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新秀殺手:能源災難(3 / 3)

在以往的中東戰爭過程中,以色列之所以取得了對阿拉伯國家聯軍的勝利,其自身的堅強意誌與百折不撓的民族性格固然是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其強大的軍事科技實力,以及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美國對它的支持,則顯得更為重要。

我們都知道,猶太民族雖然經曆了兩千五百多年的亡國流浪生活,然而這個民族並沒有消亡或者沉淪下去。相反,他們憑借其過人的商業天賦,在沒有強大國家作為支撐的情況下,反而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命脈。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其經濟命脈一直把握在上層猶太集團手中。因此,在猶太人複國之後,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便一直與以色列保持著頗為微妙的關係。

美國對於以色列軍事科技以及中東戰爭中的各種支持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僅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看得清清楚楚,甚至戰爭的另一方—阿拉伯國家集團對此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以往,阿拉伯國家對於這個世界超級大國並沒有充分的反製手段,也就是說,明明知道這個超級大國支持自己的敵人,阿拉伯國家卻束手無策,一點辦法也沒有。

然而,這種情況隨著石油這一戰略資源的逐漸緊俏而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時間之輪轉動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美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已經占到了本國石油進口總量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正是由於這個情況的出現,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的時候,阿拉伯國家看到美國依然支持自己的敵人以色列,便憤怒地采取了行動。

第四次中東戰爭開始之後,幾個阿拉伯主要產油國一起抬高了石油原油價格,並對外宣布收回原本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的原油標價權。這直接導致了當時每桶原油的價格一下子翻到了原來的兩倍多,給西方發達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經由這第一次石油危機,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4%,產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

伊朗巴列維王朝的覆滅與第二次石油危機

20世紀70年代,在中東地區的波斯灣有一個地區霸主—伊朗。當時的伊朗無疑是這一地區最為強大和富庶的國家。它在地區內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和威望。而當時統治著波斯灣的霸主,正是伊朗的巴列維王朝。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是當時伊朗巴列維王朝的國王,也是這一強大國家的實際統治者。當時伊朗在國王巴列維的統治下,石油收入豐厚,人民生活富足,國境太平無事,國際上伊朗也得到了當時世界上兩大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的支持。這一切看起來都十分的平和穩定—太平時代或許說的正是這樣的時候。

然而,平靜一夜之間就被打破。197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訪問伊朗,他在訪問伊朗的過程中,盛讚伊朗國王巴列維在動蕩不堪的中東地區建立起了一個“穩定之島”。然而就在其離開伊朗後不久,被其盛讚為“中東穩定之島”的伊朗即爆發了伊斯蘭革命。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一直存在著難以解釋的謎題,即:看起來強大無比的巴列維王朝,為何在反對派的傳單和口號聲中便宣告終結?然而不管如何,巴列維王朝最終湮滅在了曆史的塵埃之中。以霍梅尼為首的反對派建立起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從此,伊朗結束了兩千五百多年的君主製。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看起來似乎對世界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然而不要忘記,伊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油國之一。

伊朗政局的動蕩,直接導致了國際原油產量從每天五百八十多萬桶下降到了不足一百萬桶,國際原油價格因此飆升。據統計,當時的國際原油價格從原來的每桶13美元直接飆升至了每桶34美元。如此劇烈的價格波動,直接導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爆發。

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之後,西方國家的經濟受到了劇烈的衝擊,幾乎整個西方世界的經濟都陷入了全麵衰退的困境中。伴隨著石油危機而來的,是人們對於石油資源重要性的進一步認識。由此也更加加劇了大國之間對於世界石油資源的爭奪,圍繞著石油資源展開的大國之間的博弈,由此也變得更加複雜和激烈。

暴躁的伊拉克與第三次石油危機

20世紀80年代的伊拉克是一個富足的國家。當時伊拉克的國民收入比起很多發達國家來都不遜色。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伊拉克同伊朗一樣,也是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正是因為石油資源,伊拉克獲得了無盡的財富,人民也因此十分富足。

然而由於某些原因,伊拉克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先後經曆了幾次戰爭與經濟製裁,而這一切,也終於徹底地摧毀了伊拉克的經濟。

伊拉克先是在20世紀80年代與伊朗爆發了持續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由於當時的伊朗和伊拉克都是地區大國,而且國家都因為石油資源而相對富足,因此國力都十分強盛。也正是由於國力都很強盛,使得兩國之間互不相讓,一場戰爭打了足足8年之久,直把兩國都拖得元氣大傷方才休止。

