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胡伯安姻兄增戊遊杭州時,行李中有薑堯秘本,薑堯即是蔣大鴻徒弟,又名汝皋,寫有《從師隨筆》。秘本記有姻戚某氏,其家廣延地師,得一地堂局極美,係壬山丙向,康熙二十三年,時在一運甲子年,葬後不到一年全家患疫死,蔣大鴻來登山觀看笑曰:“地固美,惜犯反吟伏吟,葬之禍主無日矣。”沈氏於是開始重視蔣氏之學。後又置酒集地師三十餘人討論,均莫明其理,反吟伏吟書中絕不提及,取蔣氏書讀之,仍無所知。
同治癸酉年(1873年),沈氏二十六歲,再與胡伯安在無錫訪章仲山後裔(蔣氏傳人),居數月,不肯輕泄一字,許以重金,借得章仲山所著《宅斷》,二人日夜抄書,窮年苦思,終不得解。一日讀易,玩洛書圖,豁然貫通。後讀仙井胡世安《大易則通》、光山胡煦《周易函書》,遂將《宅斷》一一注釋,連年購閱易說,易注一百七十餘種,乃知玄空與三合之區別。沈氏年未三十,已閱購書一千七百餘種。足見沈氏為真正弄懂玄空可謂嘔心瀝血。然而沈氏非蔣派真傳,一些重要的玄空秘訣仍不得要旨。沈氏以其聰明飽學及驚人的毅力鑽研仍未登大雅之堂。
沈氏丙午年歸道山後,手稿及心得多為弟子分攜而去。沈竹礽之子祖綿(瓞民)及胡安伯、江遷生、申聽禪等弟子從沈氏筆記及往還書信中搜集有關資料,分類編成《沈氏玄空學》。《沈氏玄空學》於是成為影響當代風水發展的一本很有名的著作。
據中州派所傳,其派謂玄空口口相傳,一代傳一人,然而中州派之名並非創派時即有,自明清之際自立門號,其術為紫薇鬥數及玄空堪輿之術。
中州派起源於洛陽,洛陽古時稱為中州,故中州派之名由此而來,中州派玄空學則發源於漢代,至今有近2000年的曆史。玄空的原理於周代時已開始確立,至晉代時,風水學有很大的發展。郭璞便是中州派的祖師,中州派實行一師一徒的製度傳授口訣,而王亭之先生則在偶然的機會下,從其祖師劉惠蒼先生得到口訣然後開始深入研究玄空風水和紫薇鬥數。王亭之先生得中州派之術真傳後,便打破一師一徒的製度,並將《中州派玄空三訣》公開於著作上,王亭之先生公開《中州派玄空學》的主要原因,是希望更多人懂得玄空的真理,同時希望《中州派玄空學》可發揚光大。
據筆者所掌握的資料,玄空學發展到今天,理論體係比較完整,準確度比較高的當屬王亭之的中州派,本書的理論即是以沈氏玄空學和中州派玄空學為基礎,融合了其他一些門派的理論,通過大量實踐,去粗取精,揚長避短而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