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天啟騎士降臨:瘟疫(2 / 3)

到19世紀末期,在印度從事鼠疫研究的法國細菌學專家保羅·路易·西蒙(Paul.Louis.Simond)終於得出結論:黑死病本是老鼠之間流行的瘟疫,通過跳蚤把病毒從老鼠的身上傳播給了人。從此,黑死病被揭開了以前那些神秘而荒誕的麵紗,被認定是一種劇烈的鼠疫。這一研究結果已被醫學界和史學界定為公論,科學家們開始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在後來的一些研究中,也有很多人根據自己的研究結論,對保羅·路易·西蒙的結論提出過不同的觀點。有人試圖用從中世紀遺址中出土的炭疽孢子來證明黑死病其實是一種炭疽;有些學者則根據黑死病的病症跡象,認為它其實是類似埃博拉病毒的一種病毒性出血熱。當然,這些結論目前還無法撼動主流學界的觀點。一般來說,主流意見認為,這個在中世紀謀殺了無數人的黑色凶手,正是一種古老的鼠疫。

惡魔來自何方?

在黑死病肆虐之前,歐洲的瘟疫史並不短暫,從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那場因為撤離到衛城的人口密度激增而造成的導致雅典實力被嚴重削弱,並最終輸掉戰爭的瘟疫,到6世紀那場毀掉了一個正上升和擴張的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大瘟疫……各種慘絕人寰的瘟疫不絕於記錄。但是不同於以前的時代,一場突然爆發並且席卷整個歐洲的瘟疫,總是要有一個源頭和傳播路線的。瘟疫是在哪裏形成的?是從什麼路線傳開的?又為什麼會在歐洲大陸如此集中地爆發?這一直是從當時的人們到現在的學者,都一直在苦苦追尋的謎題。

從中世紀開始,劫後餘生的人們就把目光瞄向了東邊。在黑死病爆發的時代,一位名叫加布裏埃爾·德米西(Gabariele de Mussis)的意大利人在他記述瘟疫的著作《疾病的曆史》裏,曾經描述過這樣一件事:在1346年,無數東方的蒙古人和阿拉伯人都染上了一種神秘的怪病,而且很快就痛苦地死去。更可怕地是,這種病會在人群中迅速地擴散。西征的蒙古人在圍困黑海北岸的熱那亞殖民城市卡法的時候,因為久攻不下,便將大量因為瘟疫死去的人的屍體通過拋石機投入城中,企圖讓城裏的人傳染上屍體帶的瘟疫而死亡。在卡法城中有很多意大利人,他們很快就染上了這種怪病。他們在乘船逃回意大利的時候,將瘟疫帶到了整個歐洲世界。

加布裏埃爾·德米西在他的著作裏提到的這些,在嚴重缺乏中世紀一手資料的研究背景下,被認為是比較能反映瘟疫傳播路線的、大體符合事實的一種記述。在這個時期前後,除了歐洲人,很多中亞地區的人,也同樣在瘟疫下痛苦地掙紮。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把它們確切地聯係起來,但是,從時間和當時歐亞大陸交流的路線來看,我們可以大致地得到答案。

中國?

然而在後來的西方學者中,隨著研究的擴展,出現了一種更加離奇的說法:黑死病的源頭在中國。因為關於這場世紀大鼠疫起源的各種證據都指向:它的傳播和蒙古人的征服活動密切相關。拋開曆代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政客,利用自然災難和種族政治無端聯係起來炒作所謂“黃禍”,來影響世界,從單純的學術角度,從西方到國內,都有一些學者通過曆史文獻的記敘,嚴謹地討論、研究過這種說法。

從曆史上看,古代的中國也是一個瘟疫頻發的地區,甚至有很多次大範圍的爆發和肆虐。歐洲黑死病爆發同時期的中國,恰是元順帝執政年間,當時的元朝也確實是頻繁發生過瘟疫的,尤其是在北方地區,伴隨著饑荒和瘟疫,造成過嚴重的人口損失。加上近代中國也曾多次爆發鼠疫。這些就都成為了這種說法的一種論據。然而,正如前述,我國是一個瘟疫頻發的地區。從有考古文獻記錄以來的商朝以來,關於地區性的瘟疫不絕於史冊,關於不同的大瘟疫,就有很多不同的描述和名稱,從生物考古學的角度,要確定同時期元代我國爆發的瘟疫是否和歐洲的黑死病有聯係,必須有嚴謹的科學鑒定和證據,而這些都是極度匱乏的。另外,從當時中國到歐洲的路線上,並沒有實際的病源流傳的證據可以支撐這種說法。現代曆史學者有一種看法是,當時的歐洲人對中國因為缺乏了解,便很籠統、很模糊地將一些地區誤稱為中國。正如很多當時的西方人將東方的遊牧民族籠統地叫做韃靼人一樣,當時流傳這種說法的人,很有可能是把金帳汗國和中國弄混了(金帳汗國是13世紀上半葉,由蒙古人建立的完全獨立的封建國家)。因此,從目前主流的學界定論和嚴謹的證據支持來看,比較合理的黑死病傳播路線假設,還是從中亞地區(很有可能是中亞草原地區),通過戰爭和商貿造成的人口流動傳播到歐洲。

