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單層故事結構電視劇曆時性結構(1 / 3)

從本章開始研究單層故事結構電視連續劇。論者對“單層故事結構電視劇”的概念界定為:同樣的主人公群體,在同樣的時間進程中,同樣的空間裏麵,經曆同樣事件的電視劇。

目前我國各級電視台播出的大多數電視連續劇都屬於單層故事結構的電視劇。比如,電視連續劇《金婚》,盡管長達50集,但是它依然屬於單層故事結構電視劇,因為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在同樣的時間進程中,同樣的空間裏,共同經曆的種種故事。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把單層故事結構電視劇和電影故事片加以比較,就會發現兩者在結構上具有相似性。羅伯特·麥基說到電影的結構時說:“我們利用我們這門藝術的結構,以緊張為開始的基點,然後通過序列將場景提升到第一幕的高潮。當我們進入第二幕時,我們便構思出一些削弱這一緊張的場景,轉換成喜劇、言情,以一種相映成趣的基調降低第一幕的緊張程度,好讓觀眾喘口氣並積蓄更大力量。……我們一幕接著一幕地時而緊張,時而鬆弛,直到最後一幕的高潮使觀眾的情感傾瀉一空,令他們在情感上精疲力竭而又快慰無窮。然後,再來一個簡短的結局場景讓觀眾恢複元氣,最後高高興興回家。”(羅伯特·麥基:《故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340頁。)筆者之所以用“相似”這個概念,就是基於麥基上述觀點,其核心是強調通過結構電影故事的方法,緊緊吸引住電影觀眾。但是電影故事片和電視連續劇在故事結構上卻迥然不同:電影故事片有一個主題思想和一個主要故事,而電視連續劇除了有一個主題思想之外,還要有多個故事單元的故事。

單層故事結構電視劇的長度一般在20集到30多集之間,其播映時間相當於放映10部至20部電影的時間,如果要把這麼長的故事連接成為一部電視連續劇,量變引發質變,這是電視連續劇與電影相比有著迥然相異的獨特的美學特點的緣由。近年來播出的多部單層故事結構電視劇《任長霞》、《士兵突擊》、《曆史的天空》、《長征》、《井岡山》、《八路軍》、《亮劍》、《大明王朝1566》、《李小龍傳奇》、《喬家大院》、《奮鬥》、《馬文的戰爭》、《空鏡子》、《金婚》等不同題材的電視劇,都在故事結構上有著顯著的共同特點。在眾多題材的單層故事結構的電視劇中,人物塑造是電視劇形象內容的核心成分。“電視劇作品是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的反映,而社會生活,都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乃至鬥爭,都是通過人物的活動,通過人與人的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表現出來的。沒有人物,沒有人與人的社會關係,沒有人的活動,就沒有社會生活,沒有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就無所謂電視劇作品。再說了,在一部電視劇作品裏,創作者們要表達他們對某種特定的社會生活的感受、認知、評價,電視劇作家、藝術家要表達他們從生活體驗中凝聚的情感和意願,都要通過人物,通過人物和人物的關係,通過人在劇中的活動才得以實現。沒有人,就什麼都說不上。”(曾慶瑞:《電視劇原理·第二卷·文本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頁。)人物形象、人物和人物的關係是研究單層故事結構電視劇的主要內容。我國生產製作了許多人物傳記的電視劇,近年製作的現代人物傳記題材的電視劇就有《任長霞》、《彭雪峰》、《許世友》、《陳賡大將》、《陳雲在臨江》、《任弼時》、《民族英雄馬本齋》、《張伯苓》、《荀慧生》、《張大千》等;曆史人物電視劇有《秦始皇》、《漢武大帝》、《東方朔》、《雍正王朝》、《乾隆皇帝》、《成吉思汗》、《鑒真東渡》、《薛仁貴》、《朱元璋》等;虛構的人物電視劇有《鎮長》、《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戈壁母親》、《喜耕田的故事》、《士兵突擊》、《雙槍李向陽》等。如果加上曆年生產製作的人物電視劇,可說是數量眾多。在這些電視劇裏麵,除了有幾部屬於多層故事結構電視劇之外,多數屬於單層故事結構的電視劇。

