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勤奮篇(1 / 3)

金糞筐,銀紡車

明崇禎中葉,茶陵州黃石大衝,有一個名叫周洪勳的老先生,家道殷富,精通四書五經,但不愛功名,未曾進京就試。他為人立足於孝悌,將贍養父母、友愛弟輩視為每個炎黃子孫應有的品德。他對自己要求嚴格,可謂一一為人師,處處做表率,事事當前驅。教子讀書,知禮貌,懂法紀,為人民不求報酬,以身作則,感化於人。茶陵州曾三次為他舉孝廉,他都謝辭不就。周洪勳年過古稀,仍躬耕南畝,以求其實,勤勞儉樸,以廉養家。直至身染疾病,自知在世難於久長,便召集兒孫齊集寢側而囑其做人以勤勞為本,創家唯節儉為基。最後對兩個兒子說:“我勞苦一生,無有積蓄遺分。唯獨存金糞筐和銀紡車,你兄弟二人若分炊獨居,各自慎重取其一物。”說後,竟氣斷永離人世。

周洪勳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吉泰,次子名繼勳。周吉泰善於讀書,雖不求功名,但始終認為耕耘勤作是無用之輩所事之事,便躋身縉紳行列,輟於耕耘。周繼勳,雖讀書勤苦,文章頗有名氣,仍然繼承父業,遵守祖訓,苦耕田園。兄弟分炊時,吉泰將銀紡車分給繼勳,繼勳妻夜紡到三更,日紡到酉戌。辛勞一年,銖盤廣積,糧豐財旺。吉泰的金糞筐被擱置一旁,不僅沒有生出金子來發家致富,反而有所虧空。吉泰便對弟弟說:“怪不得你發財,因為紡車是銀的,容易生出銀子來,而我家的金糞筐很難生出金子。我們對換一下吧,糞筐給你,紡車給我,行否?”繼勳不與哥哥爭執,同意與哥哥換。

吉泰認為生銀子容易,一天來到紡車旁看望三四次,老是不見銀子,複入弟弟家問道:“你的糞筐生了金子嗎?”繼勳道:“哪有這麼快呢?女人生孩子也要懷胎10個月。”吉泰聽後,認為說得對,也就安心樂意地等。秋去冬來,一年又複始。吉泰見紡車還是沒有生出銀子,又到繼勳家:“你家生了金子嗎?”繼勳說:“金子全部歸倉了。”吉泰聽了弟弟的話,非常生氣。他認為糞筐、紡車都跟他過不去,在弟弟家兩樣都生金銀,在他家裏不但不生金,就是銀也不生一分。想著,想著,啪!啪啪!將銀紡車打得稀爛。弟弟看見後,說:“哥哥,這是媽媽在生時紡紗的紀念品,你為什麼要把它打爛呢?”

吉泰沒好氣地說:“弟弟,媽媽、爸爸在生時喜歡你,死了還是喜歡你。你想,紡車在你家能生銀,來到我家後連銀子屎也沒有。糞筐換在你家,金子堆滿倉,而在我家連銅也不生。爸爸媽媽真偏心。”

繼勳聽了這話哭笑不得,說:“哥哥,你自己錯了,怎麼能說爸媽不疼你呢?你想,世界上豈有天上掉下來的財富。不勞動,不通過生產哪會得到金銀的。去年紡車在我家,你弟媳冇得日夜地紡,天亮紡到天黑,從二更紡到五更。整個日夜,隻聽到咿咿呀呀的紡車聲。紡了紗既可織布,又可將紗賣出,有了布既可穿,又可賣。這不就變成了銀子嗎?可是今年紡車歸你家,成天在屋角呆著,一年到頭從沒有聽到紡紗聲,你光想要銀子豈不是夢想嗎?”

