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員外很覺奇怪,便跑到廚房看。隻見灶上一口大鍋冒熱氣,就問四女兒:“真有這樣的事嗎?”賽男回答:“你不相信嗎?難道還有什麼假嗎?”“那就賣給我吧!我出1000兩銀子怎麼樣?”李春飛確實舍不得。賽男便對丈夫說:“就賣給我爸吧!自己的親人,還有什麼舍不得呢?”李春飛出於無奈,答應賣給嶽父,並要親自送鍋到嶽父家裏。鍾員外說:“不要送,等待時日,我會派人來將鍋抬回去。”
第二天,鍾雨炯將1000兩銀子交給春飛,並帶人將鍋抬走了。剛抬到家裏,又想抖一抖威風,便請了幾位親戚朋友來家喝酒。快吃中午飯,鍾員外叫老婆炒菜,可是菜在鍋裏沒一點反應,耐心等待了兩個鍾頭,菜還是沒有熟。鍾員外知道受了女婿的騙,一氣之下,將鍋打得粉碎,拿著棍棒帶人去打女兒、女婿。鍾員外一進女婿家,就指著女婿的鼻子罵:“什麼寶鍋,明明是你們騙人,現在我把鍋砸碎了,免得你們再去騙別人。”春飛一聽寶鍋被砸,痛心疾首,哭鬧著要嶽父賠其寶鍋。女婿一鬧,鍾員外不知所措,隻好無可奈何地回家。在家靜想,自悔不該將鍋打碎,不但被女婿敲了竹杠,還受足了女兒和女婿的氣。唉,凡事莫苦求,人家有是人家的福,自己冇是自己的命。
講述人:陳茂謙,高中文化,小學教師,時年40歲,現已故。
搜集時間:1982年6月。
流傳地區:虎踞等地。
一個銅板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青年農民叫謝發達,自幼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為償還父母在世時欠下的債,他沒日沒夜地幹,一人做兩個人的活,仍然過著吃了上頓愁下餐的日子。然而,他講信用,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千方百計償還債款。
有一年的除夕夜,他在家裏靜候著討賬的人。不一會,上門來的人也不少,張三、李四、王五、趙六等一個個都被打發走了,他便想也放鞭炮封財門,指望來年發點財。當他燃起鞭炮從門外向堂屋走來時,卻發現大門邊的地上有一個銅板,便順手拾起,並喃喃自語:“這時候來錢,何不早些來呢?”恰巧這話被睡在隔壁的嬸娘聽到了。便對丈夫說:“俺侄兒今晚撿了銅錢,興許發了大財。”她丈夫說:“你真是無風生出三個浪,侄兒今晚未出過門,他從哪揀來錢?”她也不服氣:“我解手時親耳聽到的。他還說,早些來的話,我還可多還些債。”她丈夫聽之任之,也不再搭理她。
大年初一,戶戶都放鞭炮迎新年,接財神,謝發達也遵製放了鞭炮迎財神。剛進屋門,就聽見喊“哥哥拜年”!一看是堂弟。便說:“弟弟請坐,喝酒。”弟弟站著不動,說:“哥哥,酒改日喝吧!我媽請哥哥去吃新年飯。要您就去!”
“吃飯?好吧!我就改日請你喝酒。現在就去向你爸媽拜年去。”
謝發達來到叔叔家,剛喊嬸嬸拜年,九個碟子的果子擺在桌上,叔叔親自陪著喝酒談天。接著端來九碗菜往桌上一放,又開始吃飯。才喝上兩杯酒,嬸嬸開腔說:“侄兒,昨晚上發了多大的財呀!”
“嬸嬸,喝酒,笑話笑話。”謝發達說。
“侄子,你年紀不輕了,也要成家立業了。昨晚上究竟發了多大的財呀!你說出來,嬸嬸不會要你的,叔叔更不會要你的。
發達仍說:“嬸嬸,喝酒,笑話笑話。”
“侄子,你也要懂事了,廿多歲的大漢子,也要討老婆了!卅歲前不創家立業,還等待何時呀?”