一、曆時性故事結構電視劇的敘事特征

單層故事結構電視劇具有曆時性特點,故事情節的敘事是按照人物在時間進程中的順序展開的,並依照故事主角的成長經曆結構故事情節。以《士兵突擊》為例進行分析。

30集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的主人公就隻有一個:許三多。該劇表現了許三多這個普通農民的兒子,如何在部隊通過自己不折不撓的努力奮鬥,成長為解放軍特種兵的故事。《士兵突擊》這樣的電視劇之所以能在社會上,尤其在年輕人中間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體現了當今社會可以通過個人的奮鬥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時代潮流和當今社會具有為勇於拚搏的小人物走向成功提供的巨大機會。電視劇藝術作品中的虛構人物許三多是個成功的藝術形象。麥基說:“結構和人物是互相連鎖的。一個故事的事件結構來自於人物在壓力之下所作出的選擇和他們采取的行動;而人物在壓力之下選擇如何行動可以揭示並改變人物真相。”(羅伯特·麥基:《故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頁。)許三多的成才之路就是在壓力之下所做出的選擇和采取的行動與其他人不同,這是電視劇構思的高明之處。可以說,虛構一個普通士兵的成長過程的電視劇很少見,何況又是用30集的篇幅來表現一個士兵的成長故事。

《士兵突擊》第1集裏,開場就是激烈的戰鬥場麵:猛烈的機槍的射擊,炮彈爆炸的濃煙火光,裝甲運兵車的突擊,空中一架超音速戰鬥轟炸機在雲層中發射了一枚鑽地導彈後沒入了雲層。在某煉鋼廠內,以袁朗、許三多、成才和吳哲組成的小分隊蹲在地下,敵人發現了他們,從隱蔽的地下出口向小分隊衝來,鑽地導彈從空中射到了敵軍占領的廠房,炸毀了廠房。袁朗命令許三多掩護,其餘的人迅速撤退。許三多邊向敵軍射擊邊後退,他撤退到廠房間斷裂的棧橋上,找了一條木板搭在上麵,在敵軍的猛烈射擊下踏著木板走向裂口,突然木板斷開了,許三多從數十米高的棧橋上摔了下去,重重地跌在地上。此時出現了他的畫外音:“我又出洋相了,又弄笑話了,我應該呼救,投降,然後剩下的時間在敵營度過。”接著采用倒敘的方法,畫麵從躺在地上氣息奄奄的許三多轉到他回憶參軍入伍的鏡頭。以後29集的敘事都是以主人公許三多在昏迷中回憶的方式進行的。此時人們對許三多還沒有太多的了解,也不知道他以後的結果會如何,他摔下來之後的場麵,要到第30集才重新續上。采用激烈的衝突和強烈的懸念來作為開場戲,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這種開場戲的處理方法,在電影中經常見到,如美國電影《阿甘正傳》的開場,用主人公阿甘在等候公共汽車時,與旁邊的顧客聊天回顧往事的方法進行敘事。

《士兵突擊》在開場戲完了之後,就用倒敘的方法講述許三多在河南農村從報名參軍直到入伍後的成長經曆。該劇多次運用許三多的畫外音講述自己的感受,這樣的聲畫處理就使故事情節的發展與開場戲銜接了起來,全劇的敘事具有主人公回憶錄的特點,顯得自然流暢。一個士兵的成長進步與部隊生活曆程相連,也與部隊等級製度緊密相連,因此當兵的“年頭”和“官銜”的晉升構成了主人公的階段性特征。主人公每跨越一個“階段”就是一次進步,每邁一步就伴隨著多個故事,《士兵突擊》就是階段性發展的文本。該劇以許三多的成長經曆作為故事情節的主線,可以劃分成三個階段的故事結構。