在兩伊戰爭結束以後,如果靜下來休養生息的話,伊拉克未必不能恢複元氣。然而,當時的伊拉克卻並沒有像世人所期望的那樣休養生息,而是迅速投入到了另一場戰爭中去。

1990年8月,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出兵占領了鄰國科威特。科威特雖然國土麵積狹小,但石油資源豐富,也是世界石油主要輸出國之一。如此一來,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的,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與伊拉克之間展開了激烈繁複的鬥爭。

伊拉克在占領科威特之後,宣布科威特成為其一個省,無論如何不肯退讓。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無奈之下隻能對伊拉克進行經濟製裁,緊接著又發動了旨在恢複科威特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的海灣戰爭。這一場針對伊拉克進行的經濟製裁與戰爭,徹底將伊拉克打落雲端,人民的生活從此困苦不堪。

除了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受到了這次製裁與戰爭的深刻影響之外,發動這一切的西方社會也受到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由於經濟製裁,直接導致伊拉克向國際社會原油供應的中斷,國際油價由此暴漲至每桶42美元,國際社會再一次受到了油價暴漲帶來的影響。第三次石油危機由此爆發。無疑,每次石油危機,都伴隨著深重的災難。

全球重大環境汙染事故

石油泄漏

2006年3月10日,原本是十分普通的一天,然而,對於生活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北部普拉德霍貝海灣地區的人們來說,卻並不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在這一天,他們目睹了原本湛藍的海麵上突然出現的一條巨大的黑帶,宛如一條蜿蜒的黑色巨龍,橫亙在碧波無垠的大海上。

這是一起重大的石油泄漏事故,有超過1000噸的原油從輸油管道泄漏到了大海中,汙染了附近84畝的原始苔蘚地區。在這次事故中,有無數海洋生物因此喪生,周圍的漁業損失更是難以計數。

除了石油管道泄漏之外,遊輪失事和海上油田的井噴是海洋石油汙染的另外兩大主因。在人類使用石油作為交通運輸燃料以來,因海洋超級油輪沉沒引發的災難性的石油汙染已經為數不少。

1967年3月,一艘名叫“托利卡尼翁”的油輪因為觸礁在英吉利海峽失事。在這次事故中,全船11.8萬噸的石油中隻有一小部分因爆炸而消失,其餘的絕大部分全部泄漏到了海洋中,有將近140千米的海岸線被嚴重汙染,魚蝦死亡無數,漁民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除此之外,更有超過兩萬五千隻海鳥因這次石油泄漏死亡,另有50%~90%的鯡魚卵不能孵化,幼魚也瀕於絕跡。

同樣的災難在1978年再一次發生。這一年,在法國西北地區的布列塔尼半島布列斯特海灣,有一艘舷號“阿莫戈·卡迪茲”的超級油輪觸礁,船上所載22萬噸原油全部泄漏進大海之中,給當地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滅頂之災。

作為海洋石油汙染的另一大主因,海上油田井噴事故在汙染環境方麵似乎也不甘落後。截止到目前為止,全球最嚴重的海上油田井噴事故,是發生在1979~1980年間的墨西哥灣“Ixtoc-I”油井井噴。

這次事故發生在1979年6月。當時,該油田噴發出大量石油,泄漏至墨西哥灣。但是,一時之間人們並沒有好的辦法,遲遲不能將其封住。一直到了第二年3月份,人們經過不懈努力,才終於將其封住,製止了這一災難的延續。在這次事故中,總共有47.6萬噸原油泄漏至墨西哥灣,使墨西哥灣幾乎成為了一片石油的海洋,海洋生態環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就像要與海洋油田井噴來比一比,到底誰才是海洋石油汙染的“NO.1”一樣,油輪不甘示弱地再一次泄漏大量的原油到海洋中。1999年12月,在馬耳他注冊的“埃裏卡”號油輪沉沒在法國西北部的海域,船上所載原油全部泄漏至海洋中。而這次事故的原因,是這艘超級油輪在此遭遇了風暴,發生船體斷裂,最終沉入了冰冷的大西洋底。

威望號是另外一艘超級油輪,而它的命運與埃裏卡號非常相似。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省海域擱淺後斷裂,最終,船上所載的大量石油都泄漏到了海洋中,造成了西班牙西北部海域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海洋石油汙染。

