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節 家長也是教育者(1 / 2)

中學生是當今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於由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期,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及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此,這一階段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當今應試教育突顯的時代,家庭教育往往被學業成績所掩蓋。大多數家長隻是關心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對於家庭教育來講,它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也是孩子終身教育的搖籃。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家長也是教育者。

往往有這樣的家長,第一天領著孩子入學,便對老師說:“我這孩子就交給您了!孩子犯了錯誤要打要罵隨您,我絕不袒護!”家長的話,絕對是真心、真誠的,但也會讓學校感到不安,如果家長僅用“托付”的思想行為與學校配合,孩子肯定是不會教育好的。因此,我們要幫助家長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已適應當代社會對家庭教育的要求。

一、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

父母們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落在別人的後麵,所以一個3-4歲孩子的日程安排可能比他們的父母還滿,音樂班、美術班、形體班……孩子變成了課程的奴隸,父母變成了孩子的奴隸。過去,家長的養兒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觀念,必須代之以為國教子的觀念,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把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和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千萬個孩子就是一個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偉大事業。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同步,家長素質也要同學校教師素質同步,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絡,家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搞好了,才可以形成“人人是學員,處處有學校,時時有進步”的學生教育大環境。

現代係統論認為:教育是個係統工程。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緊密而有效的配合,整合各種教育因素,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教育載體的作用,協調好相互之間的關係,以形成教育合力,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特別是思想品德才能夠進一步提高,當然,現代家庭教育中出現了許多新特點和新變化,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改善、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確保孩子健康成長。具體講:

一是充分認識身份的轉變,變撫養為主身份為教養結合身份。父母既是子女的撫養者又是教育者,對子女不僅有撫養責任更有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父母是孩子的常任老師,要注意孩子各種素質和智力的早期開發,同時要對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使孩子在思想、政治、道德、文化、心理等方麵的素質得到健康發展。

二是與孩子建立新型關係,變父母專製為尊重理解,家庭民主。不少家庭受封建傳統思想影響,片麵強調家長作風,以棍棒代替教育,使孩子從小產生孤獨感和壓抑感,人為地擴大了“代溝”。建議家長徹底摒棄專製的觀念,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寬鬆、親切和睦、團結合作互助的健康向上環境。

三是要想孩子天天向上,家長必須好好學習,家長應好好學習,家庭教育理論,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緊跟時代步伐,因地製宜、因材施教,這樣才能適應一個多元化的高度開放的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