(一)《士兵突擊》分析一:成長的曆程

這個階段從電視劇的第1集開始直到第7集結束。講述了許三多報名參軍、新兵訓練、在紅三連二排五班當兵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構成了許三多在人生旅途中跨越的第一個階梯。這三個故事是按照故事發生的先後順序進行講述的,具有“順時展現”的特點。

先說“報名參軍”這個故事情節,故事人物有許百順、許一樂、許二和、許三多、村長、成才、史今。主角是許百順、史今、許三多。故事的“開端”是1989年,許百順坐在家裏堂屋毛主席畫像下麵的椅子上,鄭重其事地從口袋裏摸出幾張人民幣,交給老大許一樂,要他帶老二許二和到縣城買點好吃的吃,買點好喝的喝,然後叫許二和報名參軍爭取體檢過關。至於為什麼當兵,他說:“你們的娘走得早,她說生兒子就要當兵,當了兵有出息,當了兵才能拿上城鎮戶口,這一輩子公家飯算是吃上了。一樂呢,上次體檢給刷下來了,一樂那命撅著腚伺候莊稼吧,當兵糟蹋你這塊料。”他讓把當時還是個小孩的許三多也帶去長長見識,他把許三多稱為“龜兒子”。

故事的開場戲是許百順要三多報名這個情節,畫麵轉回到同一個場景,與上個場景不同的是時間又過了許多年。18歲的許三多被父親叫到跟前,拿出錢來說:“家裏這麼窮,生這幾個兒子幹啥呢,最笨的就是你,龜兒子,連個莊稼活也幹不好,都被老二教壞了。老二沒當成,今年你去,當兵省錢。”當許三多說不要錢,當不了兵接著上高中時,許百順就用板子打了他的屁股。接著當老大一樂帶老三許三多到縣城人武部交了體檢表之後,三十老幾的許一樂要許三多買黃色刊物,結果回到家裏又被許百順用板子打了他們兩人的屁股。這個幽默的情節揭示出許三多生活的環境是“家長製”陰影下的農村。對於貧窮農村的農民許百順來說,當兵的目的就是要讓兒子跳出農村,吃上公家的飯。許三多的入伍動機與父親相比也高明不了多少——當部隊的班長史今來到村裏了解有關許三多的情況後,他見許三多傻呆呆的,問他當兵的目的是什麼,許三多回答:希望不再聽到父親叫自己為“龜兒子”。史今本想回絕了這個別扭兵,剛走出許百順的家門,就聽見許百順在打許三多,埋怨他太笨,兵也當不上。或是出於憐憫心或是不滿意許百順的粗魯,史今又回到了院內,改變了初衷,決定收下許三多,這個戲劇性變化把劇情推向了高潮。

這個故事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真實再現了中部地區某些農村貧窮和落後的社會狀況。通過村長和許百順之間的衝突,折射出了貧困村幹群關係也比較緊張。成才是村長的兒子,他在許三多麵前也有優越感,處處要占他的上風。在車站送完參軍的兒子後,許百順遇到一夥流氓,被他們圍打了一頓,好在村長跑過來救了他,這個情節也反映了貧窮農村的社會環境也不太安定。這些場景藝術地再現了生活中的矛盾,因此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第二個故事是許三多參加新兵訓練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有高城、史今、許三多、伍六一、成才,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個過場戲,重點表現了許三多的笨拙、憨厚、實誠,雖然沒有重頭戲,卻有幾個有趣的小故事,比如運兵車到站後,車門打開,許三多突然被一輛行進中的坦克的炮管擦身而過,嚇得舉起了雙手,這個情景被站在旁邊的連長高城看見,他大為生氣:“那個兵,那個兵,你把手放下,你幹什麼啊你,你以為自己很幽默啊!你下來,你下來!”許三多從車廂裏跳下來時,又一頭栽進了高連長的懷裏,使高城哭笑不得。另一個小故事是新兵營的連長高城在作報告,他發覺許三多的嘴巴在不停地嘀咕,他問許三多在說什麼,許三多說自己在背誦連長的話,高城讓他背一遍,他果真將連長的話複述了一遍,高城很高興。當高城問他背誦的目的是什麼時,他說要把這些話寫信告訴父親,高城聽後,眉頭一皺,立即命令新兵排的排長史今要他晚上讓每個新戰士把《保密手冊》抄寫三遍。再一個小故事就是許三多處處承認自己笨,他的隊列走不好,對班長伍六一說自己笨,領會不了要領,班長就指導他,認為他的腿繃不直,踢了他的後腿,許三多就跪倒在地上,連續踢了幾次,他都倒在地上,班長也認為許三多笨。但是許三多卻非常崇拜班長,毫無怨言地按照他的指導意見一絲不苟地練習隊列動作。

