到第19集,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從第20集到第24集,講述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第27集到第28集講述抗美援朝以及回國以後軍營生活的故事;第29集到第30集講述“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故事;第32集講述打倒“四人幫”以後的故事。

電視劇采用了多種方式建立“時代坐標參照係”,以便將這些不同的時代清晰地標明出來。

如使用新聞紀錄片鏡頭和畫麵疊映字幕的方式。該劇第1集的開端,運用了日本軍隊的炮擊和飛機投彈的曆史資料片鏡頭,然後在日本軍隊行進的鏡頭上疊映字幕:“一九三八年,侵華日軍打到長江邊,省城安慶、皖西重鎮羅安相繼淪陷。”接著在一座城鎮的外景出現字幕:“距洛安州百餘裏的古鎮——藍橋埠”。在第19集,表現抗戰勝利、日本投降的消息,首先用新聞紀錄片的鏡頭:士兵吹衝鋒號、騎兵衝鋒的鏡頭,接著出現那個時期報紙的通欄標題:“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又出現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軍艦上簽署投降書的新聞紀錄片的鏡頭。

此外,還運用演劇的方式建立時代坐標參照係,即通過演員的戲劇動作交代有關的時代背景。如第20集裏麵,在表現日本投降之後,蔣介石發動內戰,中國進入解放戰爭時期,就是在表現了日本軍官向新四軍和國民黨部隊投降獻出自己的指揮刀後,立即轉到國民黨軍隊趾高氣揚地大規模行軍的鏡頭畫麵,這個鏡頭借用了電影《大決戰》裏麵的鏡頭,緊接著是國民黨軍隊進入藍橋埠的鏡頭畫麵。

還有就是運用熒屏造型的方式建立時代坐標參照係。如在第20集裏麵,新四軍的領導人出現時,已經脫掉了原來的新四軍的灰色軍裝,換上了解放軍的黃色軍裝,軍帽上有了紅五星。

該劇還運用台詞作為時代坐標參照係。如第27集,電視劇在表現部隊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師長薑必達在師黨委會議上說:“我們剛剛和平兩年,美帝國主義就在朝鮮點起了戰火,要照我的話呐,咱當兵的要是老沒有仗打,也真沒勁。現在好了,上級命令我們軍赴朝鮮參戰,這可以大幹一場了。”

第28集,可以說是該電視劇裏麵“時間壓縮”比較多的一集,首先運用新聞紀錄片,表現誌願軍回到祖國。劇中的部隊穿的軍裝已經是“六零”式軍服,跳過了穿“五六”式軍服的年代,從第27集表現的50年代的故事,直接進入到60年代的故事,通過劇中人物的對話,講到了彭德懷等老幹部被打成“反黨集團”的事件。在第29集,從劇中主人公的隻有五六歲的小孩吃飯前排隊唱歌的鏡頭,疊化他們長成了中學生,每個人都戴著紅衛兵的袖套的鏡頭,接著高音喇叭播放毛主席語錄歌的場麵,標誌著“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第32集,運用新聞紀錄片的鏡頭,出現群眾慶祝打倒“四人幫”在天安門遊行的畫麵,說明“文化大革命”的結束。運用這些方式,清晰地標明了故事反映的不同時代背景。正如羅伯特·麥基說的:“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而生活是在時間中度過的。所以。電影是時間的藝術,而不是造型藝術。我們的堂表兄弟們並不是繪畫、雕塑、建築或攝影等空間媒體,而是音樂、舞蹈、詩歌和歌曲這樣的時間形式。”(羅伯特·麥基:《故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頁。)麥基說的是電影,把他的概念運用到電視連續劇研究中,也就是說,在表現故事的時間時,要運用音樂、歌曲等這些“堂表兄弟”作為表現故事時間的輔助手段。

三、不同曆史時期的故事情節具有結構的完整性

要把電視劇中表現人物的命運、展現人物之間的關係作為貫穿全劇的主線。《曆史的天空》主角較多,如從藍橋埠走出來的四個老鄉:薑大牙、朱一刀、陳默涵、韓春雲。這四個人的戲從第1集,一直貫穿到第32集。新四軍的領導幹部有:楊庭輝、王蘭田、張普景、竇玉泉、萬古碑、李文彬、東方聞英,其中張普景、竇玉泉、萬古碑的戲也是貫穿到第32集。國民黨方麵的人物有高漢英、高秋江、石雲彪、文澤遠、趙無妨等人。“最優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還在講述過程中表現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跡或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羅伯特·麥基:《故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頁。)《曆史的天空》在“揭示人物真相”時,可謂匠心獨具,頗有建樹。

