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民幣升值會對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產生影響。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進口增加,出口部門競爭力降低,國際收支賬戶當中的經常項目可能會出現逆差。需要關注的關鍵變量是出口對人民幣彙率的彈性。向發達國家市場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受到的衝擊較小。其次,更大的衝擊發生在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當跨境投資者發現“趨勢性變化導致中國外彙收支的經常項目出現持續逆差”的時候,一定會想方設法讓資金流出中國。中國的資本管製已經放得很鬆,跨境資本現在可以輕易流入,將來可以輕易流出,於是預計資本項目也會出現逆差。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逆差”的情形將導致外彙儲備快速減少,迫使人民幣與美元脫鉤並貶值。
(二)中國的宏觀調控部門應做的準備
為應對必將到來的美元升值造成的衝擊,對中國政府來說,最重要的調整就是重新匹配資本項目開放和彙率自由化的關係:要降低資本項目開放的速度,同時要加快彙率改革步伐,讓人民幣彙率與美元進一步脫鉤。最溫和的脫鉤是在保持現行的“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體製不變的條件下,降低美元在籃子裏的比重,從而降低美元升值對人民幣的衝擊。最徹底的脫鉤是過渡到人民幣彙率自由浮動,把美元升值的衝擊降低到最小。這個過渡需要經曆兩個中間狀態,需要按照順序推進。第一個中間狀態是“央行減少幹預、擴大彙率浮動範圍”,就目前來看,央行在擴大彙率浮動範圍方麵已經做出了一些努力;第二個中間狀態是“央行盡量不幹預、但不承諾不再幹預”,可以隨時恢複幹預。
另外一個重要的議題是,中國能有多少時間為下一輪衝擊做準備,這實際上取決於QE的結束時間。按照美聯儲2012年公布的計劃,第四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4)將維持到2015年底。這是市場機構預測的基礎。但是,提前結束QE4和再次推出QE5的可能性都存在,關鍵取決於失業率是否會持續改善。根據前麵對失業率的分析,2015年底失業率將降低至5%左右。同時,2012年6月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的講話表示,美聯儲將從2013年底開始縮減債券購買規模,到2014年中左右徹底停止購買。這意味著QE4結束的時間點提前了1.5年到2年,遠遠超出市場預期。因此QE4可能會按期結束於2015年,但也有較大可能提前結束,再次延長或者加大力度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國的實際準備時間非常緊張。
綜上所述,從全局和長遠的視角來看,為應對下一輪金融衝擊,我國需要盡快推進彙率體製向自由浮動轉變,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而在當下平穩的金融市場時期按部就班地推進彙率自由浮動是最穩妥的做法。我國宏觀經濟和外貿企業發展將麵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政府部門需要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深化對外開放,提高市場化水平;而外貿企業則應主動麵對挑戰,根據自身不同情況,從不同角度及時調整,把握機遇,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在當前人民幣彙率變化的預期下,穩步發展,實現企業經營的最大效益。
吳慶,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