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世紀人類的健康希望
早在20世紀80年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預言:21世紀醫學的方向是中醫。中醫藥在罵聲中已沉寂了多年,隨著在艾滋病、SARS等重大疾病防治中大顯身手後的東山再起,必將在未來人類健康和疾病控製中有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指出:從原則上說,未來生命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當是西方科學方法與中國傳統科學方法的結合,中國傳統科學方法重視從宏觀、整體、係統角度研究問題,其代表是中醫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學習。但中國的生命科學和醫學要現代化,達到世界一流,光學習西醫是肯定不行的,因為我們學得快,他們走得更快。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傅景華分析到,對待中華文化的態度也有三種走向。(為什麼都是三三為通變之數,所以老子說三生萬物。)第一種是奉行科學主義,反對中華文化。第二種是尋找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就並與之相互比較,企圖將中華文化納入所謂現代科學的軌道。第三種是尊重科學精神,批判科學主義;複興中華文化,迎接未來文明。他認為:如何認識中醫,如何挽救中醫,對中華文化的複興,對中華民族的複興都具有重大意義。中華文化複興寄望中醫,中國醫療保健寄望中醫,人類自然健康寄望中醫,人類未來文明寄望中醫。
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祝世訥指出,中醫理論研究和發展的點多得難以勝數,關鍵在於要有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看到它、理解它、抓住它。他認為,從大的方麵來看,至少有三個重大突破方向。
第一,防治當代大病、難病、新病的理論突破。要像當年張仲景攻克傷寒、溫病學派攻克溫病一樣,攻克當代危害人類健康的大病、難病、新病,例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中醫學在這些領域有自己巨大的優勢和潛力。
第二,超出西醫學視野的那些理論內容的研究。隻要臨床有效,越是西醫解釋不了,就越有創造價值,隻要驗證清楚,就是突破、創新,甚至是變革。例如,五藏、經絡提示人的非解剖結構的存在,研究清楚了,會揭開人的結構的另一麵,認識人的非解剖結構,把醫學推向解剖學之外和解剖學之後,為研究和防治人的非解剖結構病變,為全麵認識功能性病變與器質性病變的關係開辟全新的道路,帶來醫學的深刻變革。其他的理論如氣、氣化、氣機、失調、證、治本等,都具有理論突破和引發醫學變革的巨大潛力。有事實根據而為西醫不能解釋的那些理論的突破,有可能釀成一場新的醫學革命。
第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那些理論問題的破解。各種不知其所以然是向當代醫學提出的科學問題,對於科學的研究和突破來講,問題比答案更有價值。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多是好事,說明中醫學踏進了醫學處女地的縱深地帶,遇到了現在還回答不了的問題。這些問題隻要解答清楚了,就一定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