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闖關東》的結構方式
前麵說過電視連續劇可以分為多層故事結構和單層故事結構兩類,本章先分析多層故事結構電視連續劇的美學特征,在以後的章節裏再分析單層故事結構電視連續劇的美學特征。如上一章分析的,多層故事結構電視劇具有非線性時空結構和壓縮時空結構的特點,僅此就與電影的故事結構有著巨大的區別,顯示了電視劇故事結構的本質特性。
電視劇與話劇、電影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可以稱為姊妹藝術。但是,運用有關話劇、電影故事結構的理論,對我國的電視連續劇的故事結構進行分析時,就無法“套用”了。前麵論者也論述過,一部20集的電視連續劇的時長是一部電影時長的10倍。一部電影和一台話劇往往隻講述一個故事,而一部20集的電視連續劇可以容納下8部電影故事,長達50集的電視連續劇可以容納的故事則更多。在一部20集或者50集的電視連續劇裏麵,如何將眾多的故事巧妙地組合起來,如何用電視畫麵講述這些故事,審美欣賞主體如何對電視連續劇進行觀賞,以及如何對電視連續劇開展評論等問題,都與電視連續劇藝術學的學科建設密不可分。因此,對電視連續劇的故事結構進行深入研究,有利於電視劇藝術學理論的建設。電視連續劇分為多層故事結構電視連續劇和單層故事結構電視連續劇兩大類,是論者對電視連續劇故事結構理論的一種積極探索。
多層故事結構電視連續劇也可以有幾種結構方式。第一類結構方式,可以定義為:在電視連續劇中的同樣的主人公群體,在同樣的時間進程內,分別在不同的空間裏麵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在同樣的時間內先後講述完畢。52集電視連續劇《闖關東》就是這種結構方式的典型文本。
要說明的是,“主人公群體”的概念,就是指劇中的主人公不是一個人而是多人,《闖關東》裏麵的主人公群體,就是朱開山和他的家庭成員。在第一層故事結構裏麵,雖然文他娘帶著兩個兒子在元寶鎮與朱開山團聚了,並且在放牛溝安頓下來,但是接下來的故事沒有發生在放牛溝,而是發生在不同地方:朱開山到了老金溝淘金並為賀老四報仇;傳文和鮮兒從陸路闖關東的坎坷遭遇;傳武和傳傑在元寶鎮“春和盛”商鋪跟隨夏元璋當學徒;鮮兒和傳武在山林場相逢。朱開山一家人天各一方,為了各自的命運拚搏著。到了這層故事結構的最後一集第11集裏麵,朱開山為賀老四報仇雪恨並帶著金子回家;傳武從林場回到家;傳傑成為春和盛的夥計;傳文也一路乞討找到了家;隻有沒過門的兒媳婦鮮兒認為沒有臉麵再見傳文,悄悄離開林場繼續在外流浪。朱開山一家人在放牛溝團圓了,這一層故事結構裏發生的故事均圓滿結束。第二層故事結構是朱開山一家在元寶鎮放牛溝種田務農的故事,傳文娶了格格那文,傳武在父母的強迫下娶了秀兒,卻在成婚的第二天與鮮兒私奔了,秀兒的父親韓老海打擊報複朱開山屢遭失敗,最後兩家人又重歸於好。第三層故事結構是朱開山一家人來到哈爾濱開辦山東菜館發生的種種故事,尤其是朱開山與潘五爺的欺行霸市行為針鋒相對,最終使潘五爺失道寡助,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四層故事結構是朱開山一家人開辦山河煤礦與森田為首的日本侵略者的鬥爭,最後打死了森田等人,全家人離開哈爾濱奔上新的征程。
同樣故事結構的電視劇還有34集電視連續劇《血色湘西》,第1集到第19集是第一層故事結構,主要講述湘西“排幫”和“杆子營”這些世代對立的族群由田穗穗、石三怒之間的愛情引發的恩怨情仇的故事。第20集到第26集是第二層故事結構,主要講述田穗穗等人來到長沙參加抗日的故事。第27集到第34集是第三層故事結構,主要講述“排幫”和“杆子營”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捐棄前嫌,浴血奮戰共同保衛雷達站,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故事。
二、《大敦煌》的結構方式
