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1 / 3)

強化收視的掌控和開發維護,是電視媒體觀眾營銷獲得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創造新的收視需求需要時間更需要機遇,因莊糸做好老觀眾維護的同時,對新觀眾開發的成功是電視媒體保持收視活力甚至實現增量的有效途徑。觀眾營銷能持續漸進的開展下去,老百姓最終看中的還是頻道的品牌價值,無論是營銷帶來的還是節目本身帶來的品牌效應,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觀眾的忠誠度。電視頻道要想在激烈的觀眾競爭中站穩腳跟,維持觀眾的忠誠和市場份額的穩定,就需要強化對收視的管理和開發,建立起電視媒體在目標觀眾中的收視壁壘優勢。因此,如何有效突破區域觀眾“收視瓶頸”,已經成為電視媒體觀眾營銷的必須麵對的問題。

第一,收視率和覆蓋率難以進一步提升。由於進入“收視瓶頸”期的電視頻道觀眾相對穩定,簡單地加大宣傳推廣密度,雖然短期內可以提高收視的到達率,但往往會促使收視忠誠度下降,久之必導致收視率下降,使得節目有效覆蓋率下降。

第二,收視積極性和活力難以保持。觀眾營銷迫於擴大收視任務的巨大壓力,都會采取短期見利見效的做法:一方麵,集中資源進行大力度營銷推廣工作,期望快速煽動目標收視人群,以形成觀眾收視聚集態勢,拉動收視、擴大收視;另一方麵,“盯住”觀眾想盡一切辦法在短期內快速進行收視滲透。但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卻難以收到實效,往往陷入觀眾與收視的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關係中:節目推廣不到位,導致觀眾收視積極性沒有起來;收視不能順利擴張,導致觀眾維護力度低見眾跟進不力,又導致收視規模加速萎縮;最後,收視的規模和質量的下降,直接導致節目市場份額無法有效擴大。

電視媒體觀眾營銷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節目營銷事件與收視拉動脫節。在大多數情況下節目營銷事件的展開,不是基於收視的有效拉動,也不是針對節目所覆蓋的目標收視人群進行培育和引導,以擴大目標觀眾群的收視,而隻是選擇相對固定的、點對點的推廣,單純的著眼於頻道和節目知名度的擴大,結果是知道節目以及頻道的觀眾是越來越多了,但沒有幫助收視進行有效的“聚集”,結果對收視的拉動作用很弱。二是觀眾基礎的培養、收視規模的拓展與觀眾建設脫節。許多電視媒體在開發觀眾區域的初期,就按照成熟觀眾的收視結構來規劃收視和設計營銷政策,而往往忽視了核心觀眾的培育和收視基礎的提升,需要一個伴隨觀眾逐步成熟的構建過程。觀眾規模的拓展與觀眾基礎的培育脫節,更多地考慮潛在觀眾,造成節目與節目之間相互搶奪有限的觀眾資源,既搞亂了觀眾秩序,又破壞了觀眾關係。三是觀眾的建設與頻道組的結構相脫節。一方麵頻道過多,頻道節目針對性不強,頻道組編排無法形成觀眾有效流動,造成頻道間才目互搶奪有限的觀眾,導致收視結構混亂觀眾營銷效益下降;另一方麵頻道差異太少,好不容易製造出來的收視需求難以變現為頻道的有效收視。四是推廣節奏與營銷事件脫節。無論是維係老觀眾接受新節目,還是吸引新觀眾接受原有節目都有個過程,因此,收視忠誠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現。對絕大多數新節目以及電視劇而言,觀眾都要有一個從嚐試性收看或收視,到習慣性收視的過程。因此,做觀眾推廣的首要目的就是在短期內盡快建立起初步的收看人群,換句話說,就是要首先在那些最可能產生初期收視的人群,集中資源聚集觀眾形成有效收視。

在高度對抗和同質化競爭的觀眾市場,單純從某個環節入手,或采用單一策略去突破“收視瓶頸”是難以奏效的。即便能有一定的突破,其資源投入力度、開發成本和所需運作時間也是單個電視頻道難以承受的。

要在有限時間內有效突破“收視瓶頸”,獲得收視的快速持續增長,就必須動態把握觀眾區域特征,選擇好運作時機和收視營銷事件的節奏,圍繞收視提升來充分整合相關的營銷策略和資源投入,實現觀眾營銷事件與收視拉動彳目結合、觀眾基礎培育與頻道特點相結合、收視規模拓展與觀眾培育相結合。

首先,滿足觀眾需求與收視結構優化相結合。注重加強頻道形象的品牌建設、節目的宣傳和觀眾服務等培養觀眾收視習慣的基礎工作。收視的效果取決於觀眾收視需求的挖掘,隨著觀眾收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節目結構不斷得到完善,觀眾營銷就可以將看不見的觀眾,變成看得見的收視增量份額。其次把握收視提升節奏,實現收視拓展與觀眾培育相結合。與收視開發和擴張的節奏一樣,收視基礎的建立也需要一個逐步培育的過程。因此,在收視的建設過程中,必須根據收視逐級培育和逐片培育,收視的拓展規模和速度要與其上遊的觀眾規模和下遊的維護能力相匹配,不斷強化頻道與節目、節目與觀眾之間收視互動關係,建立起相對穩定和運作高效的電視媒體營銷價值鏈,從而提高觀眾營銷的效益。

觀眾聚集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類同聚集。盡可能借助成功節目同類聚集借勢推廣,嫁接和整合收視資源,放大優勢節目的拉動作用,圍繞優勢節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觀眾營銷事件,逐步提高觀眾營銷的積極性和關注度。這些業已成功的節目模式,其各環節之間的關係相對穩定,而且運作方式是經過特定區域觀眾競爭考驗的,借助優勢再整理和再優化,並提高觀眾忠誠度,收視聚集效益就會得至彰顯。二是延伸聚集。圍繞節目結構來梳理現有觀眾,按照觀眾流動的特點將上遊觀眾和下遊觀眾區分開來,集中優勢資源合理科學地編排節目,使得不同節目在時間和空間的編排上承擔不同的功能,有些節目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和吸納上遊觀眾,有些節目就是為了承接和轉移下遊觀眾,以建立更為密集和有效的收視結構。電視媒體的觀眾營銷事件應緊緊圍繞收視的結構來展開,根據收視習慣、剌激潛在觀眾,強化節目與觀眾的互動,提升觀眾參與的積極性,進而增加節目的觀眾吸納力。三是引導聚集。挖掘新的收視需求,剌激潛在觀眾,這是製造新收視的思路,盡管需要費些功夫,但對觀眾營銷的突破有重要意義。利用現有推廣模式已經達到一定擴大收視,要突破就必須針對新的細分觀眾,進行新節目的營銷,快速拉動收視,在推進收視覆蓋的同時,要適時選擇和剌激潛在觀眾,並把握觀眾“接盤”的時機和節奏,及時讓其承擔起收視的維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