“嬸嬸,我知道年紀不小了。但我一個人做一個人吃還欠賬,怎麼還能討老婆呢,吃什麼?再說,我這樣窮,有哪個做父母的能讓自己的閨女跟著我受生罪呀?”
“侄子,隻要你想討媳婦,我出聲求親,不怕冇婆娘來。至於怕冇吃,好說話,我負責。”
元宵節後,嬸娘真的為侄兒在外麵張羅開親事來。風聲一傳出去,媒婆便你進我出,絡繹不絕。嬸娘從中挑選了一個人品出眾的姑娘。二月百花爭豔時,傳庚書訂婚,三月清明後便接過門來。新婚期夫妻恩愛,形影相攜。
婚後第三天的夜晚,謝發達對妻子說:“我曾放了一筆巨款在遠方還沒有收回,明日,我要動身去取回那筆款,夫妻隻得暫時分離。至於你的膳食費用,就到嬸娘家去借。不過借的米或錢都要分別記賬,待我回家後一一還清。”
年輕人三月出門討賬,九月初還不見人回家。新媳婦便著急了。心想,丈夫討賬一去七個月不複返,天天向嬸嬸借米借錢,家裏有多大財產,自己不清楚,如果丈夫討不到賬,能否將嬸嬸家的賬還清?
為了察看樓上的稻穀和什物,便向鄰居相借鑰匙上樓開鎖查看。
她將樓門鎖打開,揭開樓門,呀!滿樓都是銅錢。她趕緊將樓門關閉,將鑰匙送還給鄰居,不聲不響地盼望丈夫回家。
其實謝發達根本沒有放什麼款在外麵。因為春荒在即,為了不使妻子跟著自己挨餓,便想了這麼個辦法:離家到外麵謀業。開始在萍鄉煤礦挖煤,搞了半個月,煤窯垮了,一分錢工錢未得到,險些丟了性命。他又跑到泰和去砍樹背樹。這活非常辛苦,但所掙的錢不多,為多掙些錢,便拖延了些時日。到三秋九月冷暖鮮現,他才回家。妻子見丈夫回來,真是喜出望外,說這說那,新聞堆積非三言兩語可盡。晚上睡在床上時便責備丈夫說:“我和你僅相識三天,你便出門去了。樓上那麼多銅錢,你也不告訴我一聲,要是我上樓拿一點,你怎麼能知道其事。你真對我放得下心?”
發達一聽,感到莫名其妙。他仔細地想,就是除夕夜封財門時拾了一個銅板,當時他想這點錢也派不上用場,便順手將其丟在樓板上,哪來的那麼多銅錢。以為是妻子故意戲弄他,便也逗著妻子,一本正經地說:“你冇拿我的囉,那就要得!”
