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多層故事結構電視劇開場人物塑造(2 / 3)

如何塑造這些主角的藝術形象是提高電視劇藝術質量的關鍵。《闖關東》裏的韓老海和潘五爺兩個人物,分別是第二層故事結構和第三層故事結構的主角。韓老海,開始是作為正角出現的,貌似憨厚,女兒秀兒癡情於朱傳武,並且表白了除朱傳武不嫁其他人的心願。為此,他借天旱未雨朱開山種的莊稼麵臨旱災的景況,提出了隻要朱傳武娶秀兒,就同意朱開山借自己的“水泡子”裏的水澆地。具有父母包辦婚姻思想的朱開山滿口答應了韓老海的要求,他明明知道二兒子傳武不愛秀兒,卻一定要傳武答應這門親事,結果事與願違,傳武在成親的第二天就甩下秀兒,和鮮兒私奔了。這使韓老海一夜之間從憨厚老實的莊稼漢變成無惡不作的惡煞,變成了一個心胸狹窄、反目成仇的老丈人,一個為了自己女兒所受的屈辱和不公而肆意報複的父親,一個認死理、好麵子把報複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的報複狂,一個善於拉攏莊內老鄉擠兌闖蕩而來的外鄉人的痞子。他從朝朱開山的院子扔死雞死狗開始,到毀壞朱開山種的黃煙地,再到不準村民到朱家打短工幫助抗霜,最後到要胡子綁架朱開山的大兒子,是個專挑別人的要命處下手、置之死地而後快、無所不用其極的惡人。這樣大跨度地詮釋韓老海人性中善惡並存的分裂人格,有著深刻地揭示人性多麵性的意義,人物形象塑造得比較豐滿,揭示了舊社會那些自私無知的村民采取愚昧行為時的心理狀態,因此具有普適性。最後具有喜劇效果的情節是他的各種伎倆都被朱開山徹底粉碎之後,他能承認自己不是朱開山的對手而與他握手言和重歸於好。

《闖關東》裏的潘五爺卻是另一種形象的人物,與韓老海的具有憨厚老實的出場形象不同,潘五爺一出場就是“頭頂生瘡腳底流膿”——壞透頂的壞人形象,他以熱河人的名義,打擊和排擠像朱開山這樣的山東人,其目的倒也專一:欺行霸市。他策劃於密室,指揮他人出麵對朱開山經營的山東菜館采取各種刁難和詆毀的行為,事後往往又裝作和善的樣子對受害者進行撫慰和“勸導”,勸其離開此地。他的行為非常具有戲劇性,一係列的壞事都集中在他身上,而他主導下的惡行卻往往出人意料之外。“一部劇作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事件本身的性質和意義,而決定於劇作者能不能把事件對劇中人物的深刻影響充分揭示出來,決定於劇本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的典型性,決定於劇中人物的生活道路、生活命運所展示的社會內容。”(譚霈生:《論戲劇性》,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頁。)在山東菜館開張之時,他指使兒子以不會做“爆炒活雞”為由,摘了山東菜館的幌子。繼而又讓自己的遠房侄子裝作叫花子去山東菜館攪局,又指使人故意用馬肉充牛肉賣給朱傳文,然後四處詆毀山東菜館的聲譽。這期間他還勾結土匪天外天搶劫朱開山馬幫的貨。最具戲劇性的是他派人到山東菜館吃飯裝作中毒身亡,並且將棺木放在菜館門口,被朱開山揭穿其騙人的伎倆後,朱開山本想與他和好,他卻提出最後賭一把的要求:各組織一支馬幫運山貨到奉天,誰先到目的地誰就贏,輸者自動離開此地。結果他賠了兒子又破了財,在悔恨交加之中離開了哈爾濱回熱河去了。他類似莎士比亞筆下的埃古(埃古,《奧賽羅》裏的角色,一個佞臣、陰謀家。——筆者注。)、愛德蒙(愛德蒙,《李爾王》裏的角色,一個專事挑撥離間之徒。——筆者注。)那樣的人,陰險毒辣,欲望無限膨脹,往往不擇手段來達到個人的目的。