吉泰聽了繼勳的話,不好意思地走了。從此既不怨恨自己的苦命,也不怨爹恨娘了。重新添製了糞筐和紡車,男耕女紡,不怕艱難地頂著日曬雨淋,勤勞動,苦生產,精打細算地過日子。結果,糧食滿倉,金銀滿庫。於是,夫妻相笑曰:“人不怕窮,隻怕懶;家不怕窮,隻怕奢。”

講述人:周際雲,高中文化,小學教師,時年48歲,現已故。

搜集時間:1976年4月。

流傳地區:平水等地。

四姑娘享自己的福

清道光年間,茶陵磨刀壟有個員外叫鍾雨炯,生有四個女兒:大女兒名叫盼男,二女兒名叫望男,三女兒名叫迎男,四女兒名叫賽男。員外對女兒們很是喜愛,個個都勝似掌上明珠。

一天,太陽高升到頭頂,可是四個寶貝女兒都睡在床上未起來。她們的母親張氏對她們無任何辦法,隻好閉住嘴不作聲,耐著性子等待她們起床。鍾員外從外麵散步回家,家中還沒吃早飯,張氏告之,四個女兒都睡著。於是他便喊道:“大姑娘睡到太陽當頂不起床,你是享哪個的福?”“我享爹娘的福。”大女兒說道。他又喊二女兒:“二姑娘,你睡到這時不起來,你享誰的福呀?”“這還要問,我是享爹娘的福呀!”接著又問:“三姑娘,太陽老高,你還不起床,你是享哪個的福?”“我享娘爹的福,這還要問。”鍾雨炯又問:“四姑娘,你呢,到底享誰的福呀?”四姑娘說:“我是享自己的福呀。”“好,你享自己的福去吧!”於是叫人找來媒婆,讓她給四女兒做媒嫁出去。員外隻提一個要求,就是找一個既無插針地、又無鼠吃糧的人家。媒婆滿口應承,便將四姑娘介紹給青石壟看牛娃李春飛為妻。

李春飛上無兄姐,下無弟妹,無山林,無田地,父親前一年病死,母親是個小腳的婦女,家無任何收入,全靠春飛牧牛維持母子生活,可以說是一餐飽,兩餐餓。當媒婆上門給春飛介紹婆娘時,老母親便一口拒絕。因為鍾員外家很是殷實,女兒又長得漂亮,愛似明珠,怪媒婆不能量人說媒,將雞腦對在鴨頭上,竟要把媒婆轟出門外去。媒婆便將鍾雨炯的要求相告,並說道:“隻要你願意娶鍾員外的女兒做媳婦,你又願意為兒子討婆娘,這門親就好辦。”春飛聽了笑哈哈。他的母親見兒子很樂意,於是也就同意這門親事。可是用什麼作禮物過禮?媒婆便轉告鍾雨炯的話,他不要男家訂婚過禮,你也不要他家的妝奩,隻要你們同意,便可決定結婚喜期,他會準時送來女兒到你家完婚的。鍾員外收到媒婆送來的婚禮佳期,歡喜非常。為娘的總感到這樣將女兒嫁出去不體麵,再三要求丈夫添置嫁奩和衣物,鍾員外堅持不肯。於是她連夜為四女兒趕做棉衣,並偷偷地放了一根金條在棉衣內,作為賽男的急濟之資。

賽男到婆家的第三天就下廚做飯菜。可是到第四天便找不到一粒米下鍋。於是將棉衣內的金條拆出來,交給丈夫,要他去市場糴米回家煮早飯。

李春飛接過妻子手上的金條一看,說:“這就是金條?如果這東西能換米的話,我們家要多少有多少。”賽男忙問丈夫:“哪裏有呢?等你從市場糴米回來後,我跟你去取。”春飛答應,飛也似地買米回家。飯後,春飛要上山放牧,便請賽男同去,夫妻倆趕著一群牛滿山遍嶺地跑,結果,人跑累了,“金條”的影子也不見。可四姑娘人疲精神爽,總是嘻嘻哈哈的,看見什麼東西都好奇,總是問春飛這個那個的,沒完沒了,而春飛見妻子滿頭大汗,老是跌跤,心生憐憫,便問:“你一個千金小姐嫁給我這個牛倌,又跟著我滿山跑,你後悔不?”四姑娘說:“我後悔什麼?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著狐狸滿山走。”然後“哈哈”一笑,嬌嗔地說:“我嫁給你這個狐狸了,就滿山走嘍。”春飛見她這俏皮而又天真的樣子,高興得一把將她摟在懷裏。