“我拿了你的,還會告訴你,我哪有這樣蠢。”
發達見妻子說得這麼認真,似乎不是在戲耍自己,便感到有點玄乎,一夜思來想去沒有睡著。天剛破曉,便上樓將鎖打開,揭起樓門,呀!銅錢滿樓,心裏特別高興。關好樓門,鎖上鎖,然後對妻子說:“你呀!真是一把好鎖,有了你,我什麼也放得心。”當天與嬸娘結清賬,接著就買田置產。兩年後,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又買了50多畝田地。謝發達發達了,成了殷實的富裕戶。
講述人:尹菊林,文盲,農民,時年56歲,現已故。
搜集時間:1956年8月。
流傳地區:虎踞等地。
硯池砸醒聰明子
話說茶州北鄉有個王秀才,雖然飽學,但因各種原因仕途不旺,隻好躬耕桑麻,倒也搞得家道富足。兒子出生後,他將心血傾注在兒子身上,指望他好學成才,仕途通達。可他這兒子雖然聰明,卻是個懵懂不曉事的頑童,不走正道,那字寫得歪七倒八,文章狗屁不通,倒是推牌九、搓麻將這類歪門邪道,他樣樣精通。一天,王秀才對他說:“兒啊,像你這般功課,哪像個讀書的樣子!”兒子卻不以為然地說:“爹爹說錯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把兒孫作馬牛。”王秀才道:“書中自有黃金屋,你不讀詩書,不尊聖賢,不知禮義,將來如何治家?你若不聽老父之言,終會後悔莫及。”兒子卻說:“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全是一派胡言!人生如同一盤麻將,本事是假,運氣是真,運氣好,上桌就和牌;運氣不好,打得再精也和不了,不信您與孩兒試試,看誰的運氣好。”說著,就將麻將捧出,要和父親比比高低。王秀才氣極,順手抓起桌上的硯台砸去,兒子慘叫一聲,那後腦殼上頓時隆起了一個肉包,皮肉開處,血流如注。王秀才也不理會,走出門去。
當天,王秀才便叫人將兒子送到離家40多裏的姑媽家讀書去了。每月除供吃喝之外,斷絕其他供養,並要其姑媽好生監管,若不好好讀書,就永遠不能回家。
兒子到姑媽家後,學習出奇地刻苦,白天隨老師讀書,作文,練字;到了夜晚,點一盞小小桐油燈,看書習作,窗外聲響,全然充耳不聞;夏天蚊蟲叮咬,全然不覺痛癢。他姑媽見了,很是心疼,就手持蒲扇,輕輕為他驅趕蚊子,也不知趕到什麼時候,隻知道這姑侄常常伏在案頭睡個通宵。
轉眼5年過去,王秀才思念兒子,但不知他學業怎樣,就把思念藏在心裏,也不叫兒子回家。一天,他到巨田墟趕集,看到一店鋪老板出招帖誠招女婿,想起兒子也該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便著人去妹妹家將兒子喚回。
兒子回家後來見父親,他形容枯瘦,麵目黧黑,狀有愧色。他將一疊功課呈上說:“請父親過目。”
王秀才見兒子這般模樣,不由心疼起來,後悔不該砸那硯池。歎道:“兒啊,父願子成龍,我是恨鐵不成鋼啊。”兒子道:“孩兒懂得爹爹的好心,已痛改往日惡習,發憤讀書,屢次考試,名列榜首。”王秀才驚異了,忙翻開那些課本閱看,隻見那文章字跡工整,再仔細看,不覺又是一驚,文理暢達,行雲流水,纏綿處情真意切,哀婉處淒厲哀傷,驚歎處擲地有聲……王秀才情不自禁地問:“兒啊!你這……這……”
兒子說:“感謝父親砸了那一硯池,砸醒了我的聰明,以前習字作文,不及一時便頭痛如錐,砸了那一硯池之後,漸覺輕鬆自如,百學不厭,廢寢忘食,不知疲倦。”
王秀才好生高興:“怪不得你消瘦了這許多,原是用功過度,往後要注意保重身體,文武之道,要亦張亦弛。”
兒子道:“兒已長大成人,自會料理,請父親放心。”
這時,王秀才將巨田墟上店鋪老板招女婿之事告訴兒子,征求兒子意見。兒子說:“孩兒遵從父母意願。”
王秀才聽兒子這麼一說,便著人去巨田墟,看這店鋪老板招女婿是如何招法,有些什麼要求。
打聽的人很快回來,悄悄地對王秀才說:“這門婚事可能難辦。”王秀才問:“難在何處?”打聽的人說:“這店家有兩個女兒均未婚配,目下,求親者絡繹不絕,大都是大家顯貴子弟,而且這兩位小姐也很挑剔,一般山村野夫全不放在眼裏,非得才華出眾者不可。所以,這店鋪老板定於九月十九日擇優選婿,辦法是配對一副楹聯,由兩位小姐出示上聯,求親者配對下聯,然後選出兩位優勝者分別配與兩位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