劫難的啟示

黑死病對整個西方的曆史,乃至世界的時代發展走向,無疑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除了學者們津津樂道的對社會文化發展的影響,人類從災難中得到的啟示和教訓也是非常寶貴的。在災難肆虐的時候,除了悲痛和傷感,應該有能夠始終保持理智和懷疑的人,不斷地去尋求真正的答案,而不是被盲目和迷信裹挾。因為隻有堅持對真理的探尋,才能在被瘟疫奪走無數的生命之後,真正地找到破解它的鑰匙,並最終戰勝它。

艾滋病—20世紀的死神

突如其來的殺手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尚且不會預見到,日後,這個世界上會有這樣一種嚴重的傳染疾病,能給人類帶來極其深刻的恐慌和死亡。它不是侵襲宿主的某個器官,也不是直接給病患帶來某種症狀,它的可怕之處在於,被感染後一旦爆發,就會攻擊和破壞人的整個免疫係統,導致人體在各種疾病和寄生蟲麵前,如同一群被撤掉一切藩籬的羊,隻能無奈、無助地麵對各種猛獸貪婪的侵襲。它的學名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HIV),它的常名,現在我們已經非常熟悉,那就是艾滋病(AIDS)。

1981年秋天,在亞特蘭大的美國疾控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接到兩份非常奇怪的病例報告。這兩份報告分別來自紐約和加利福尼亞州。報告中分別稱,在該地區發現了好幾例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和卡氏肺囊蟲性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的病例。這兩種疾病都是比較罕見的病症。前者是一種多中心性血管腫瘤,在此之前,基本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容易發病。這種病臨床早期的時候,肢體會出現很多有色丘疹或斑塊,在病情惡化的同時,逐漸發展成比較大的斑塊或結節,並且往往會同時伴有局部的水腫和內髒損害;後者在此之前則多發於小兒,特別是早產的嬰兒,是由一種叫做卡氏肺囊蟲的真菌類微生物引發的,會引發劇烈的咳嗽、呼吸增速,並在後期形成嚴重的肺氣腫。這兩種疾病都是比較罕見的病例,但是,對於對各種疾病已經司空見慣的疾控中心,會說感到非常奇怪呢?那麼,這些病例報告的奇怪在哪兒呢?

前麵我們說到,這兩種疾病的多發患者,正常情況下基本上應該是老人和小孩。但是,疾控中心很疑惑地發現,在最近一段時間上報上來的這兩種疾病的病例,卻都是發作於男性青年,而且,在前麵這幾個病例中,已經有五名病患死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是男性同性戀,並且都有過吸食毒品的經曆。

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中,這樣特殊的感染者的報告越來越多,敏感的流行病學專家們立刻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了對此的研究。最開始,他們因為臨床的病症,將其定位為卡波西肉瘤機會性的感染,或者一種淋巴結病。也有人認為,這是在同性戀人群中感染傳播的一種病症。然而後來,一些通過靜脈注射的非同性戀吸毒者病例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說法;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這樣的病症大量地迅速傳播並出現,並在英國和歐洲也發現了。在經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和調查病例記錄後,研究人員意識到,這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卡波西肉瘤和卡氏肺囊蟲肺炎,反而很有可能是一種從前不為人所知的病毒所引起的,而且這種病毒和人體的免疫係統破壞密切相關,不過,當時尚無確鑿的證據證明。

第二年,研究人員給這種新的外來影響的免疫性破壞病症取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這個名詞“AIDS”,在中文中被翻譯為“艾滋病”。其中,艾滋病是以一組特殊的感染和腫瘤疾病來定義的,並用此定義確認首批艾滋病病例。在1981年,第一例被發現病患出現之後的3年,相關衛生防疫部門都是通過關於類似病例的報告來掌握疫情。通過對病例進行調查,研究人員開始慢慢掌握了這種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經過調查數據和核對,人們驚訝地發現,這種神秘的疾病在被美國發現並報告之前,就已經在非洲大陸一些地區流行很久了。

到後來,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導致這種疾病的病毒和它的致病機理。不過,說起來中間還有個小插曲。因為在對這種病毒研究的過程中,美國和法國的科研人員研究得都比較早,且居功甚偉。因此,為了爭奪“是誰最早分離發現這種病毒病原體”這一榮譽、專利和命名權,兩國相關機構還曾經一度對簿公堂。到1986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做出一個裁定,將艾滋病毒的正式名稱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也就是我們現在提起艾滋病時經常所說起的HIV。

艾滋病毒無疑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病發,病毒就開始攻擊人體免疫係統,將免疫細胞中最重要的T4淋巴細胞吞噬、破壞,最終使得免疫係統崩潰。然後,所有的病毒、細菌、致病真菌,都可以肆無忌憚地侵入被感染者的身體了。就像前麵我們提到的最早幾起被發現的艾滋病患者那樣,他們本是青壯年,卻普遍感染了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小孩才容易得的罕見傳染病症。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他們保護身體的免疫係統已經被艾滋病毒摧毀。

