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為應對下一場金融衝擊做好準備(2 / 3)

但是,美國的就業指標改善之所以滯後於經濟增長指標的改善,是因為勞動力跨行業轉移速度慢於行業內再就業速度,也慢於資本跨行業轉移速度。對勞動者來說,在同一個行業裏再就業比較容易,但是換一個行業就業就會比較困難。企業家是學習能力最強的群體,也是跨行業轉型的帶頭人,可以很快進入新的行業;資本跟隨企業家一起,也能夠快速進入新領域。但是工人通常需要一次全新的雙向選擇,上崗之前可能還需要學習和培訓、考試和遴選。於是,工人再就業的恢複速度比較緩慢,但這也正是美國經濟正在轉型的一個信號。

如果這個解釋成立,那麼美國經濟當中的新產業正在源源不斷地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取代已經失去競爭力的產業,因而可以推斷:這一輪經濟複蘇真實可靠,失業率也將追隨GDP指標而持續改善。

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失業率的持續改善將決定QE提前終結。如果按照失業率每年降低將近1個百分點的速度,在2015年底失業率將降低到5%左右,而這個時間點正是第四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4)最初設定的終結時間。如果美國就業指標改善超過預期(或者通貨膨脹率指標惡化超預期),或者“就業的改善已經不依賴於QE”的判斷已經得到確認,那麼QE就沒有理由繼續延續,美聯儲應該會提前終結QE政策。

綜上所述,美國經濟已經率先複蘇,失業率也會持續穩定地降低,美國很快不再需要QE。美元QE結束意味著美元強勢周期來臨,國際金融市場將在三個層麵發生趨勢性轉變,對兩類國家造成比較嚴重的衝擊,其中包括中國。中國應該為即將來臨的衝擊做好準備,而最重要的工作則是盡快有序推進人民幣彙率體製向自由浮動轉變。

二、中國如何應對下一輪金融衝擊

(一)下一輪金融衝擊可能出現的特點

第一,美元利率進入上升周期,借款成本上升;第二,美聯儲回籠貨幣,金融市場上的美元流動性減少;第三,跨國資金追捧美元,美元彙率也進入上升周期。

上述三個變化將衝擊全球所有開放的經濟體。很多國家對這樣的衝擊不敏感,但有兩類國家由於自身的弱點而將會受到比較嚴重的衝擊。

第一類是外債比例較高的國家,例如“歐豬五國(PIIGS)。”美元利率的上升將帶動其他幣種的利率上升,推高全球金融市場的借貸成本。外債沉重的國家不得不為同樣的負債支付更多利息,有可能再次出現債務危機。

第二類是本幣彙率盯住美元的國家,例如東亞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其中包括中國。美元升值帶動這些國家的本幣被動升值,出口部門受到衝擊並連累金融部門。

為了定量估算美元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們可以假設兩種可能出現的情景。

第一種情形:美元彙率回到前期的高點。這意味著美元的有效彙率將從當前的水平上漲30%。如果人民幣仍然盯住美元,那麼按照當前中國的對外貿易結構推算,美元彙率上升30%將導致人民幣被動升值24%。

第二種情形:如果美元彙率上升但是回不到前期高點,僅從當前的水平上升20%,那麼人民幣將被動升值16%。

當前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彙率處於1994年以來的曆史性高位。相對於2005年彙率改革之前的水平上升了38%,相對於1994年初的水平上升了74%。目前已經接近市場均衡水平。如果上文假設的兩種情形發生,人民幣將被動跟隨美元升值,中國很可能會麵對一種類似東亞國家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麵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