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塑造是電視劇藝術的關鍵環節。“電視劇的戲劇衝突,基本上也表現為三種形式。其一,是不同人物之間的矛盾、對立、衝突和鬥爭。這種衝突,觀眾尤為關注。這是因為,電視劇藝術裏,觀眾關注的是人,是人的生活道路,人的遭遇,人的命運,因此,必然要關注人物和人物之間的衝突。”(曾慶瑞:《電視劇原理·第一卷·本質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頁。
以上隻引述了曾慶瑞教授有關戲劇衝突的三種形式中的第一種形式。為使讀者完整了解他的論點,筆者將上書中第90頁和91頁的有關文字摘錄如下:“其二,是人物和環境的衝突,包括人物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衝突。雖然,環境對人物的壓力所造成的人與環境的衝突,也從屬於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但是,在整個戲劇活動中,還是別有一番意味的,所以,人物和環境的衝突,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戲劇衝突。……其三,是人物內心的衝突。這種衝突雖然也從屬於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但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不容忽視的戲劇衝突。”)電視連續劇相對於電影而言,其故事容量大,出現的人物眾多是電影無法比擬的。多層故事結構電視劇具有人物眾多的特點,其中的優秀電視劇,雖然出場人物眾多,時間跨度漫長,卻能做到人物出場有序,性格鮮明。這些優秀電視連續劇的成功經驗,揭示了人物形象塑造的內在藝術規律。前麵,論者論述了多層電視連續劇的三種故事結構方式,電視劇結構方式不同,人物形象塑造也隨之變化。正如羅伯特·麥基說的:“結構和人物是互相連鎖的。一個故事的事件結構來自於人物在壓力之下所做出的選擇和他們采取的行動;而人物在壓力之下選擇如何行動可以揭示並改變人物真相。如果你改變了一個,你便改變了另一個;如果你改變了事件設計,那麼你也改變了人物;如果你改變了人物的深層性格,你就必須重新發明結構來表達人物被改變了的本性。”(羅伯特·麥基:《故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頁。)多層故事結構的電視劇人物塑造與結構方式有著密切的聯係,與話劇和電影相比有著顯著的不同。
一、開場戲展示主人公的變動特點
在這裏使用“主人公”和“主角”兩個詞來區別多層故事結構電視劇的人物。“主人公”是在整部電視連續劇中的具有相對穩定的、貫穿全劇始終的人物,並且在每一層故事結構裏都以這些主人公作為故事的核心人物。“主角”是與“主人公”相比較其作用較輕的人物,但他們也是每個故事單元的核心人物。《闖關東》這類的電視劇裏麵,朱開山、文他娘、傳文、傳武、傳傑和鮮兒都是主人公。不過,隨著劇情的發展,新的人物出現並成為新的主人公,比如,傳文的媳婦那文、傳武的媳婦秀兒、傳傑的媳婦玉書、日本小孩一郎,都是在第二層故事結構裏出現的。《大敦煌》這類的電視劇,卻沒有貫穿全劇始終的主人公,隻是在每層故事結構裏麵有各自的主角,貫穿全劇始終如一的是全劇體現出來的精神理念:護衛“金字大藏經”和敦煌的珍貴文物。《雍正王朝》、《漢武大帝》、《秦始皇》這類以皇帝作為主人公的宮廷電視劇,隨著皇帝的更替一般出現兩個主人公:老皇帝和新皇帝。個別電視劇“母儀天下”的皇太後有時也可能會成為主人公。圍繞著他們的皇親國戚、嬪妃太監、文武百官等人物成為故事的主角。