《雍正王朝》裏麵,太子的人物塑造也是值得關注的,他是第一層故事結構裏的重要主角。電視劇開始就是天降大雨黃河決口的情況,康熙皇帝緊急召開朝廷會議商量對策,作為太子的二阿哥卻在和康熙的妃子鄭春華私通,姍姍來遲。康熙對他的遲到已經很不滿意了,當皇上問他該如何救災時,他卻提不出任何有效辦法,顯然是個既無能又走邪道的紈絝子弟,他的這種性格恰恰又碰到了八阿哥等覬覦著他的太子位的阿哥們,於是他們處處與他作對拆台。他在康熙麵前裝出萎靡不振戰戰兢兢俯首帖耳唯命是從的姿態,一旦離開康熙就立刻變了模樣,擺出一副高不可攀的太子架子,頤指氣使,目空一切。他也拉幫結派有自己的“太子黨”,依靠太子黨和自己掌握的“監國”大權,賣官鬻爵貪汙受賄,這些醜聞和與鄭春華私通的大不敬行為暴露後,康熙廢了他的太子位。康熙命令百官推薦新的太子,八阿哥善於籠絡人心勢力很大,尤其是科隆多揭發有人組織百官推薦八阿哥時,引起了康熙高度的警覺,認為八阿哥等人在搞朋黨,於是康熙決定恢複二阿哥的太子職位,並封他為監國,然後自己到江南南巡去了。太子一旦掌權,得誌便猖狂,更加趾高氣揚專橫跋扈,他開始打擊報複,凡是反對過他的人均被以種種理由撤職查辦,他甚至要十三阿哥把他的相好鄭春華殺了。他除了賣官鬻爵外,還向任伯安索要他記錄官員醜行的《百官行述》。由於他的倒行逆施,朝野上下怨聲載道,康熙對他的行為十分不滿,準備立即回京,消息傳來,太子在周圍人的鼓噪下準備造反,想趁康熙回京前控製京城並在京城附近抓捕康熙,這些如意算盤剛啟動就被洞察秋毫的康熙派人給粉碎了。太子從此被貶為庶人永遠圈禁在宗人府內,作為一個可憐又可笑的悲劇性人物的表演到此結束。

該劇中還有一個典型人物值得研究——年羹堯。他原是四阿哥府上的包衣奴才,也就是說,他父親也是四阿哥府上的奴才。他在沒有發跡的時候,時時處處跟隨著四阿哥,後來在四阿哥的關照提拔下,在仕途上一步步發達起來。但是他的本性卻是一個桀驁不馴、膽大包天的人,四阿哥要他去江夏鎮找任伯安要回《百官行述》,他毫不留情地把任伯安一家七百多口人全部殺光。四阿哥推薦十四阿哥擔任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就推薦年羹堯擔任甘陝總督。年羹堯上任後首先到了八阿哥府上去謝恩,顯露出他具有見風使舵的端倪,這個舉動使四阿哥非常惱怒,他知道後在四阿哥的院內跪了一宿,並且親自給四阿哥洗腳才得到了原諒。四阿哥登基成為雍正帝後,任命他為大將軍去平息西北的叛亂,他依仗雍正的權勢樹立自己的權威,殺了好幾個送軍糧遲到的官員。他除了草菅人命外,還有意拖延進攻時間不斷向朝廷要糧要餉。按照鄔思道的主意,他找到了躲藏的敵人打了大勝仗,居功自傲趾高氣揚,回京時騎著馬,儀仗隊龐大威武,百官迎候居然不下馬,直到雍正皇帝步行出來迎接,他才下馬。他的衛士穿著甲胄,雍正說天氣太熱要他們脫了甲胄,他們對皇帝的話居然敢不聽,年羹堯得意地解釋說他們隻知道大將軍不知道皇帝,引起了雍正的不滿。這事發生後他不但不低調處世,反而變本加厲,在大將軍位上貪汙四百多萬兩銀子,講究排場,睡覺時要像皇上那樣“翻牌子”,用膳時要上百道菜,還擅自殺了雍正安排在他身邊的禦使。雍正最後下決心撤了他的大將軍職務,並一降再降,最後當了看城門的軍士,他依然不服輸,仍穿著皇帝原先賜給他的黃馬甲硬抗到底,最後雍正派李衛賜他自盡。他是一個具有非常獨特個性的悲劇人物。

