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道在富士山頂上有一片空曠地,往遠一點就是那間差不多兩千年曆史的神社,而上到山頂之後轉一個彎就進入下坡道,不過由於這片空曠地實在是很寬,想在這裏堵住身後的車還是挺困難的。
現在除非5輛GTR能在上到山頂後馬上平鋪開並排占住車道,才能覆蓋住整個寬度,而在這種180度的轉彎中5輛車是很難保證這樣的協調性的,尤其是內道的兩輛車。
所以這裏是一個超車的好機會,不過這樣的機會不可能都讓後邊的兩個人得到,孫行和次仁森格在這裏隻有一個人能超車。
本來斯巴達的建議是在這裏將對手1~2輛車搞退賽,然後再借著下坡慢慢對付剩下的三個人,不過孫行對這個建議優化的結果是搞掉一輛車,同時讓次仁森格搶到第一的位置上去。
這並不是說斯巴達的計劃需要完善,而是孫行非要優化。
斯巴達選擇的方案是成功率最高的,因為這個方案是他在分析了包括雙方車手的能力在內的所有數據之後策劃出來的,采取的是循序漸進的策略,這樣即使沒到最後機會,把握依舊是很大。
而孫行的優化結果其實更趨向於一舉定勝負,如果能在搞掉對方一輛車的同時讓己方的一輛車獲得第一的位置,那麼後邊的比賽中兩輛車以少打多前後夾攻、可以說是穩操勝券了。
GTR各方麵的劣勢都極為明顯,車手素質也相去甚遠,一旦發生了超車,無論是孫行的FV90還是次仁森格的威帝,都不會給對手留下反超的機會,讓技術更好的次仁森格跑在前麵,結果會更容易預料一些。
不過這可不意味著孫行的方案就更好,相比之下,斯巴達的計劃中,下坡前清除掉一個對手是沒有問題的,而再解決一輛車的概率也高達70%,然後整個比賽取勝的概率就會達到73%。
而孫行的計劃可就沒這麼穩妥了。
本來如果讓性能更優的FV90衝上去超車,整個過程成功的機會還會更高一些,不過孫行卻不這麼認為。
他的理由的很簡單,FV90的性能更強,從最後的位置發起攻擊反而更有利用價值,也更有壓迫感。
技術還沒練到家,這小子便已經開始玩心理戰這種層次的花招了。
為了讓威帝可以超車,在進攻的時候就要做出一些變化,從而導致在這裏幹掉一輛車的成功率一下子降到了40%左右,而孫行在下坡前的這整個計劃的成功率隻有20%左右。
對於這這樣的成功率,孫行倒是並不怎麼在意。
“隻要可能性不是零,我就一定能辦到!就這麼著了,失敗了責任由我來負!”
也就是打這次自作主張開始,從此以後孫行就被車隊裏的同事們給予了“有承擔責任的魄力卻沒有承擔責任的實力”這樣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在之後也被媒體拿來大做文章,跟他後來得到的那個綽號一樣被廣為流傳。
於是,按照孫行的計劃,兩個人在上下坡換道的大回旋彎處發起進攻。
然後……
就如同說大話的小孩子會受到懲罰一樣,孫行的方案並沒有完全成功,中華威帝雖然借著綠眉小子的進攻所造成的漏洞超到了第一位,不過5輛GTR卻一輛不少地頂在了FV90之前進入了下坡道。
轉彎時處在最內道的那輛GTR被FV90撞了一下,不過由於孫行為了快速移位給後邊次仁森格騰出超車空間來,所以這下撞得並不實著。
在進入下坡道之後,本來的內道會變成靠懸崖側的外道,要是孫行不考慮超車的而全力進攻的話,本可以直接把這輛GTR踢出賽道,讓它從三千多米的富士山峰頂上飛下去。
不過現在就非常可惜了,5輛GTR進入下坡道之後重新組成梯形隊形,把風馬的兩輛賽車給分隔了開來。
現在的情況看起來不太好,如果FV90不能在下到山腳之前跑到第二的話,待會兒的那場正賽也就不用比了。
現在的孫行想要超掉前麵5輛車,搶到第二的位置,恐怕還得費一番周折,而與此同時,他還得提防對手改變戰術,玩五賠一的自殺策略。
“這樣的話,下山還有39個彎角可供超車,最終成功率超過70%,最好是能逼掉兩到三輛車,那樣就萬無一失了,不過如果對方使用‘圈殺’的話,成功逃脫的幾率卻不到50%,考慮到要把賽車損傷控製在必要的範圍內,這個數值要降到20%。”一群車子轉過第一個彎角之後,斯巴達把計算的結果報了出來。
“那好辦,先動手幹掉他們不就得了!”孫行不屑地吼了一嗓子,然後便催動著坐駕咬上了先前那輛沒被他搞死的G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