三個月的新兵生活結束後,許三多被分到702團紅三連二排五班當兵,這就開始了許三多的第三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人物有許三多、班長老馬、李夢、薛林、老魏、指導員、新聞幹事和團長。這是個完整的故事,故事開端是指導員送許三多到五班,這個班擔負的任務是看管輸油管道,離團部的距離有四個小時的汽車路程。由於長期在外執行任務,五班的作風稀拉、士氣低落,正如指導員批評馬班長的:“你原來是連裏麵最優秀的班長,到了這裏,在一年半的時間裏就變成了這個熊樣。”五班四個兵加上新兵許三多共五個人,演繹了一個精彩的故事。許三多的藝術形象得以樹立起來:他個頭矮小、其貌不揚、不善言辭、說話帶有河南口音,正如善於給戰友起綽號的老魏給他起的綽號“許木木”。他到了五班後,堅持每天整理內務,堅持每天早上一個人出操踢正步,不玩撲克不下棋,有空就在哨所附近拆卸衝鋒槍和練習瞄準,這一切就使他與班裏的戰友產生了距離。馬班長開始批評其他人,有的戰士就認為是許三多的行為破壞了“團結”。這個故事的開場戲是馬班長找到許三多做思想工作這個情節,馬班長想勸他以後別再這麼認真,最好向其他戰士看齊。班長舉個例子說:“一個狗廄五隻狗,在廄裏,有四隻狗順時針方向走,有一隻狗逆時針方向走,結果逆時針走的狗被主人殺掉了,為什麼?因為它不合群。”許三多聽不明白,問班長是什麼意思,班長叫他好好想想。後來許三多告訴班長,他想明白了,那隻狗應該逆時針走走,再順時針走走,這樣就可以使狗廄的狗活躍起來了。馬班長聽了哭笑不得。修哨所樓前的路是故事的高潮部分,班長原來不過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許三多非常嚴肅地對待他說的話,當做“這是我在部隊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於是他開始了修路的工程,每天收集石塊、平整路麵、填土鋪石,辛勤工作著。他的舉動使其他幾個兵感到很不自在,他們譏笑他、挖苦他,罵他是傻瓜、白癡,甚至趁他晚上站崗的時候去毀壞他修的路。最後這些人的良知戰勝了私心,理性戰勝了愚盲,他們被許三多這個“新兵蛋子”感動了,決心振作起來,“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全班人都投入了修路的工程。這個故事的尾場戲也很有戲,哨所的路修好後,一次軍事演習,幾架直升機路過時,看見哨所的路中心有個巨大的五角星,於是報告了團部,團裏領導詢問馬班長這條路是怎麼回事。五班戰士還以為修路犯了錯誤,馬班長和許三多爭著承擔責任。等到知道是好事後,班裏的戰士為了保住馬班長不退伍,想把功勞都歸功於他,許三多也同意了。等到指導員帶著團宣傳幹事來到哨所,給五班的戰士拍照後,老馬班長對指導員如實地講述了這條路的修建經過,說明了許三多的事跡。宣傳幹事將許三多的情況向團長作了彙報,許三多於是被團長調到鋼七連三班當戰士。這個故事的時間雖然沒有標明,但是感覺是過了半年時間,加上新兵營的三個月,許三多在部隊也幹了快一年了。