2007年11月10日,伏爾加石油139號油輪在亞速海與黑海遭遇了一場噩夢。這一天晚上,該區域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風暴,正行駛到這裏的伏爾加石油139號油輪因此在11日淩晨發生斷裂,共有兩千噸燃油泄漏到了海中。而同伏爾加石油139號遭遇了同樣命運的,還有其餘六艘船隻。

伏爾加石油123號油輪就是這其中一艘。該船因風暴導致船體出現裂縫,不過它比較幸運,船上的船員及時發現了這條裂縫,在一係列補救措施之下,這艘超級油輪最終免卻了船體斷裂沉入大海的厄運。

在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靠近燃油泄漏事故的海岸邊,總共有超過3萬隻海鳥因此死亡,4萬隻海鳥被油汙黏住不能自拔。該行政區長官說:“漏油汙染破壞巨大,損失還無法估算,這就是一場生態災難。”

2009年3月11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附近海域有一艘貨輪遭遇到了與上述船隻同樣的困境。該船隻受到風暴襲擊,船上燃油因此泄漏,船上的部分化學品集裝箱散落海中,該海域數十個觀光海灘因此被汙染,魚蝦養殖場也同樣受到波及。

同樣的災難也曾發生在中國海域。2009年9月15日,一艘巴拿馬籍集裝箱船行駛到中國珠海高欄島海域的時候,因受到台風襲擊而擱淺。此次事故,船方上報的燃油泄漏噸數是50噸,這一海域因此被封閉,受到影響的漁船多達數千艘。

石油能夠對海洋環境造成極大的汙染,對海洋生物造成滅頂之災。這是由於石油漂浮在海麵上,能夠使海水與空氣之間形成一道石油膜,這層膜能夠有效阻礙海水與空氣之中的氣體交換。油膜大大削弱了陽光透入海水中的能量,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受到極大影響。同時,被油膜黏住皮毛的海獸與海鳥,在這種情況下也幾乎喪失生存能力,等待它們的大多是死亡。石油還會對海洋生物細胞膜的結構帶來毀滅性的作用,從而幹擾生物體內的酶,生物因此不能正常生存。

除此之外,石油汙染帶還能夠影響海麵對太陽光的吸收、傳遞與反射。同時也影響海麵美觀,從而給旅遊業造成巨大的損失。

有毒的煙霧

在眾多環境汙染案例中,有一種汙染幾乎成為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無形殺手,這種汙染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毒煙霧。這種危害性很大的有毒煙霧通常與一個地區的工業發達程度、地形和氣候有關,危害性大而不易察覺,一旦爆發對人類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時的馬斯河穀就發生了曆史上有名的馬斯河穀有毒煙霧事件。馬斯河穀是比利時一處工業相當集中的地區,該地地形為狹長的河穀,空氣擴散性差。這種地形最容易發生有毒煙霧事件。

有毒煙霧之所以主要受到地形與大氣的影響,主要是由空氣的特質所決定。通常情況下,底層的空氣溫度要比高空中的空氣溫度高,底層高溫空氣因此會向上升騰。但是在一定條件下,高空中的空氣受到某些原因影響,反而會比底層空氣溫度高,形成逆溫層,如此一來,底層升騰上去的空氣就會受到極大限製,很難擴散。

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夠擴散的受到汙染的空氣,在逆溫層中積聚起來,久而久之,就會給當地空氣帶來十分嚴重的汙染。比利時馬斯河穀有毒煙霧事件就是這種效應最典型的例子。

在這次大氣汙染事件中,比利時馬斯河穀上空的受到汙染卻不能及時擴散的大氣,在達到一個極限之後,終於給人類和當地的動物帶來了災難性影響。數千人突然患上了不同的呼吸道疾病,一周之內死亡的人數就達到了63人,這個數字是平時的十幾倍。

雖然事件發生之後,政府部門立即展開了調查,然而一時之間卻並不能確定汙染源到底是什麼。馬斯河穀有毒煙霧造成的影響與破壞是十分巨大的,同時也給一心發展工業的人類敲響了警鍾。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了1948年的美國。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多諾拉是一個發展重工業的小鎮,它坐落在賓夕法尼亞州一處馬蹄形的峽穀之中。如此形狀的地形,現在看來是極容易發生有毒煙霧事件的。但是,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危險就在他們身邊。

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多諾拉小鎮發生了有毒煙霧事件。這次有毒煙霧事件發生機製,與比利時馬斯河穀有毒煙霧事件類似,都是受到了地形與氣候的影響。