多層故事結構連續劇的第二類結構方式:不同的主人公群體,在不同的時間內,在相同的空間裏發生的故事。2006年10月份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46集電視連續劇《大敦煌》,由著名導演陳家林執導,是這類故事結構方式的典型代表。
該劇的第1集到第12集是第一層故事結構,故事發生的年代是北宋仁宗年間,由於仁宗皇帝在位33年(1023~1056年),共使用九個年號,電視劇沒有具體指明是哪一年。這層故事結構裏麵,主要講述了西域的於闐國亡國後,於闐公主梅朵由僧師阿奢那率眾僧護送,投奔遠嫁敦煌節度使曹順德的姐姐珍娘。途中遇到西平王李元昊和其左廂軍指揮使旺榮將軍。曹順德得知旺榮將軍護送公主到來,又驚又喜,他對李元昊心存疑慮。李元昊十年前想迎娶珍娘,卻被曹順德占先,於是對他耿耿於懷。朝廷為平定西域之亂,擬出對策:送“金字大藏經”鎮定邊關。翰林畫院方天佑風流倜儻、才高趣雅,朝廷委派他為“赴敦煌護經使”。李元昊得知曹順德有朝廷依靠,又有請經鎮寶之舉,於是對他統轄的西域覬覦心切,虎視眈眈。在這層故事結構裏,講述了曹順德等人如何抵抗李元昊,如何在莫高窟挖藏經洞,將珍貴的經書和金字大藏經保存起來,其中還有梅朵公主與方天佑的愛情悲劇故事。最後敦煌和莫高窟被李元昊占領,曹順德殉國,曹夫人為李元昊舞蹈時跳入火堆中自盡,梅朵公主跳崖身亡,叛軍始終未找到金字大藏經。
第13集到第30集是第二層故事結構,這層故事發生的時代,已經是清朝末年。故事發生的地點與第一層故事結構的地點相同,還是在敦煌城和莫高窟。兩個英國冒險家貝克和約翰,帶著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簽署的許可證,來到敦煌縣找到縣知府,要到莫高窟去“考察”,實際上他們想找到千佛洞裏的藏寶洞,盜取裏麵的財寶文物。同時民間也有許多人想找到藏寶洞,據說隻要找到“菩薩說法圖”就可以找到藏寶洞。總督府派了秦文玉來尋找“菩薩說法圖”,以紅蓮為首的綠林好漢也要尋找此圖。圍繞這幅畫,官府、綠林好漢、外國人展開了激烈曲折的衝突,其中還有秦文玉與紅蓮的愛情故事。公元1900年6月22日,敦煌發生大地震,地震使藏經洞重見天日。貝克和約翰乘機將珍貴的經書擄掠一空。紅蓮和秦文玉想把這批國寶攔截下來,由於慈禧太後的懿旨不能得罪洋人,官兵反而和貝克等一行人聯手,剿滅了想奪回經書的綠林好漢,殺死了秦文玉和紅蓮。洋人把擄掠來的經書運走。
從第31集到第46集是第三層故事結構,這層故事發生的年代是20世紀30年代抗日戰爭前夕,地點還是在敦煌和莫高窟。故事開始就是在日本一座劍道館裏,宮本對千葉說日本軍部經過多方調查,肯定了金字大藏經是存在的,如果找到“菩薩說法圖”,那麼金字大藏經麵世就不遠了,因此派千葉扮成留學生到敦煌尋找這幅圖。敦煌縣城裏,縣長陸敬儒為著名畫家梁默琰和夫人蘇清平的失蹤而感到不安和焦急。原來他們是被山寨的土匪竇黑子綁架了,好在山寨裏的女頭領紅柳知道梁默琰的名氣,就把他們放了。梁默琰來到敦煌縣受到了陸縣長的歡迎,陸縣長說在國難當頭之時,梁先生能夠從法國毅然回國,以弘揚敦煌文化為己任,非常難能可貴。歡迎會後,梁默琰和夫人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莫高窟,他們就在皇慶寺破爛的小房裏麵住了下來。他們的到來吸引了燕子和傻子,千葉化裝成學生張克傑也靠近了皇慶寺。梁默琰開始了臨摹敦煌壁畫的工作。他們在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逐一清理無人問津的每個山洞,後來成立了“敦煌文化研究所”。他們與困難鬥爭,與土匪鬥爭,最後他們發現了“菩薩說法圖”。千葉和燕子產生了感情,他對梁默琰的工作產生了敬意,不願意盜取金字大藏經。最後,日本軍部派來加快盜取文物的軍官竹野,組織特務要砸開“菩薩說法圖”的牆壁,關鍵時刻被梁默琰阻攔,特務開槍擊中了梁默琰等到蘇清平和飛虎金趕到時,梁默琰已經犧牲。附近的民眾趕到這裏,倉皇逃跑的竹野,掉下山崖摔死了。第二天,在莫高窟洞窟裏,蘇清平繼續梁默琰未完成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