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博學多才,舉凡天文、象數、水利、兵政、堪輿、星命等學無所不通。隆慶四年(1570),袁了凡中舉人;萬曆十四年(1586),中進士,並被任命為寶坻知縣。在任期間,袁了凡勤廉愛民,為民謀利,主持興修水利,構築堤防,防禦水災侵襲,鼓勵百姓開荒耕種,並免除雜役,以利民生。七年後,袁了凡擢升為兵部職方司主事,掌天下輿圖,以周知險要,官居正六品。當時適逢日本侵犯朝鮮,應朝鮮的請求,明王朝派兵前往,袁了凡被任命為“軍前讚畫”,負責輔助謀劃,讚畫戎機。當時是提督李如鬆掌握兵權,許以高官厚祿誘騙倭寇和談,倭寇信以為真,沒有防備,李如鬆於是發動突擊,打敗倭寇,攻下了平壤。袁了凡不認同李如鬆施詐的做法,也不滿他手下士兵濫殺平民,於是義正辭嚴地當麵指責李如鬆。李如鬆不聽其言,隨意調動軍隊,後來果然吃了敗仗,為了為自己開罪,他便捏造罪狀,彈劾袁了凡,袁了凡也很快就在“拾遺”任內被罷免。罷官回家後,袁了凡更加誠懇地行善,直到七十四歲去世為止。明熹宗天啟年間,他的冤情得以大白於天下,朝廷追敘他征討倭寇的功績,贈封“尚寶司少卿”的官銜。袁了凡家裏並不富有,但卻樂善好施,在家每天誦經持咒,學習禪觀。袁了凡除著有《了凡四訓》之外,尚有《曆法新書》、《皇都水利》、《評注八代文宗》、《靜坐要訣》、《祈嗣真詮》等著作。
作為一本勸善書,《了凡四訓》在民間被廣泛傳閱。考慮到此書流通的廣泛性,我們在評注此書時,以淨空法師講述的《了凡先生家庭四訓講記》中的原文為底本,並對原文進行了仔細的校對。為了便於大家的理解,本書分為原文、注釋、點評三部分,並且彼此照應。段落的劃分,我們遵循既要便於點評又要照顧文意敘述完整的原則,突出文章的層次感。本書的注釋力求詳盡,並做到有根有據。因為原文涉及到很多傳統文化名詞概念,不易於讀者的閱讀和理解,所以我們在注釋的過程中,盡量將相關的背景知識作一簡明扼要的介紹。本書的點評部分,盡量照顧到文章的原意,對原文予以解讀、評點和闡發,並結合曆史典故,相互印證推演,這樣可以加深理解,同時也能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其中不乏我們的一己之見,一並寫出,與讀者分享。限於個人學識,謬誤之處在所難免,還望方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立命之學”、“改過之法”部分由尚榮點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部分由徐敏點評。全書注釋部分由徐敏負責統稿,點評部分由尚榮負責統稿。本書在最初著手撰寫時得到了陳秋平先生的點撥,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許穎、薑娟、姚蓓諸君的悉心校閱和寶貴意見,最後還要分別感謝宋修玲和李娟二君對本書的撰寫所給予的關心和支持。
尚榮、徐敏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