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引導與支持孩子參與社會和抵製一些不良社會影響,增強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要學會深入社會、參與社會、認識社會,提高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1.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原則
對孩子的教育不能要求太高,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家庭教育內容要與孩子接受能力相結合,教育內容要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其主要應該交給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勞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熱情。同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係,增強知識的係統性,誘導孩子獨立思考,倡導孩子熱愛科學,提高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因材施教和全麵發展相結合原則
既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又要重視各方麵素質的協調發展。孩子由於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教育的影響,總是千差萬別的,教育的方法要因人而異。孩子的愛好也是各種各樣的,家長要注意觀察,從中找出孩子最有前途的愛好,加以引導。全國圍棋冠軍常昊從小有著廣泛的興趣,喜歡玩的東西很多,但家長發現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常跑去聚精會神地看大人下棋,家長就決定發展他的這個愛好,終於成了全國冠軍,九歲就達到我國五十年代一流圍棋手的水平。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知人善教,不要逼迫,根據孩子愛好因勢利導,揚其所長,選用適當方法和教育原則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3.教育的統一性原則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要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同時要和學校 保持聯係,使孩子的品德和行為按照統一的要求發展。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既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又是一個連續完整的過程,因此,家庭教育應遵循教育統一的原則和學校同步進行,相互配合,步調一致,從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習慣。
4.寓教育於實踐活動的原則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貫穿於家庭生活之中,家庭生活實踐對孩子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把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實踐環境,並有意識地讓孩子在實踐中生活,實踐中成長。如穿衣、吃飯、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愛花護花,掃地掃院做一些輕微的家務勞動;培養孩子不浪費食物,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在遊戲、玩耍和娛樂中認識環境,適應生活,學習知識,增長才幹。總之,通過各種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孩子體質,培養孩子的智力和能力。
這裏有幾句名言與大家共勉。
1、擴大“責任圈”的同時也擴大你的“成功圈”。
2、負責不僅僅是做好別人給你的工作,而是想方設法按照你設定的目標去完成你的任務。
3、承擔更多的責任,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內心的豐盈,懈怠責任就等於荒廢了生命,同樣會使我們身心頹喪。
4、責任不是一種負擔而是工作和人生的一種饋贈。
5、生命究竟有沒有意義並非我的責任,但是怎樣安排此生卻是我們的責任。
6、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本點正是責任心。
7、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8、隻要你決心成功,失敗永遠不會把你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