具有眾多的配角是多層故事結構電視劇重要的特點。從電視劇的整體結構來看,許多角色的戲不重、出場也不多,屬於配角,但是從每個故事單元來看,他們又起著重要作用,其重要性可以稱之為該故事單元的主角。塑造好這些角色也是電視劇提高質量的關鍵環節。《闖關東》裏的大金粒兒這個人物值得一提,他作為一個小混混的形象出現在故事裏,一進入工棚就抽出把匕首往桌上一插,然後說自己是“頭”,要大夥服從他。他指揮身體魁梧的朱開山為他清掃襪子裏的土,早上起來還要朱開山為他倒尿壺。後來發現朱開山身手不凡又要拜他為師。在淘出金子後朱開山讓大夥說如何分配,他又露出流氓本色,說自己得“大頭”大夥得“小頭”。他是土匪的“眼線”,不聽朱開山的勸告,一定要悄悄帶著金子離開老金溝,結果還是走上了被土匪殺害的命運。劇中的張垛爺也是個重要配角,他在戲中表現了獨特的個性。他是趕馬幫的能手,與土匪黑道都有交道,因此能夠順利出入深山老林中。他對朱傳傑的過多幹預不滿,采取各種措施整治傳傑,但在關鍵時刻卻又能夠出手救傳傑,最後令傳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的出現使故事情節變得曲折複雜,同時又從另一個側麵反襯出傳傑的聰明伶俐、朱開山的善於審時度勢(為了朱家馬幫的壯大,朱開山讓朱傳傑拜他為幹爹)。

《雍正王朝》劇中的高福也是個重要的配角,他和李衛都是黃河決口時的災民,被四阿哥收留作為自己的家奴。他被四阿哥派去萬永當鋪取《百官行述》,被當鋪拒絕了,後來四阿哥等人設法取出了《百官行述》。八阿哥等派人調查是誰取走的。高福到酒樓喝酒,被八阿哥府上的胡管家認出來他是四阿哥府上的人,於是把他灌醉後,用風塵女子小紅鞋引誘,使他和盤說出了拿取《百官行述》的經過。八阿哥等人因此抓到攻擊四阿哥的把柄,使四阿哥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麵。最後,高福被四阿哥“賜死”。

《漢武大帝》裏的霍去病這個角色也是重要的配角,他作為皇帝的重臣、衛青的外甥,從小就好勇鬥狠膽大無比。漢武帝評價他:出身高貴,從來沒有拘束。因此經皇上調教,將其培養成為一個新的大將軍。他領兵出征敢於孤軍深入匈奴後方幾千裏,直搗匈奴後方堅固的城池,屢建奇功。他初生牛犢不怕虎,戰術詭異多變,使匈奴軍隊防不勝防。漢武帝在與匈奴決戰的關鍵時刻,都叫他啃“硬骨頭”,擔任戰略主攻的任務,他也不辜負皇上的信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是朝廷百官中唯一敢於直言不諱對皇上說話的人。最後,由於他殺死了李廣的兒子李敢,被皇上罰他朔方去戍守。或許從小沒有受過這樣的委屈,他到了朔方後過於鬱悶,積鬱成疾而病故,漢武帝為此傷心不已。霍去病可謂是個性格倔強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