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踐行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醫患關係(3 / 3)

所以,醫者應當以追求真理的獻身精神與嚴謹治醫治學的態度來提高醫技。古時,神農氏嚐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雖是傳說,亦可反映始祖們的嚴謹和艱辛。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參考曆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曆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堪稱追求真理與嚴謹治醫治學的代表人物。“醫貴乎精,仁術濟世”,精湛的醫術為醫院和醫者贏得美譽,也使醫患關係更加趨於和諧。

3.4 誠心待人處事,注重醫者自身的修養

“誠”,體現了中醫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懷至誠於內,言行誠謹,表現在為人處事、治學診療、著述科研等方麵貴誠篤端方,戒誑語妄言、弄虛作假。

孫思邈在《千金方·自序》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強調治病救人“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淒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可從“言”與“行”兩方麵來解釋“誠”在醫學中的表現。首先表現為言談誠懇,不狂言妄語。醫者要盡可能將真實的病情用通俗平時的語言告訴患者,要用和藹可親的語言安慰患者的心理,耐心細致地引導患者從容講述發病經過,甚至引導患者說出與病情相關的隱情並注意幫助其保守秘密。其次表現為誠心對待患者,要專心敬業,將每一位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充分為患者的利益考慮,不開大處方,不做不必要的檢查,在操作時手法輕柔等。

[參考文獻]

[1]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2(12).

[2]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R]. 十七屆六中全會,2011,(10)

[3] 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S].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9,(7)

[4] 《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R].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2,(5)

[5] 陳竺.在2012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

[6] 陳明. 由“仁心”至“仁術”—王船山對“孟子·梁惠王上”的詮釋及於宋明儒學之反省[J]. 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9(2):76.

[7] 屠執中. 到底是“取象比類”還是“取類比象”[J]. 上海中醫藥雜誌,2006,40(10):2.

[8] 肖建喜. 隱喻對針灸學經典理論建構的研究[D]. 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

[9] 蘇玉菊. 論思維視角下之醫患溝通[J]. 醫學與哲學,2011,32(2):35.

[10] 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 經史百家醫錄[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86:112.

(收稿日期: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