“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更替以後周圍的人物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由於主人公的不穩定性,在人物變化的藝術處理上,如何表現得自然流暢、不留斧鑿就顯得至關重要。比如《闖關東》裏麵,扮演傳文、傳武、鮮兒的演員均無替換,而扮演傳傑、玉書和一郎的演員由兩個人分別扮演小孩形象和成人形象。在第一層故事結構11集電視劇裏,小傳傑、小玉書的表演已經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替換演員時藝術處理不當就會產生過於簡陋和生硬的痕跡。如小傳傑和大傳傑是通過兩張全家福照片來介紹的,由於兩人的麵貌差異過大,使人覺得替換顯得比較生硬。同樣,小玉書和大玉書的替換卻是在第二層故事結構一開場,在元寶鎮觀看演劇時大玉書就登場了,小玉書和大玉書麵貌差距過大,也讓人感到突然。一郎由於在第四層故事結構裏麵才出現,時間跨度較長,他的出現使人有自然和新鮮感。由於小傳傑和小玉書的演員替換了,表示了劇情時間的推移,但是傳文、傳武和鮮兒的造型形象卻沒有任何變化,仍保持著第1集出現時的形象,多年拚搏在生死線上的主人公在歲月的流逝中居然沒有在眉宇神態中留下飽經風霜的痕跡,這不能不說是人物造型上的失誤。《漢武大帝》的漢武帝劉徹,分別由三個演員扮演少年劉徹、青年劉徹和成年劉徹。青年劉徹(由杜淳扮演)和由陳寶國扮演的成年劉徹相繼出場的時間間隔很短,而且兩個劉徹的年齡相差不大,使人感覺青年劉徹再單換一個人扮演有點多餘,如果僅由陳寶國一個人扮演,會顯得更加順暢。
由於主人公的變動性特征,如何在多層結構電視連續劇裏對主人公性格的非一致性進行塑造,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劉再複說過典型的性格有四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單一型模式,性格結構隻有一極,它表現出來的隻有單一的性格特征。第二種模式是向心型模式,這是指各種性格特征不是互相對抗,而是構成一種合力,圍繞著性格核心運轉。第三種模式,是層遞型模式,其特征是有一個性格發展史,分為若幹層次,具有不同特征。第四種模式是對立型模式,就是性格內部具有深刻矛盾型的典型,也就是二重組合型。(劉再複:《性格組合論》,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頁。)對電視連續劇來說,人物性格特征的非一致性也是經常見到的,這可以從不同的側麵深化人生,挖掘人性,顯現人性的豐富多彩。例如,《闖關東》裏鮮兒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在第1集裏麵,她違抗父親譚永慶的意誌,私自尾隨朱傳文離家去闖關東,給人的印象是個性格剛烈、敢做敢為的女子,在清末的特定時代,具有這種勇氣的農家女子並不多見。在闖關東的路上,為了救病重的朱傳文自我賣身嫁到張金貴家裏,給張金貴九歲的小兒子當媳婦,在那個年代發生這樣的事從情理上是合理的,隻是當朱傳文的病好了,她卻以講信用為由,要留在張家當兒媳婦,不願跟隨傳文走了,這個情節雖然有其合理性,但是此時鮮兒的性格上卻是與離家出走時鮮兒的性格相矛盾的。那時的鮮兒是剛強倔強,為愛情不講孝道離開父母私奔的姑娘,此時的鮮兒卻是忍氣吞聲、遵守三從四德的女子,這就是性格塑造互相矛盾的地方。在後來的情節中,她加入戲班子後為了救王班主,答應惡霸陳五爺糟蹋自己的身體,這個情節使鮮兒的性格塑造發生了極大的變形,從剛烈女子變為遵守婦道的女子,又變為一個降尊屈辱苟且偷生的女人,屬於人物性格裏的對抗性性格,揭示了鮮兒這個人物性格的多麵性。再比如《闖關東》裏朱傳傑的形象塑造,在第一層故事結構裏他跟夏元璋當學徒時,是一個聰明伶俐忠厚本分的農家孩子,他拾到掉在地上的銅板立即交到櫃台上,當他發現夏掌櫃為了讓他學催債故意說假話時,還當麵對夏掌櫃提意見。但是,到了第四層故事結構裏麵,他為了開辦山河煤礦集資,卻能夠在朱開山回老家的時候,偷偷把山東菜館抵押了。等到朱開山回來,他又串通家裏人隱瞞不報實情。這種行為說明朱傳傑性格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一個忠厚老實不懂欺詐為何物的農家孩子變成了頗懂生意經的商人。
