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漢子跟老婆婆敘談家常,天快黑了,漢子告訴老婆婆:“你可以從明天起賣酒,保管生意很好,吃穿有餘。”
老婆婆說:“賣酒的生意確實是個好門路,隻因我年歲大了,又無兒女幫忙,既不能上市場買米,又無人蒸酒,尤其是天寒地凍就是榨酒也無辦法。”那漢子說:“老婆婆你若賣酒的話,一不要你上市場買米蒸酒,二不要你浸酒、榨酒、捋糟,隻要你在屋內井裏舀水賣就可以了,管保人人愛。”說完他便走了。
老婆婆走到屋內,果然有口井,拿勺舀水一試,咦,確實是又濃又醇、又香又甜的美酒。
第二天掛牌賣酒,生意興隆,提壺打酒的人絡繹不絕,真是門庭若市,晝夜熱鬧。
可是這漢子來家做客,老婆婆仍然是一碗濃茶相酬。不知什麼時候漢子失蹤了,連續兩年多未打過照麵,老婆婆暗中思念。
冬去春回,春寒尚存,漢子又到老婆婆家,問道:“老婆婆,生意好吧。”老婆婆答道:“客官,生意好,就是豬冇糟吃。”
漢子聽後不悅,走了。
又一年過去了,漢子見麵又問:“老婆婆,生意好吧?”
“客官,不能瞞情,生意確實很好,就是豬冇糟吃。”老婆婆說。
這位漢子聽後,非常氣憤地說:“天高地厚,蛇吞象,人心更是地厚天高,冷水把她當酒賣,還說豬冇糟吃。”他一腳踢翻酒壇,揚長而去。從此,門庭又轉入冷靜,不僅無井水作酒賣錢,就是喝水也要到屋外挑。
講述人:尹毛和,農民,時年73歲,現已故。
搜集時間:1992年12月。
流傳地區:虎踞、攸縣蓮塘坳等地。
天子墳
相傳神農氏的太子少昊氏步塵神農氏的誌向,一心為世人解除病痛,延長壽命,繁衍後代,不辭勞苦地嚐百草,覓良藥。
有一天,為采挖藥材,他來到人形山上,正要挖一蔸紫色粉劑藤腦,突然發現一隻白兔在前麵草坪裏吃草,它的皮毛油亮亮的。他拉開弓一箭射去。
嗬!白兔中箭倒下死啦!他走去揀兔。突然,白兔活了,啃幾口草,一跳便逃跑了。他失望地離開白兔中箭的地方(這地就叫做兔子滿月),回到挖藥的地方,剛舉起鋤頭挖藥時,又看到白兔跑回原地啃一顆草。
少昊氏想:白兔吃的這顆草一定是起死回生的仙草,要是能找到這顆草交給父親為人民治病,父親一定會高興。
於是,他悄悄走到兔子身邊,想用手抓住它,可是兔子又跑了。
他連忙一箭射去,兔子中箭倒下了,正要去揀,兔子啃了一棵草,又活蹦蹦地跑了。
他一根一根地將草翻過來,就是找不到兔子啃過的那一棵草。
四周一望,兔子跑得不見蹤影。他決定坐在那裏等白兔再來,以便看清楚兔子啃的是一棵什麼樣的草。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就是不見白兔再來。等呀等,一個月又一個月地過去了,白兔還是不見回來。少昊氏不管刮風下雨,也不怕暴陽灼熱,更顧不上饑餓,等待著白兔前來啃草。
少昊氏等呀等,過不久,他病倒了。他很想回家,可他想起父親——神農氏為解除人們的病痛,嚐百草不怕劇毒,因而他仍然堅守陣地,等待白兔,就這樣,他病死在“兔子滿月”這個地方。
少昊氏死了,沒有人知道,成千上萬的螞蟻爬到他的身上,用嘴啃著泥,把他掩埋了,築成了一座高約兩尺的“螞蟻墳”。