(二)《士兵突擊》分析二:成熟的曆程

從第8集開始直到第19集結束。這個階段故事結構人物有:高城、史今、伍六一、許三多、成才、指導員、團長、甘小寧、白鐵軍、袁朗、許百順、馬小帥。在這個大的階段裏麵,又依照時序分成三個小階段,分別講述了三個故事:1.許三多融入鋼七連的故事;2.鋼七連被撤銷建製後許三多當留守員的故事;3.許三多參加特種兵選拔的故事。對於和平時期的軍隊來說,生活是平淡的普通的,因此反映和平時期軍隊生活的電視劇,如何吸引觀眾的收視熱情需要有相當高的戲劇結構技巧。

在許三多融入鋼七連的故事裏,創作者巧妙地設計了許三多與幾個人物之間的戲劇衝突,隨著這些衝突的解決許三多也成長起來了。一是許三多與連長高城之間的戲劇衝突。由於高城擔任過新兵連連長,他對許三多的印象不佳,團裏要把許三多派到鋼七連,高城堅決反對,在指導員的勸說下才勉強收下了。一次演習中,許三多拿了兩個熟雞蛋,結果被直升機發現了連隊隱蔽的地方,高城非常憤怒,對許三多印象更壞,三班保持多時的先進集體錦旗被別的班奪走了,戰士們對許三多冷眼相看,許三多也抬不起頭來。在班長史今的耐心幫助下,許三多才走出了低穀。高城對許三多印象的轉變是在年終考核時,團長在靶場放了張桌子,對打完行進射擊的士兵下車就進行有關技術問題的問答考試。其他戰士臨時翻書去考試,唯獨許三多將整本技術手冊全部背了下來,這使七連在全團“露臉了”,高城非常高興。接著許三多在單杠上的腹部繞環動作,居然一口氣悠了333個,破了集團軍的紀錄,這也出乎高城的意料之外,從此他對許三多的看法轉變了。二是許三多與班長史今的戲劇衝突。這種衝突不是觀念矛盾的衝撞,而是思想關懷與覺悟提高之間的衝突。史今是老班長,是他招收許三多入伍的。史今了解許三多的家庭情況,他見到許三多到七連後情緒不高、精神不振、有著濃厚的自卑感,便千方百計鼓勵他、開導他,特別是許三多遇到挫折而產生悲觀失望情緒時,更是不斷激勵他,使許三多認識到作為鋼七連的一名戰士,肩負著發揚光榮傳統和保衛祖國的神聖使命和責任。隨著許三多覺悟的提高,他的單兵技術也大幅提高,成了全連的技術“尖子”兵。特別是在一次全團與“藍軍”的演習中,史今被藍軍的子彈“擊中”,退出了比賽,而許三多卻抓到了藍軍的一名俘虜,而且還是個中校。高城問這名中校,才知道藍軍是由“老A”組成的,這是特種兵部隊的代號。演習結束後,史今就退伍了,他對許三多的成長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而許三多也當上了代理班長。三是許三多與成才的戲劇衝突。這種衝突表現在認識問題的差異上,成才是許三多的老鄉,長得一表人才,能說會道,也很世故圓滑,比如當新兵時就知道身揣兩種煙,好煙專門遞給老兵,普通煙遞給新兵。入伍後他顯得一路順利,成了七連的狙擊手,由於他太專注自己的個人利益、個人的成長,與許三多的憨厚老實形成了巨大的性格上的反差。在與藍軍的演習結束後,他提出離開七連調到紅三連,理由是七連的尖子兵太多,紅三連的狙擊手少,對他來說發展前途更大。在鋼七連全體戰士的鄙視下,成才灰溜溜地離開了七連,此時隻有許三多一個人送他到新的連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