《曆史的天空》在第1集裏,首先介紹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重點表現了薑大牙、朱一刀、陳默涵、韓春雲四個人之間的糾葛。故事的開端就是在藍橋埠的瑞泰米莊的朱二爺家裏,朱二爺為他的幹兒子薑大牙娶親,新娘子是韓染匠家的堂侄女韓春雲。韓春雲認為薑大牙是個隻知道打架耍蠻的無賴,死活不願嫁給他,但硬是被他的表叔架上了花轎。途中,韓春雲掙脫捆綁的繩子,跳到河裏,然後遊上岸跑到林中,見到了中學同學陳默涵陳三少爺。陳默涵對追趕韓春雲的人說不能搞強迫婚姻。這時薑大牙也趕到現場,見到陳默涵要帶走韓春雲,便提出要和陳默涵比武,如果陳三少爺贏了帶韓春雲走,輸了個給自己抬花轎。正在這時候日本飛機轟炸藍橋埠,日本軍隊占領藍橋埠,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薑大牙回到藍橋埠救出朱二爺,回到樹林裏,在陳默涵的幫助下殺了幾個想調戲韓春雲的日本兵,會合了朱一刀,他們四個人逃脫了日本兵的追趕。這段故事情節是電視劇的開場戲,介紹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人物,初步揭示了四人的性格。如薑大牙是個江湖味十足,膽略過人,缺乏文化的農民。陳默涵是個具有正義感、有膽識的知識青年。朱一刀崇拜薑大牙,具有既講義氣又貪圖享受的性格。韓春雲是個具有強烈個性的知識女性。另一條故事線是表現國民黨軍隊高漢英部隊正在圍殲石雲彪帶領的79軍殘部,正當高漢英部要對石雲彪的殘部發起最後攻擊之時,突然接到上峰命令,對石雲彪部進行招撫,並將其改編為79大隊。這條故事線凸顯了高漢英、石雲彪、趙無妨等人的形象。《曆史的天空》第1集所講述的故事不僅是該劇抗戰時期故事的開場戲,也是整部電視劇的開場戲。在這集裏麵,對於從藍橋埠逃出來的四個老鄉,交代了時代背景,說明了故事的起因,介紹了他們之間的關係,粗略說明了他們各自的性格。與《士兵突擊》隻講述“一個人的遭遇”不同,《曆史的天空》講述了“將近10個人的遭遇”。與《浴血奮戰》講述真人真事不同,《曆史的天空》講述的是虛構人物的故事,而且這些人物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50年的不同曆史時期,是共時性故事結構電視連續劇較為典型的一部。

從第2集開始分別講述了他們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同經曆的故事。薑大牙和朱一刀想到山北蓼城投奔有槍有餉的國軍,陳默涵和韓春雲想到山南投奔新四軍。結果陰錯陽差,薑大牙和朱一刀在蓼城東門外的榆林寨,被新四軍麒麟山支隊的戰士當做“奸細”抓了起來。在司令部裏,薑大牙被他幾年前曾經救助過的支隊司令楊庭輝認了出來,於是受到熱情接待。楊司令勸薑大牙留在新四軍裏一起打鬼子,薑大牙卻回答得不太痛快。在楊司令招待他們吃麵魚時,年輕漂亮的政治部宣傳部長東方聞英進來了,薑大牙一見新四軍裏麵還有這麼漂亮的女兵,就轉變態度堅決要求留在新四軍裏打鬼子。這一切都被政治部主任張普景看在眼裏,他認為薑大牙是個流氓無產者,對他印象極差。但是薑大牙打起仗來卻非常勇敢,第一次參加戰鬥,他一個人用大刀就砍死了十幾個鬼子,被提升為小隊長。後來由於戰功卓著,職務一級級地提升,最後當上了陳埠縣大隊的隊長。在東方聞英的幫助教育下,他入了黨,學習文化,講究衛生,進步很快。而且他作戰勇敢,肯動腦筋,軍事指揮能力也提高很快,他領導的陳埠縣大隊成為麒麟山根據地最有戰鬥力的部隊。與此同時,一直跟隨他的朱一刀也進步了,成為中隊長。但由於違反紀律與地方婦女幹部嶽春雲發生了男女關係,受到了處分,最後他與嶽春雲正式結了婚。在麒麟山根據地的領導圈裏麵,對於如何看待薑大牙有兩種觀點:楊庭輝司令和王蘭田副政委認為薑大牙是可造之才,可以對他的缺點逐漸加以教育、克服;而張普景、竇玉泉、萬古碑、李文彬四人,所謂的“蘇區派”,認為自己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他們堅決反對使用薑大牙。由此,薑大牙從投身革命伊始,就陷入了激烈的戲劇衝突中。這種衝突的範圍廣泛,不僅包括了新四軍與日本鬼子的衝突,與國民黨軍隊搞“摩擦”的衝突,與自己的缺乏文化、不良習氣和落後思想之間的衝突,而且還包括麒麟山根據地的黨內鬥爭。這也正是這部電視劇顯得精彩紛呈之處。正如曾慶瑞說的:“把人物放到動蕩中去,放到戲劇衝突中去,讓人物動起來,在人物之間通過動作形成情節,形成敘事結構中的情節線索。”(曾慶瑞:《電視劇原理·第二卷·文本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頁。)