幾千年過去了,可是螞蟻墳墓仍與新墳時一樣,既沒有下陷,也沒有往上多漲一點土。從那時起,人行山被稱為天子墳,亦因此這個地段被稱作茶陵坑,意思是少昊氏的陵地。
茶陵坑的人們將少昊氏的事跡一代一代地傳頌著。
講述人:董紀文,高中文化,教師,時年53歲。
搜集時間:2005年11月。
流傳地區:茶陵。
相天是件衣
清鹹豐年間,茶陵楓樹下有一個人叫胡玉祿癩子,祖上三代都特別殷富,傳到胡玉祿癩子手裏,隻因他好吃懶做,終日遊手好閑,日漸敗落,最後連房屋都賣光了。
他身體雖然強壯,年已30歲,還是孤身一人,住在一個山坡邊的磚瓦窯裏,以打草鞋謀生。長年累月是一件青色袍子穿在身上,平時既不願洗,也無衣服替換,這青色袍子麵上結了一層厚厚的油漬。他嘴巴長得扁闊,活像一隻蛤蟆,人們給他個外號叫胡玉祿爛蛤蟆。
春夏秋冬,暑去寒來,胡玉祿爛蛤蟆發現自己的袍子隨著天氣的變化可以預測晴雨。
如果天要下雨,袍子就濕潤起來。
天快要晴時,袍子就幹燥起來。
有一年,天大旱,田裏幹得開了坼,農民們日夜忙著車水澆灌禾苗。這天,胡玉祿爛蛤蟆忽然發現身上袍子十分濕潤,他料到近日必有大雨來臨,又看見農民們日夜車水十分辛苦,便跑到壟中放開嗓門大喊道:“喂,車水的農友們,你們不要車水了,今天會下大雨,你們不要車水了……”
人們聽到胡玉祿爛蛤蟆在田壟裏怪叫,都很氣憤,都罵他發瘋了。這樣烈日炎炎的大熱天,連一絲雲都沒有,哪會有什麼雨下呢?你又不是神仙,還想我們跟你一樣懶……都罵他不懷好意。
誰知,一到下午,風雲突變。天空烏雲翻滾,頓時,大地一片陰沉,傾盆大雨傾瀉而至,一些來不及躲雨的人們,淋得像落湯雞,但臉上一個個都笑得合不攏嘴。
這時人們想起胡玉祿爛蛤蟆說,今天下午會下大雨,果真說靈了。大家都覺得十分奇怪,莫非他在哪裏學了“法術”,成了“神仙”,能夠呼風喚雨?
一時,被人們傳得活龍活現。
從此,人們都叫他“胡玉祿神仙”。這樣一來,他的名聲在外吹得很響,連縣大爺都知道這位“神仙”。
有一日,大爺和衙役騎馬來到楓樹下,正當中午,他們便在一家客店吃飯,馬拴在客店的樟樹下,等縣太爺酒醉飯飽出來牽馬時,縣太爺那匹高頭大馬不見了。
啊!馬呢!縣太爺可急壞了。他叫衙役門四處尋找,都毫無蹤跡。這時,有人告訴縣太爺,附近有個叫胡玉祿“神仙”的人,他準能幫你找出馬來。
縣太爺被人一提醒,也就想起了這位“神仙”。
於是,他派人把胡玉祿叫來了。
縣太爺見到胡玉祿後,要他找出馬來,則有重賞,如果找不到馬,就罰80大棍。
胡玉祿心想,這一下可不好了,我測天晴或下雨,完全是靠我身上的袍子。你縣太爺走失了馬,我的袍子又能起什麼作用?
但他又不敢直說,隻好硬著頭皮對縣太爺說:“你在客店裏給我找一間安靜的房子,待我稟告天上的神仙,幫你找回失去的馬。但是,你們的人都不能到我房子裏來。”
於是,胡玉祿爛蛤蟆在客店後房裏裝模作樣,想法子如何逃避縣太爺這關,一直弄了幾個時辰,也沒有想出法子來。他正準備從後門溜之大吉,有兩個鬼鬼祟祟的人竄到胡玉祿客房窗下,小心翼翼地問:“神仙,你這樣神通廣大,縣太爺的馬你知道是誰偷走的嗎?”
