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長林堅信:在保持人身生命作為自然的整體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利用和創造各種現代化手段,對人的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測量和辨析,總結新的規律。這樣獲得的成果,都屬於中醫學的範疇。不破壞人身生命作為自然的整體,這是堅守中醫本質的底線。應當看到,中醫學實際上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北京大學教授吳國盛認為:中醫的複興要與中華人文精神的複興密切聯係起來。沒有中華人文精神的複興,中醫藥學的前途命運、複興肯定是極為有限的。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宋正海對未來充滿信心,他預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科學綜合化潮流正迅速崛起,中國傳統文化已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現代科學價值。中國傳統文化的複興和中醫的振興已是曆史的必然。
目前,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在五四運動時被打倒的孔家店,現在已變成了孔子學院,在數十個國家相繼開課。在國外,中醫藥近年來在歐美國家發展勢頭迅速,中醫藥已向國際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很多西方國家不僅認可了中醫藥為合法的醫療方式,而且還開始了法製化管理;在國內,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社會上複興傳統文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國學熱再次升溫,這些都為中醫藥的再次興旺提供了曆史機遇。
如果我國的中醫藥大學能夠培養出純正中醫人才;中醫院能夠不依賴西醫而獨立提供中醫醫療服務,也能合理體現中醫藥服務和產品的經濟價值;中醫科研能夠按照中醫學術規律而創新發展;市場上能夠可持續性地提供優質中藥資源;社會上能夠從根本上更新科學觀念,提供適合中醫藥生存發展的軟環境;政策法規和管理體製上能夠充分體現中西醫平等……那麼,中醫藥就能健康地生存下去。反之,則必死無疑,即使不死也隻能是苟延殘喘,或隻剩下一個名存實亡的空殼。
中醫藥是中國曆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西風狂吹的今天,為了能以更高的醫學理念、更新的診療技術和更好的臨床療效為患者謀福祉,中醫藥必將麵著一場鳳凰涅槃式的重生經曆。
我們期待著,我們努力著,一切為了中醫藥明天的再次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