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玄空風水的學習方法
玄空風水學的學習,應是學與悟並重。學是基礎,不學無以廣才;悟是升華,無悟難以通靈。學要博覽強記,去偽存真。棄成見,丟框子,不囿於門派;廣遊曆,多實踐,要走出書齋。如古人提倡的“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書學與遊學並重。風水家也是地理家的徐霞客,曆險遊覽大地山川,留下《徐霞客遊記》是其學習筆記。悟要開發人體的靈性,其基礎還是在學,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雖是指文學創作,卻把學與悟含在語端。其神,即是在刻苦學習中產生的靈悟。文學藝術創作,科學技術發明,也需要靈感和頓悟。這種靈感、頓悟的基礎是知識的學習積累。
風水學的本質是一個“氣”字,但又不是大氣的氣,古寫為“炁”(音同無)。用現代語言釋之,近似於場。現代物理學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之間存在場,場有能量,能量是一種物質。氣功意念致動實驗證明,意念思維有能量,思維也能產生場。電場、磁場、引力場以及心理場、意識場,從宇宙的大統一場到微觀世界的各層次的小場,是廣泛存在的。正如太極原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地存在一樣,“物物皆太極”,風水的場,又不同於物理概念的場:磁場、電場、引力場,從風水效應所知,它遠比物理場、生物場複雜而深奧得多,因此被西方認為是“東方神秘文化”。在尚未認知的人文時代,隻能感到是“神秘”的。一旦破譯和認知了,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存在,是一種科學存在就並不神秘。
由於風水的“炁”與場的特殊性,在學習和運用中,必須采取特殊的方法。這就是學悟並重。
悟,要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對自身進行人體修煉。中醫診斷方式的“望、聞、問、切”,高明的中醫師是望,而不需切脈、把脈診斷;古代風水大師勘察地理的望氣、觀色,也不需羅盤測試。他們都是帶功的。不通曉易理,沒有功力是不可能成為良醫、高師的。正是所謂“善易者不占”,“大道無術,大象無形”。風水師要在無形中看出大象,必須修悟大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修煉氣功的根本原理,也是學悟易學堪輿的根本原理。返璞方能歸真,現代人的人體機能退化是由於現代科技使人體疏遠了自然。儀器使人體機能退化,常乘車者腿細弱,常細食者胃腸機能低。反觀動物對環境的感知能力,卻有勝人之處。鳥不作窠處,風水氣場必不佳;金龜驗宅,龜安棲處氣場好;地震前兆,動物先知。古人乃至動物,依附自然,與天地信息息息相通,故人體機能勝於今人。今人修煉氣功,可修複和開發人體的某些功能(或可認為是特異功能)。因此,風水之學,在學習基礎上提高悟性,也應該加強氣功的修煉。淨化身心,提高感應能力,則對大地的形與勢,對建築的形與色,能觀氣辨色,識別它們的“語言”,不至明於形而蔽於象。憑感應辨吉凶,憑頓悟知解化,而不匠求小術,才不愧為真正的堪輿地師。
在悟功的同時,還應修德。功與德應是一致的。有了道,有了功,沒有德輔,是悖天理的。習《易》講易德,練功講功德,學風水也必重德。曆史著名的江南楊派風水大師楊筠鬆,名救貧,因德高望重,不媚權貴,為民解困而令後世敬仰。學習和運用風水術的人,要真正學習好,運用好,必須重視修德,這是學悟並重的基本素質修煉。
以上內容,作為開篇之語,有誌於精研風水者須謹記之,假以時日方能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