胡玉祿閉目合掌,隨口答道:“不是張三,便是李四。”來人一聽,嚇了一跳,他們跪在地上向胡玉祿求情地說:“大仙真靈驗,我倆就是張三、李四,在客店幫工,見店外有一匹好馬,我們就把它偷走了,拴在河堤蘆葦中。”
胡玉祿心中暗歡喜,裝著慈悲相兒說:“好,既然你們承認了,就饒了你們這一次,你們快走吧!……”
胡玉祿為縣太爺找到了馬,得了一筆錢財,“活神仙”名聲遠播。後來竟傳到皇帝耳朵裏了。
正巧,皇帝丟失了玉璽,急得團團轉,下旨把胡玉祿傳進宮廷中來了,叫他找玉璽,並說:“你若找到了玉璽,即招為附馬,倘若找不到玉璽,便是欺君之罪,必將斬首。”
胡玉祿聽後,十分心急,真是一波剛平,另波又起。
不知如何是好,他冥思苦想,反正是死,能活幾天算幾天,便對皇上說:“啟奏皇上,要找玉璽可以,但要依我幾條:第一,要在宮廷外搭個找璽台,設香案,我要拜祭三天;第二,滿朝文武大臣,皇親國戚都要來台上朝拜。三天之後,玉璽必能找到。”
話雖這麼說,但是胡玉祿爛蛤蟆的心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知道這樣搞並不能找到玉璽,不過是裝模作樣,多活上幾天罷了。特別是能戲弄一下威風凜凜的文武大臣們,就是死也甘心。
皇上下旨,一切都按胡玉祿神仙的意思辦。
於是文武大臣、皇親國戚都到找璽台去朝拜,好不熱鬧。
胡玉祿坐在台中央,活像一個神仙,半閉著眼,看著那些文武大臣、皇親國戚醜態百出,心裏甚為得意。
轉眼到了第三天,玉璽還是無下落,胡玉祿盤算他的末日到了,坐在台上閉目養神。
忽然有一個宰相來到台上,問胡玉祿道:“大仙,今天已是三日了,誰偷了皇上的玉璽有無消息?”
胡玉祿苦笑道:“哎,不好,不好,死也今日,活也是今日呀!”
宰相不聽則也罷了,聽了之後,如五雷轟頂,身不由己地癱倒,口裏喊道:“大仙饒命,來世做牛做馬也忘不了你的恩德,求大仙救我。”
原來宰相名叫金日,自皇上傳來了這位赫赫有名的活神仙來找玉璽,他做賊心虛,整日惶惶不安。他本是來探聽虛實的,不料胡玉祿無意中道出“今日”,正與宰相金日的名字諧音,宰相誤認為胡玉祿神仙真的知道是他偷的玉璽,將會遭到全家誅滅。
此時,胡玉祿喜出望外,索性來個順水推舟,做個人情,既可找到玉璽,又能救出宰相全家性命,豈不兩全其美。
於是,胡玉祿要宰相告訴他玉璽藏在什麼地方,又相商好取玉璽的辦法,無論如何不能讓皇上知道是宰相偷的玉璽呀!一切都安排妥當,才稟告皇帝,玉璽找到了:藏在皇宮的琉璃井裏。
皇帝龍顏大悅,招胡玉祿神仙為駙馬。
洞房花燭之夜,公主見胡玉祿神仙相貌十分難看,臉像刀削了的一般,黃皮寡瘦,身上的衣冠也不整齊,滿腹憂傷,她恨父皇亂點鴛鴦,我千金之體,難道說隻能配這叫化子一樣的人嗎?轉而一想,他到底是人是仙,有何高明?我倒要試試這人的法術是真還是假,如果真有仙法,就從父王之命,完婚算了。如果是假的,則告他欺君之罪,讓他做個刀下之鬼。
於是,她叫來宮娥,悄悄地對宮娥說:要她去寶庫找一件最小的寶貝給她。
一會兒,宮娥找了一隻綠色玉蛤蟆來了,公主將玉蛤蟆接過來放在夜壺裏,然後把胡玉祿喊到麵前說:“大仙,我要你猜件東西,你說這夜壺裏是什麼,你若猜出了,今晚和你完婚,若猜不出來,那我就啟稟父王,奏你欺君之罪。”
胡玉祿神仙聽後,又是一陣焦急,他想到前幾回都因巧合而成,這次若被公主識破,我胡玉祿爛蛤蟆必定死到臨頭了。他回憶著幾次大難不死,隨即邊哭邊喊道:
“天晴落雨是件衣,縣爺失馬在蘆葦。
皇上玉璽琉璃井,玉祿蛤蟆死在夜壺裏。”
公主聽了胡玉祿說玉祿蛤蟆死在夜壺裏,以為大仙真的曉得夜壺裏放著玉祿蛤蟆,即時挽住胡玉祿的手說:“你真的是一位大仙呀!我嫁給你算是嫁對了……”