之後,一連幾個月,四姑娘天天跟著春飛上山放牧。他們夫唱婦隨,同出同歸,日子過得很快活。可是一年下來,家裏收入還是入不敷出。過年了,有錢的人家添衣置產,而春飛家仍窮得叮當響。大年初一,春飛見妻子仍舊穿戴娘家的衣飾,心裏很難過。而四姑娘卻談笑風生,她對春飛說:“你不要內疚。我這一年來,比過去任何一年都開心。以前,我生在大山不識山,天天被關在家裏,什麼都不知道,嫁給你後,你帶著我滿天飛,我不僅認識了山,還增長了許多知識。你別怕,‘鏽鐵有段光,茅葉有截黃’,我們總有出頭之日。”四姑娘的話既給春飛以安慰,又給了些許鼓勵。春飛開心地笑了。第二年,春飛和賽男多包牧了幾個村子的牛。夫婦倆同心協力,天天上山放牛。

三月的一天,本是晴空萬裏,突然一陣風來,大雨傾盆。春飛趕緊將賽男帶進一個山洞裏躲雨。可他們剛進洞,隻見洞內金光奪目,令人難以睜開眼睛。賽男避光而入,“啊!金條。”隨手揀了幾根,便拿回家。第二天傍晚時,夫妻重進山洞,將金條全部搬回家收藏好後,全家三口便圍坐在油燈下描繪藍圖。首先是燒磚瓦,建造房屋,解決居住大事。其次是廣買田地,確保旱澇衣食不愁,吃穿無憂。再是購買名貴的藥品及營養食物,拜訪嶽父嶽母和探訪三位姐姐。

半年以後,買田置產購物,一切辦妥。賽男和春飛雙雙回家拜謝父母親養育之恩。鍾員外見女兒和女婿衣著整齊,非常合體,也很高興。閑談中,賽男告訴父親,她已建了新房,美觀大方;還買了田地,可以衣食不愁,並請爹媽過去做客。鍾雨炯聽後,心裏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女兒確實八字好,有吃有穿賽過了自己,慚愧的是昔日不應該計較賽男的一句話,竟將她選嫁於貧窮的看牛娃,險些害她終身受苦。幸天不作難於人,如今她有吃有穿,真是享的自己的福。

鍾員外雖然滿口答應去女兒家,但時達半年有餘,終究沒有邁出自家的門檻。光陰如梭,轉眼又邁進第二年的金秋。李春飛夫妻和順勤勞,家中糧食滿倉,金銀滿庫。便又雙雙前去看望嶽父嶽母,懇請二老前來做客。鍾員外也礙不過情麵,便跟隨女兒、女婿來了。剛進門,女兒賽男談天說地,與父親說得鐮刀割不斷。李春飛又領嶽父進大倉庫觀賞糧食與貨物,還走進金庫視察金銀和銅錢。時近晌午,鍾員外肚子餓了,而女兒隻知說話,似乎忘記了吃飯的事情,幸好親家母李張氏對媳婦說:“賽男,你還不做飯,恐怕你父親餓了。”賽男回答道:“吃飯還早呢。我保證不會使您老和我爸餓呢。”正在這時,隻見李春飛左手提著魚,右手提著肉邁進廚房,李張氏又責備兒子:“到了什麼時候,魚肉還是生的。”春飛說:“不要著急,反正有口寶鍋。馬上就會有吃的,絕不會誤事的。”

春飛動手殺雞、剖魚,所有的這一切,鍾員外全看到了,可還不過兩袋煙的光景,就將熱氣騰騰的菜端了出來,擺在桌子上香噴噴的。鍾員外問女婿:“春飛呀,你家炒菜怎麼這樣快呀?”女婿答道:“隻因有隻寶鍋,隻要把菜放在鍋子裏,蓋上蓋子,一會兒就熟了。”

“你這寶鍋哪裏來的?”鍾員外問。

“是我家祖上傳下來的。”女婿說。“去年有人出了1000兩銀子,我還冇賣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