患者被艾滋病毒感染以後,會有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因這段時間並未發病而被稱作攜帶者,那麼,在病發之前,要如何判斷是否感染呢?因為艾滋病毒需要生存在宿主的體液特別是血液中,所以,現在一般都是靠抽血化驗來判斷人體是否產生了相應的艾滋病抗體。如果產生,那麼就可以判斷已經感染,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HIV呈陽性。為了科學統計,做出檢驗結果的醫院會將血液標本送到當地疾病控製中心確認,然後作為診斷的最終依據。

艾滋病,無疑是20世紀後期突然出現的一個凶殘的殺手,在發現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後,艾滋病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迅速在全球散開,到處揮舞著它那死亡的鐮刀。就在1982年,僅是全美就有23個州報告了高達450人以上的艾滋病例,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像野火一樣“蔓延”著。除了同性戀人群外,經過吸毒、輸血、母嬰、異性性行為等傳播方式染病的病例也相繼出現。到1983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第一次研究艾滋病的國際會議的時候,艾滋病已經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感染病例,而且死亡率極高。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貧困和落後的地區。以我國為例,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遊客被發現攜帶艾滋病毒,當時,我國發現的艾滋病分布區域,隻有屈指可數的少數地區;而截止到2013年,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的相關數字顯示,全國共報告現存活艾滋病毒攜帶者及患者約43.4萬例,分布於我國的各個省市。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開始為這種新型病症恐慌,稱它為可傳播的癌症—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它至今不可被預防及完全治愈。

誰製造了艾滋病

艾滋病的發現實在太突然,艾滋病的傳播又過於迅速,在短時間內,便如同野火燎原一樣傳遍了世界,至今,已給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和極高的死亡率,更帶來了極度的恐懼,甚至讓人“談艾色變”。可它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對這一問題的答案,至今仍然是眾說紛紜。這其中不乏嚴謹的考證,也有各種流言和推斷,甚至其中有很多披露或者推論,讓人瞠目結舌。那麼,讓我們來透過這些紛繁複雜的說法,試著一探艾滋病的神秘真相吧。

一開始,因為在1981年在美國被發現的第一例艾滋病患是男性同性戀,很多人就把它當作是同性戀特有的一種疾病,乃至認為,是因為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才產生了這種病毒。很多保守人士也因此一度將這種病魔視為“墮落”的西方世界性開放的產物。不過翻開醫療檔案就可以發現,其實這種病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已經被發現,隻是當時的醫學界並未把它當成一種特殊、獨立的傳染疾病來研究。直到後來它肆虐全球的時候,大家才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了。然後,各種離奇的說法也接踵而來。有人說這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有人說這是不健康生活方式導致的結果;有一種最驚悚的說法來自東德一位醫學家,他說:艾滋病是美國軍方實驗室的病毒戰產物!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在研究領域,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抽繭剝絲地去追尋艾滋病的起源。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判斷,他們在動物園裏同屬於靈長類動物的猴子和大猩猩的體內陸續發現了一些和艾滋病的性狀非常相似的病毒(SIV),再追本溯源,研究者把眼光投向了非洲國家喀麥隆的叢林裏。經過長途跋涉和艱難取證,他們檢驗了好幾千個樣本。原來,在野生的猩猩體內果然也存在著這種類似的病毒,而且和感染人類的HIV病毒非常類似。那麼,這種病毒是怎樣變異並傳染給人類的呢?有人提出了一種大膽的猜測,那就是有人和感染了病毒的猩猩或者猴子發生了性關係,並在感染後,經由移民帶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當然,雖然這種說法的可能性是有的,不過更有說服力的設想是,當地人捕獵或者宰殺這些猩猩或者猴子的時候,被它們體內的SIV感染,或者是被它們咬傷導致受到感染。然後這種病毒開始了可怕的變異和轉化,最終變成了人類免疫係統的殺手—艾滋病。這樣的結論因為其科學性和嚴謹性,也逐漸被世界主流的艾滋病傳播研究所采納。

天使的雞尾酒

在研究艾滋病起源的同時,同樣重要並需要醫學家們馬上著手的工作 就是如何對付這種殘酷的病魔。起初,因為這種病毒傳播得實在太快,而且爆發得太突然,一時間人們似乎對它束手無策。因為它無法治愈和傳播迅速等特點,再加上人們當時普遍對其知之甚少,乃至認為它會通過日常的普通接觸而導致感染,這導致了社會上極大的恐慌,也埋下了歧視艾滋病人的種子。雖然國際社會迅速成立專門的組織,對抗擊艾滋病做了大量的宣傳研究工作,並且試驗過很多疫苗和藥物,但是都無法起到真正抗擊病毒的作用。它的陰影仍然如同惡魔的影子一樣,對人類在生命和心靈上都造成了長期的傷害。無數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在絕望中掙紮或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