講述人:焦斌乃,農民,時年68歲,現已故。
搜集時間:1973年9月。
流傳地區:虎踞等地。
趙公明成仙
趙公明就是“手執金鞭常進寶,身騎黑虎廣招財”的財神爺。他修道成仙的故事在茶陵廣為流傳。
相傳,趙公明年輕時,不是個好人,殺豬打牛,做賊打搶樣樣都幹。他有一次殺豬看到豬的前腳上有幾個小黑點,洗不脫,刨不掉,心裏非常不解,就去問和尚,和尚說:“那是他前生欠了人家的錢,變豬來還債的次數。”趙公明想:我也做了不少的壞事,若不趕急改悔,必然會遭到更嚴重的因果報應,便決心改邪歸正。
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搶不偷,不再殺豬,一心依皈佛理,吃齋修道。
他有個朋友,是催收公糧的差人,專門敲詐勒索窮苦農民,他聽說趙公明不殺豬打牛了,便邀請去做差人。趙公明想:做公差,我一不為難窮苦人,二不敲詐老百姓的財物,平心辦事就行了,便答應了。
有一次,他們來到一個年過80的農民家催糧。剛入家門,趙公明像是久病方好的病夫,竟渾身無力,就側身睡在這家僅有的一條凳上。他看到一條蜈蚣在房中間爬行,不一會,一隻紅毛公雞將蜈蚣吞吃了。
這戶人家難找到一文錢,為了招待差人吃飯,思來想去便發了狠心將報曉的公雞宰了。
趙公明見此情景,心想:一個時辰不到,害了兩條性命(蜈蚣、雞),現在不走,更待何時?
於是,趙公明告辭眾人向山上走去。走到半路上,一想起那些殺豬的屠具還放在屋裏,便返回家裏,將這套屠具丟在門口池塘裏,轉身上山。走到半路上,他想:不好!殺豬刀都是鋒利的家夥,今後,若有人要下塘去,假若弄傷了他們的手腳,不是作孽?連忙又趕回去。這時,正值寒冬臘月,數九嚴寒,他脫下衣服,冒著刺骨的寒冷,一件一件地把屠刀從水裏摸上來,用鐵錘一件一件地毀掉,才放心上山。
趙公明改惡從善的行為被神仙知道了,他們都暗暗地保護著他。
趙公明走進寺廟柵門,來到方丈住處,對方丈說明來意,虔誠拜方丈為師,懇求收留。
方丈說:“趙公明,你要皈依我佛是可以的,你能否遵守我們寺的規矩呢?”
趙公明說:“師傅,我既來吃齋,就會遵守寺內一切規矩。”
方丈說:“凡人來皈依我佛,從來日起,七日之內不吃煙火食,你能否熬過此關?”
趙公明說:“我能。”
趙公明沒來以前,方丈便知道趙公明一定會來吃齋的,為了考驗趙公明的誠心,預先通知全寺眾僧,各自舂一鬥米做齋,趙公明來寺後七天不開火,各人在房裏吃幹糧。所以寺內雖然七天沒有開火,眾僧仍然肚子飽,唯獨趙公明真的餓了七天,連水都有喝。第八日,方丈叫趙公明下山取火種做飯。剛走到山坡,一隻黑虎攔路站著,趙公明見狀,便說:“畜生你攔在此地,是為我的,還是害我的?你若是為我的,頭點三點,若是害我的,頭搖三搖。”老虎聽後,它的頭點了三點。趙公明又說:“好,你既然為我,就站在這個地方別動,待我為師傅下山取火做飯後,再跟你去。”老虎真的站在一旁。趙公明到坳下人家點燃了火返回寺內,將柴燃燒後,便對方丈說:“方丈,火我已取回,燒燃了,我要走了,請方丈派人去做飯。”說完便向外走。方丈起身跟隨在趙公明的後麵,見趙公明的腳踏上虎背,老虎便載著他跑了,喊道:“趙公明等一等,我跟你去。”趙公明在虎背上回答說:“方丈,你們有齋吃,我不能等你了,我去了。”
後來,玉皇大帝封趙公明做了財神老爺。
講述人:尹菊文,裁縫,時年72歲,現已故。
搜集時間:1980年11月。
流傳地區:茶陵、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