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3 / 3)

第四是穩住老觀眾,留住新觀眾。在營銷學上按評判質量的標準以及難易程度把產品與服務分為三類。一類是調查質量很高在選擇收視前有很好的參照物,憑經驗便能評價其質量,日常消費品就屬此類;第二類是經驗質量很高選擇收視後或者消費後才能評價其質量,與人工操作有關的產品都屬此類。第三類是信任質量很高選擇收視後甚至消費以後也難以評價其質量,與智力事件有關的都屬於此類。因此,電視媒體作為產品既有“經驗質量”又有“信任質量”。維係觀眾既要提高電視媒體的經驗質量又要提高信任質量。維係就是營銷溝通,就是提高觀眾對媒體消費後的經驗和信任,從而獲得觀眾的心理認可。簡單地說,電視同觀眾的關係的實質或核心,是提供信肩、服務實現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既是傳遞觀眾之間的交流,也是實現電視媒體與觀眾的交流。從內容的選擇至節目的安排都要體現這種交流和互動,否則觀眾就無法實現在頻道內部的合理流動。這種交流一般有兩條渠道:一是線上的,即電視節目的內容二是線下的,即電視頻道舉辦的各種活動。內容不是唯一吸引觀眾的因素,甚至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合適的內容隻有在合適的觀眾那裏才能產生收視,才有被選擇的機會。營銷是實現有效溝通、提供便利到達的最有效方式。既考慮滿足需求又考慮實現有效溝通,同時降低收看和獲得到達的成本,就有利於穩定老觀眾,留住新觀眾。電視媒體的觀眾營銷模式可以簡化為把節目和活動的影響力、知名度轉化為媒體指名度,實現從觀眾心理占有率通過傳播轉化為市場占有率。

小結:電視同觀眾的關係的實質或核心,是提供信息服務實現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從內容的選擇到節目的安排都要體現這種交流和互動,否則觀眾就無法實現在頻道內部的合理流動。

觀眾互動的基本技巧電視媒體最具競爭力的兩大優勢:一是直播,二是互動,電視媒體經營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放大這兩大競爭優勢。直播與互動既是內容資源也是技術資源,很多時候這兩者均受到技術的製約,從而改變和削弱了電視媒體的競爭力。在解決了技術上障礙之後,直播和互動技術的運用,將改變電視媒體的生態環境和競爭模式,我們在戰略和戰術上都要足夠重視。觀眾對互動內容的處理分為對節目內容的接受和對節目內容的傳播。而互動也相應地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觀眾與內容之間的互動,其外在表現為,用戶對內容的選擇性收視與卩向應、乃至對節目內容的加工;另一類型是觀眾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其外在表現為,觀眾將節目內容傳播給其他觀眾。而在這兩個收視行為中,互動內容的選擇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決定著觀眾營銷的成敗。在這種互動內容的觀眾營銷中,傳播是以觀眾為核心、雙向交互型的模式展開的,觀眾對節目有自己的選擇權,過去我們作電視都習慣以自我為核心,是“我播你看”這種單向一對多的傳播方式,節目內容是強製線性型的,把觀眾當作固化的對象,甚至“不會走不要動”從前到後跟著節目走。從觀眾心理的角度來講,互動傳播方式的產生是符合“我樂意我收看”原則的。節目內容的口碑傳播,其實是觀眾加入自己的主觀評價後與節目發生的再次傳播,節目內容能夠成為觀眾發表個人感受和意見,成為觀眾茶餘飯後的談資,節目的影響力和黏著力就會強。

節目內容的觀眾互動使得節目收視成為觀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節目的黏著性,強化觀眾對節目的認知與記憶效果,強化觀眾的話語權體驗。觀眾互動實際上就是利用觀眾的好奇心和獲得知情權的心態,來持續,性的開發觀眾注意力的方式。

互動不僅是營銷手段,實際上更是內容資源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觀眾營銷手段,觀眾互動有幾個方麵的原則是必須注意的:一是精確調研原則。沒有前期對收視市場細致、周密的調研,節目的收視互動就很難展開。調研內容大致包括:調查該區域觀眾的收視習慣,以便確定節目的收視互動的時間和節目的互動規模;獲取區域的媒體環境了解競爭對手的信息,為製定收視策略做準備。二是針對性原則。針對收視的需求、規模、層次,選擇節目的互動形式,確保節目以及電視劇最大限度滿足目標觀眾需求。三是帶動原則。選擇一個主節目,製定與之匹配的媒體營銷策略,來塑造頻道形象,以莊糸實現品牌帶動,在此基礎上來帶動頻道其他節目的收視。當然,在戰略性競爭區域,我們可利用品牌節目的號召力優勢,帶動新節目以及電視劇實現收視。四是競爭原則。觀眾互動的目的首先是為了提高觀眾對節目的知曉度維護收視的忠誠度,其次是為了實現電視媒體觀眾營銷效益的最大化,因莊糸觀眾互動既要考慮競爭對手對我們的節目營銷上的跟進與模仿,甚至被競爭對手利用,又要針對競爭對手製定戰略性的營銷策略來扼製對手,實現收視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