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傳 失統緒
唐高祖 起義師 除隋亂 創國基
二十傳 三百載 梁滅之 國乃改
梁唐晉 及漢周 稱五代 皆有由
【注解】
迨:及,等到。一:統一。土宇:天下。統緒:指皇位的世代傳承。唐高祖: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除:消除。創國基:建立國家的基業。二十傳:唐代皇位共傳了二十位皇帝。三百載:唐代曆史近三百年。梁:公元907年,唐哀宗時,朱溫篡位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五代:唐朝覆滅後,又先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政權,共五代。皆有由:都有緣由。
炎宋興 受周禪 十八傳 南北混
遼與金 帝號紛 迨滅遼 宋猶存
至元興 金緒歇 有宋世 一同滅
並中國 兼戎狄 九十年 國祚廢
【注解】
炎宋: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趙宋”。按照五行學說,宋朝屬於火德,尚赤,故“趙宋”又稱為“炎宋”。受周禪:趙匡胤通過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登上帝位,所謂“周禪”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十八傳:宋朝960年建立,1279年被蒙古族所滅,六百多年的時間共經曆了十八位皇帝。遼:公元916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創建政權,以契丹為國號,後改稱“遼”。金: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創建政權,國號“金”。元:1260年蒙古族首領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後定國號為“元”。金緒歇:指金朝政權覆滅。緒:統緒,皇位的傳承。歇,停止,這裏指王朝滅亡。並:合並,統一。中國:中原地區。戎狄:泛指少數民族。九十年:元朝統治中原共曆時九十餘年。國祚:國家之運道,也就是國家存在的時間。祚,賜福。
太祖興 國大明 號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遷燕京 十六世 至崇禎
滿清興 中國同 十二世 帝製終
廿四史 全在茲 載治亂 知興衰
【注解】
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大明: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洪武:朱元璋在位時的年號名,具體指公元1368年到公元1398年這段時間。成祖:指明成祖朱棣。燕京:北京的別稱。十六世:明朝曆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崇禎:指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崇禎是他在位時的年號。同:統一。十二世: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終:終止,結束。廿四史:記載中國古代曆史的二十四部史書。廿:二十。茲:此,這兒。治:國家太平,人民安定,稱為治世。亂:國家混亂,戰爭不斷,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則為亂世。
讀史者 考實錄 通古今 若親目
口而誦 心而惟 朝於斯 夕於斯
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注解】
實錄:真實的曆史記錄。通:融會貫通。若親目:仿佛親眼看到。惟:思考。朝:早上。斯:這。夕:晚上。仲尼:孔子字仲尼。項橐:春秋時期魯國的一個神童。趙中令:指北宋初年的宰相趙普。魯論:西漢初年由魯國人所傳的《論語》,現在我們通常讀的論語就是根據它而編定的。仕:做官。
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
【注解】
披蒲編:把蒲草編連在一起,用於書寫文字。削竹簡:紙發明前,文字寫在竹簡上,具體做法是把竹子削成長片,然後刻上文字。勉:勤奮上進。頭懸梁:將頭發掛在屋梁上。錐刺股:用錐子來刺大腿。彼不教:不用別人來督促。囊螢:把螢火蟲裝在紗袋裏。映雪:積雪的反光。輟:停止。負薪:擔柴火。掛角:把書本掛在牛角上。苦卓:在艱苦的環境下仍然努力學習。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灝 八十二 對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誌
【注解】
蘇老泉:即蘇洵,宋代著名文人,老泉是他的別號。爾:你們。梁灝:五代末年人,82歲於宋太宗時考中狀元。對大廷:在朝堂上對答如流。魁:第一名。異:驚奇。
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棋
彼穎悟 人稱奇 爾幼學 當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謝道韞 能詠吟
彼女子 且聰敏 爾男子 當自警
【注解】
瑩:北魏人祖瑩。泌:唐朝人李泌。穎悟:聰明,天分高。效:效仿、學習。蔡文姬:蔡琰,東漢著名文人蔡邕的女兒,字文姬。辨琴:辨別琴聲。謝道韞:東晉人,女詩人,謝安的侄女。
唐劉晏 方七歲 舉神童 作正字
彼雖幼 身已仕 爾幼學 勉而致
有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雞司晨
苟不學 曷為人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注解】
舉:選拔。正字:官職名,是負責校正文字的官員。致:達到。司晨:早上鳴叫報曉。曷:怎麼。
幼而學 壯而行 上致君 下澤民
揚名聲 顯父母 光於前 裕於後
人遺子 金滿籝 我教子 惟一經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注解】
壯:成年。致君:輔佐君王。澤民:造福百姓。顯:榮耀。前:祖宗。裕:惠澤。遺:贈與,送給。籝:竹箱。經:泛指經典、經書,這裏指作者自己寫的《三字經》。戲:遊戲、玩耍。哉:語氣助詞,表示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