《漢武大帝》裏麵,竇太後是個瞎子,後來被漢武帝冊封為“太皇太後”。在漢景帝時,她的舉止行為顯得愚昧保守,她喜愛小兒子梁王,居然三番五次地向景帝提出要立梁王為儲君,使景帝左右為難。後來她又支持景帝立栗貴妃所生的劉榮為太子,但由於看不慣栗貴妃的舉止,而喜愛言聽計從的王美人,支持景帝廢了太子劉榮,將栗貴妃打入冷宮,並立王美人的兒子劉徹為太子。這麼一個言行舉止不識大體的瞎眼老太後,在景帝死後突然變成一個能夠把漢武帝的新政一夜之間推翻的人,可以說她是一個機敏過人明察秋毫,非常善於謀略和耍權術的鐵腕女人,最後在臨終前又向漢武帝說明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劉氏王朝,還要求劉徹提防自己的母親皇太後,不能讓劉姓王朝改了姓氏,此時她的性格與景帝時期的性格具有天壤之別,具有強烈的反諷性的戲劇效果。
二、開場戲呈現主角群體變動的特點
電視連續劇的長度是電影和話劇所無法比擬的,講述的故事之多也是電影和話劇不能望其項背的,演員眾多是電視連續劇顯著的特點。這些為數眾多的演員中,除了有貫穿全劇始終的主人公之外,還有每一層故事結構中出現的主角,由於人數較多可以稱為“主角群體”。
這些主角群體是圍繞著故事單元出現的。在第三章已經分析過《闖關東》第一層故事結構裏有11集電視劇,講述了五大故事單元:1.文他娘為傳文娶媳婦遭到拒絕後決定闖關東;2.朱開山到老金溝為賀老四報仇;3.傳武、傳傑跟隨夏元璋學經商;4.傳文和鮮兒從陸路闖關東;5.鮮兒和傳武當伐木工。這五大故事單元還可以細分為若幹個小故事。五大故事單元裏麵共出現了3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每一個故事單元都有主角。如在文他娘為傳文娶媳婦的故事裏,文他娘、傳文、傳武、傳傑、鮮兒、鮮兒的爹譚永慶六個角色構成了主角。還有眾多的配角,如鮮兒的娘、鮮兒的哥哥、土匪、吹鼓手等等。在朱開山到老金溝為賀老四報仇的故事裏,出現的主角有朱開山、老煙、金大拿、金把頭、大金粒兒、小金粒兒、大黑丫頭七個角色,還有眾多配角。
電視劇《雍正王朝》貫穿全劇的主角有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張廷璐、鄔思道、李衛、田文鏡、科隆多。第一層故事結構共有20集電視劇,講述了七大故事單元:1.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到揚州籌款賑災;2.四阿哥追繳欠款;3.八阿哥整頓刑部;4.康熙廢太子和推舉太子;5.四阿哥火燒《百官行述》;6.太子謀反被廢;7.四阿哥繼承皇位。到揚州籌款賑災的故事共占三集的篇幅,出現的主角有康熙、太子、四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年羹堯、田文鏡、李衛、任伯安九個人物,配角有鄔思道、車銘、張五哥、阿蘭、劉八女、任季安以及眾災民、眾鹽商等人。在康熙廢了太子又重新推選太子的故事中,共占有六集的篇幅,出現的主角有康熙、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張廷玉、佟國維、科隆多13個人物,配角有鄭春華、小弘曆、鄔思道、王琰、任伯安、任季安、劉八女、年羹堯、高福、李衛、胡管家等人,還有配角眾官員、太監、丫環、兵丁、護衛等等。在四阿哥登基當了皇帝以後作為該劇的第二層故事結構,共有24集電視劇講述了六大故事單元,每個故事單元都有相應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