這部長達32集的電視連續劇裏麵的人物所起的作用不同於電影故事片的人物所起的作用。其特點是有的人物從全劇看不是中心人物,但是在其中的某幾集裏麵會成為故事的中心人物。如萬古碑這個人物形象,這個人物正如薑大牙說的:“是個壞人”。他作為麒麟山分區的政治部副主任,熱衷於挑撥是非,散布對楊司令不滿的情緒,接著在追求東方聞英時,他那種大獻殷勤的方式使人感到厭惡。後來當他發覺東方聞英對薑大牙有好感時,妒火中燒的神態使人感到他是個非常陰險的人物。在第12集裏麵,楊庭輝和王蘭田都被調離了麒麟山分區,從西北回來的萬古碑代理書記並主持特委工作,真是小人得誌便猖狂,他大權在握後立即在麒麟山根據地開展“整風純潔”運動。因此,從第12集到第14集,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萬古碑,他表現得極端陰險毒辣,殘酷無情,先抓了朱一刀,又抓了薑大牙,把朱一刀折磨得想尋短見。他親自審問薑大牙,要他承認自己勾結日軍等罪行,最後還布置手下準備把薑大牙悄悄殺了。好在中央派楊庭輝及時趕回來,糾正了“整風純潔”運動,薑大牙等人才得救。經過這樣曲折痛苦的“煉獄”般的考驗,薑大牙才真正成熟了。薑大牙和東方聞英產生了感情,東方聞英建議薑大牙把名字改為薑必達,他欣然同意。

從藍橋埠逃出來的四個老鄉中,想投奔新四軍的陳默涵和韓春雲走錯了道路,撞到了高漢英的國軍第246團的陣地,被國軍抓住。高漢英聽說他們要投新四軍就想槍斃了他們,陳默涵據理力爭,石雲彪說服高漢英把他留在自己的79大隊當兵。韓春雲則進了高漢英的妹妹高秋江領導的戰地女子服務隊。陳默涵在79大隊從當兵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升為大隊參謀,他了解到79大隊是雜牌軍79軍的殘留人員,石雲彪想把這支部隊壯大發展起來,恢複原來的實力,實際上是一種幻想。當79大隊擴大為79團後,高漢英處處想法掣肘他們,最終還是借用日軍的手,把石雲彪的79團大部分力量都消滅了,石雲彪也犧牲在戰場上。剩下的人員改編成79營,由陳默涵當營長,編入246團。高秋江的女子服務隊在一次與日軍的戰鬥中,韓春雲負傷後離開了國軍,她來到麒麟山找到王蘭田副政委,王蘭田派她到日軍占領的洛安城當地下工作者。高秋江被高漢英派到洛安城了解日軍化學武器的情報。她們在洛安城聯手提供情報,炸掉了日軍的毒氣彈倉庫,聯手殺了投降日本人的叛徒李雲彪。高秋江苦苦追求石雲彪,石雲彪答應與她重歸於好,卻犧牲於殺敵戰場。陳默涵開始追求高秋江。

從第19集開始講述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在這個時期,故事人物的職務發生了很大變化,薑必達(薑大牙)成了旅長,朱預道(朱一刀)成了團長。東方聞英是團政委,上級派她去軍區學習,她計劃在學習結束之後就與薑必達結婚。張普景成為旅政委,竇玉泉成為副旅長,萬古碑成為政治部副主任。陳默涵當上了國民黨79團的中校團長。韓春雲繼續在烏龍集從事地下工作,後來由於身份暴露回到了二旅衛生部工作。為做好79團起義的工作,東方聞英被上級派到79團,以護士的身份直接做陳默涵的工作。在她的努力工作下,79團正式宣布起義,但是在起義的關鍵時刻,為了掩護79團脫離高漢英部隊的追擊,東方聞英犧牲了。東方聞英犧牲以後,薑必達把怒火傾瀉在陳默涵的身上。由於陳默涵的79團已經起義,加入了解放軍,薑必達的言行自然影響到起義官兵的情緒。在領導們的幫助下,薑必達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向陳默涵承認錯誤,要求他們留下來,起義部隊被改編成二旅新二團。薑必達向陳默涵的部隊學習軍容風紀和訓練有素,陳默涵的部隊也向薑必達的部隊學習吃苦耐勞連續作戰的作風。最後過了長江天險後,陳默涵的部隊連續行軍,堵住了高漢英的殘部,迫使他們戰場起義。薑必達和陳默涵之間依然有著較大的思想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