多諾拉小鎮狀如馬蹄的地形本來就不利於空氣的擴散,在發生有毒煙霧事件的時候該地又陰雲密布,沒有一絲風。這樣的天氣使得空氣幾乎停止流動,大氣因此發生逆溫現象。

如此天氣之下,當地的工廠卻並沒有停止廢氣排放,鱗次櫛比的煙囪不斷向空氣中排放著有害氣體,最終導致了無法擴散的空氣給當地人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在這次事件當中,超過20個人在有毒煙霧事件發生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立即死去,這些人大多是年齡超過65歲,且原本就患有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除此之外,鎮上大多數人都感到全身不適,數以千計的當地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發燒、頭暈、惡心、呼吸道刺痛等病症,情形非常類似於比利時馬斯河穀事件。

無疑,有毒煙霧事件給人類造成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但是人們卻對其缺少應有的關注。這種關注的缺失,勢必還會給人類帶來慘痛的教訓。

奪命之水

水是生命之源,包括人類在內的全部地球生物幾乎都離不開水,可以說,沒有水,生命就無法存在。然而,誰能夠設想,水也會成為生命的殺手呢?

受到汙染的水,對於人和地球生物來說,就是一種生命殺手。

其實,如果說起來,水汙染的罪魁並不是水,而是人類。正是人類將未經處理的汙水或者廢料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海洋中,才最終導致大麵積的水汙染,進而給自己帶來災難。

水俁病事件是曆史上最為有名的水汙染事件之一。水俁灣位於日本熊本縣的“不知火海”,這片海域被日本本州與天草諸島所包圍,物產豐富,風景秀美。水俁鎮坐落於水俁灣的東部,是一個普通的小鎮,這裏的人民大多靠打魚為生,過著與其他地方的漁民一樣的生活。

但是,這種平靜的生活被遷入此地的日本氮肥公司的工廠所打破。該工廠在此地生產化學物質,並將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汙水直接排入水俁灣中。

20世紀50年代,水俁鎮先是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貓,這些貓走路歪歪扭扭,身體抽搐、麻痹,最後多會跳海死去。人們將這種貓稱之為“自殺貓”,但是卻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隨後的幾年時間裏,該鎮陸續發現有人類感染此病。這種後來被稱為“水俁病”的奇怪病症,終於在發病人數逐漸增多的情況下,引起了當地熊本大學的注意。

熊本大學相關專家隨即對此展開調查,在將人與貓的奇怪病症聯想到一起的時候,終於找出了“食魚”這一共同感染源。隨後,調查團的專家對水俁灣中的魚以及水質做了進一步調查,最終發現,造成這一切的罪魁,原來就是日本氮肥公司那些未經任何處理就被直接排到了水俁灣中的汙水!

日本氮肥公司隨後的試驗,也證實了熊本大學專家們的調查結果。轟動一時的日本水俁病事件,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麵紗。在後續的調查中,人們發現,是汙水中的汞造成了這種奇怪病症在人和貓中的爆發。日本水俁病事件至此蓋棺定論。

類似的事件還發生在日本的富山縣。這一次的病症被稱為“骨痛病”,是一種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病症,它同樣是受到了汙染的水源引起的。

富山縣坐落於日本中部富饒的富山平原上,當地有一條“母親河”叫做“神通川”,它不僅是當地人數百年來的飲用水源,同時也是當地重要的農業灌溉用水。正是在這條神通川的哺育下,富山縣成為了日本著名的農業地區,也是全國有名的糧食產地。

然而自20世紀初開始,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人們先是發現,神通川兩岸的莊稼連續多年長勢不佳,不僅作物經常枯萎,產量也在大幅下降。後來又發現,當地人陸續患上了奇怪的骨痛病。

這種病多發於當地婦女身上,多表現為關節疼痛,嚴重時會導致全身骨骼疼痛,到了後期,則會發生骨質軟化,甚至咳嗽都會引起骨折,患者呼吸起來異常困難,且伴有劇烈疼痛。

20世紀40年代,日本科學家對此地的這種怪病展開了長時間的研究。在大量研究之後,終於發現,原來此病竟源於當地人賴以生存的神通川!

原來,神通川上遊有一座金屬礦,該礦山將未經處理的水直接排入了神通川中,從而引起了神通川水汙染。這種被汙染的水中含有大量化學元素鎘,正是這種化學元素導致了富山縣居民罹患怪病。

謎底揭開之後人們才知道,原來保護水源竟是如此重要。其實,不僅僅是水源,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難以避免地要依賴自然環境,無論是自然環境中的哪一方麵受到汙染,對人類及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影響,都將是難以估量與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