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中國宏觀經濟解讀:直麵不確定性(3 / 3)

政府的刺激政策需要謹慎次生效果和市場的有限理性。我國當前很多行業產能過剩,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同時刺激政策的次生效果又難以預測,重啟刺激政策需要多方麵考慮、謹慎而行。另外,由於市場的有限理性,因而刺激政策最終的實施效果和方向還取決於社會輿論以及資源限製對其的最終影響。

在不確定的政策中,仍有兩點似乎是確定的:一是決策層會犧牲一部分短期利益以推進結構調整,但犧牲一定有一個限度,決策層絕不會放任經濟持續下滑;二是人們對政府作為的期待使得政府一旦采取行動,對政府行為的批評一定會接踵而至,從而加大政策的實施難度。

(四)市場信心的不確定性

市場經濟是信心經濟。根據理性預期假說,經濟信心既有建構在對經濟現狀理智認可基礎上的心理相信成分,也有對未來經濟走向的預期成分,所以經濟信心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對經濟現實狀態的認知,二是對經濟未來的預期。

當下的經濟狀況容易使人缺乏信心。從宏觀上看,當前的經濟有一些亮點,但也有些不盡如人意,尤其是GDP增速、CPI、PPI等經濟數據低於市場預期的變化,容易打擊人們的市場信心。從微觀上看,也有相當一部分市場主體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困難,比如曾經風光無限的資源性企業如煤炭企業的表現不盡理想。

對未來預期的不樂觀也使得市場缺乏信心。中國經濟的未來取決於改革。如果說過去的改革是帕累托性質的改進,那麼,現在和未來的改革基本上是非帕累托性質的改進。所謂“帕累托改進”,指的是每一個人都在改進中獲益或者說沒有人在改進中獲益是以其他人利益受損為代價的改進。而如今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實質是對既有利益格局的調整,一部分人的獲益是以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損為代價的。

經濟的增長需要信心支撐。雖然信心遭遇了不確定性的衝擊,但確定性仍在發揮效力:一是在一定意義上,信心隨經濟的波動而波動,表現為一種正相關關係,經濟下行的時候,必然有信心下滑伴隨,而一旦經濟掉頭向上,信心也必然掉頭向上;二是從長遠看,中國經濟下行是一件好事。這就像馬拉鬆之後需要歇一歇,為下一次馬拉鬆作準備一樣,現在的信心下滑,其實是為接下來的信心恢複甚至高漲做鋪墊和支撐。

三、直麵不確定性,迎接下一輪經濟增長

以上四個層麵上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市場的悲觀情緒不斷發酵。但中國經濟在快速增長之後需要歇一歇,需要重新整理再出發,這是一種理性,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

直麵經濟的不確定性,需要我們更加理性的經濟增長態度。回顧過去,人們認為GDP的增速一旦低於8%,中國經濟就會蕭條。這是因為過去快速增長的經濟有助於緩解和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的降速會使收入問題、就業困難問題等等社會矛盾凸顯出來。必須認識到,那是在中國經濟的初級階段,需要我們保持高速增長以維持平衡。而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可以不再掩蓋問題,直麵經濟中的不確定性,通過解決問題重塑市場平衡。

直麵經濟的不確定性,需要我們深刻地理解當下經濟的具體特點。第一,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相比,我國經濟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龐大的經濟體就像一列火車,如果仍要保持一個較高的速度,所需要的動力已今非昔比;第二,與過去奉行拿來主義借助後發優勢相比,我國很多產業現已具備與世界對話的能力,並在不經意間還會“擠占”別人的“地盤”,我們需要從“拿來者”轉變為“貢獻者”;第三,與前期得益於改革紅利相比,我國現階段的任何調整恐怕都會更加艱難。

改革開放以來,麵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曾習以為常;麵對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我們更應該安之若素。這是因為,所謂的不確定性,不過是經濟增長的自然規律!

張仲梁,博士,國家統計局財務司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