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玄空風水發展曆史
玄空之學起源於周朝,至唐代時期已門派紛紜,用河圖洛書、八卦九宮,而各有各的理論學說。至明清之際,有“地仙”之譽的蔣大鴻以玄空術行世,名滿大江南北。蔣大鴻,明末清初地理學家,字平階,號大鴻,又號宗陽子、杜陵狂客,江蘇鬆江縣澤豐鎮人。他的玄空挨星法得無極子竺翁(雲陽子)傳,水龍法習自吳天柱,陽宅法得魏裔介(相國)及武夷道人傳授,蔣氏乃將玄空地理之露一線曙光之第一人。著有《地理辨正注》、《水龍經》五卷、《八極神樞注》一卷、《歸厚錄》、《玉函真義》五篇(又名《天元歌》)、《古鏡歌》、《醒心歌》等,但恪於天律有禁,怕泄露天機而遭天譴,未敢吐露玄空挨星等秘訣。所以沈氏(沈竹礽)評說“蔣雖為地理之大功臣,亦為地理之大罪人”,因為他將玄空地理理論整理出書,但又不將玄空秘訣告人,致後人偽說百出。蔣大鴻授徒張仲馨、駱土鵬、呂相烈、薑堯、胡泰征、畢世持等。蔣氏守秘之心甚重,不肯輕易泄露玄空之法,其對門人弟子亦守秘密,可謂無人得知全理,清初玄空六大派,不過是各拾其著作以一己之意加以發揮而已。
玄空學於乾隆、嘉慶年間開始盛行,派別甚多,但各門派故步自封,且互相攻訐,各視所學為天機,從不輕泄與外人。清朝時最著名的玄空派別有六個:
滇南派——宗範宜賓(著《乾坤法竅》)。
無常派——宗章仲山(著《地理辨正直解》、《心眼指要》、《陰陽二宅錄驗》)。
蘇州派——宗朱小鶴(著《地理辨正補》)。
上虞派——宗徐迪惠(習端木國瑚《地理元文》)。
湘楚派——宗尹一勺(著《地理四秘全書》)。
廣東派——宗蔡岷山(著《辨正求真》)。
其中唯獨無常派祖師章仲山一脈確實得玄空真傳而神明其道至今,無常派之名來由主要是章仲山一脈玄空發源於無錫而發揚於常州,故取此無常之名。無常派玄空深得蔣大鴻玄空之旨,是六派中得蔣大鴻生平玄空所學最多的一派,但章仲山著書傳玄空之學時亦恪守蔣大鴻之“天律有禁”之言,在其書中所言亦多隱諱,使所習者如入雲裏霧裏,不明玄空真理,故玄空一道真訣在近代之前,流傳甚為隱秘,得訣者寥寥數人而已。
清末玄空學上又出了一位名人,他就是沈竹礽,沈氏生於道光二十八年,九運1848年,浙江錢塘人,名紹勳,號竹祁。沈氏十三歲時,金錢幫作亂,攻陷杭州城,沈家從此家破人亡,一門殉者七人,母投井自殺,而沈氏也被匪徒挾持,輾轉到鬆江。第二年洋將華爾打敗賊匪,救出沈氏,並且收養為義子。後華爾攻打浙江慈溪,中槍陣亡,十五歲時華爾之妻姚氏亦逝世。此後沈氏受聘於英將戈登,譯兵法,訓新兵。中年則作商賈。沈氏先後娶三妻,分別是吳、謝、袁氏,謝氏早亡,吳不育,袁氏生二子二女。
沈氏年十六,即讀地理書,在杭州丁氏八千卷樓,餘姚黃氏五桂樓,寧波範氏天一閣,盧氏抱經樓,凡藏有地理方麵的書籍,莫不畢讀。一運辛未年冬,即1871年,沈氏為先君覓葬地,得地於中台山,形局之完美,實所罕見,擬立壬山丙向。沈氏邀集大江南北地理師八十餘人,眾人均言吉地(除蔣大鴻一派外),沒奈何該地為某官宦重金購去,沈氏心情悶悶不樂,嗟歎良久。年冬,某氏葬父母,開金井時(挖土),沈氏再去看之,見穴暈太極圖分明如畫(好地的一個標誌),心情更加抑鬱。不料葬後,此官宦父子案發撤職發配充軍,死於路途,家道從此零落。於是沈氏再次召集杭城地師看此地,均言吉地,且日課不犯神煞,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