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個體心理谘詢方案的實施(3 / 3)

參考答案:1.B2.BCD3.ABCD第七單元克服阻礙谘詢的因素(“”表示單選題,“◆”表示多選題)

一、識別和處理多話現象

多話現象的原因:

(1)與谘詢師有關的原因:谘詢師角色的定位、谘詢內容的難易、時間的多少等因素會影響谘詢師對多話的理解。

(2)與求助者不同類型的多話有關。

多話類型多話表現多話應對宣泄型宣泄情緒耐心傾聽傾吐型傾吐事情耐心傾聽癔症型尋求注意和讚賞傾聽並關注表現型表現自己傾聽並關注表白型證明自己沒問題傾聽並啟發掩飾型掩飾焦慮引導出重點外向型性格使然引導入正題容易出現多話現象的求助者中,一般不是()。(2012.5)

A.宣泄型B.傾吐型C.表白型D.內向型

參考答案:D

二、識別和處理沉默現象

沉默的類型、表現及應對方式:

沉默類型沉默表現沉默應對懷疑型猶豫不信任關係和技巧續表沉默類型沉默表現沉默應對茫然型不知說什麼傾聽和啟發情緒型情緒所阻鼓勵和共情思考型正在領悟等待內向型不善言談耐心反抗型不接受谘詢自願谘詢1.沉默現象的幾種主要類型並不包括()。(2009.5)

A.理智型B.懷疑型C.茫然型D.反抗型

◆2.沉默現象的幾種主要類型中包括()。(2006.5)

A.茫然型B.情緒型C.外向型D.思考型

◆3.谘詢中出現沉默的可能原因是()。(2009.5)

A.求助者的個性原因B.求助者的不信任感

C.谘詢師缺乏會談技巧D.谘詢師缺乏理論知識

參考答案:1.A2.ABD3.ABC

三、識別和處理依賴現象

(1)依賴的表現:依靠別人解決自己的問題。

(2)依賴產生的原因。①求助者方麵:不理解谘詢的實質而是希望谘詢師主動幫助自己解決問題。②谘詢師方麵:某些谘詢師的谘詢理念存在偏差,認為谘詢師應該更積極主動地幫助求助者,因此可能過於主動,致使求助者依賴。

(3)對依賴的處理。①講清心理谘詢的性質,使求助者對谘詢效果有理性的期待。②及時發現依賴,一旦發現依賴,鼓勵求助者積極自我探索。③谘詢師應堅持正確的谘詢理念。

◆求助者對心理谘詢產生依賴的可能原因包括()。(2012.11)

A.求助者不理解心理谘詢的實質B.求助者養成依賴的個性特征

C.求助者對心理谘詢有抵觸的情緒D.求助者不願承受抉擇的痛苦

參考答案:ABD

四、識別和處理移情現象

1.移情的含義

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對父母或過去生活中某個重要人物的情感、態度和屬性轉移到了谘詢師身上,並相應地對谘詢師做出反應的過程。

2.移情的兩種類型

(1)正移情:求助者把以往生活中對某個重要人物的正向情感轉移給了谘詢師。

(2)負移情:求助者把以往生活中對某個重要人物的負向情感轉移給了谘詢師。

3.移情與依賴的區分

移情好感彌補過去情感時常想見到谘詢師感情依靠尋找替代物依賴信任尋求現實幫助在遇到困難時尋求幫助心理依靠對象是現實的目標4.移情的作用

出現移情是心理谘詢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透過移情,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對方,並運用移情來宣泄對方的情緒,引導對方領悟。

5.移情的處理

谘詢師要有策略地、果斷地、及早地進行處理,將其引向正常的谘詢關係上來。如果不能處理,可以轉介。

1.求助者在谘詢情境中把原有情緒轉移到谘詢師身上的現象是()。(2008.5)

A.共情B.關注C.移情D.投射

2.移情的兩種不同類型是()。(2010.5)

A.正移情和反移情B.真移情和假移情C.負移情和正移情D.明移情和暗移情◆3.移情的類型包括()。(2009.11、2013.11)

A.正移情B.假移情C.負移情D.反移情

4.正移情是求助者對心理谘詢師的一種()。(2010.5)

A.好感B.依賴C.幫助D.反感

5.心理谘詢師要學會區別依賴與移情,這裏所說的移情主要指的是()。(2012.11)

A.真移情B.假移情C.正移情D.負移情

◆6.以下說法正確的包括()。(2009.11)

A.依賴是好感,移情是信任

B.依賴是現實幫助,移情則是過去感情的彌補

C.依賴者往往尋求心理依靠,移情者則尋求感情寄托

D.依賴者目標是尋找替代物,移情者則尋找現實目標

◆7.求助者對於心理谘詢師提出()的要求可能是移情。(2007.5)

A.尋求現實的幫助B.彌補過去的情感

C.希望困惑時能取得聯係D.希望經常能夠保持聯係

8.如果谘詢師覺得自己難以處理移情可以()。(2007.11)

A.斷然拒絕繼續谘詢B.向求助者的親屬尋求幫助

C.修改近期谘詢目標D.把求助者轉介給其他谘詢師

◆9.心理谘詢師可以利用移情()。(2010.5)

A.宣泄求助者情緒B.強化求助者阻抗C.減弱求助者依賴D.引導求助者領悟參考答案:1.C2.C3.AC4.A5.C6.BC7.BD8.D9.AD

五、識別和處理阻抗現象

1.阻抗的含義

阻抗本質上是人對谘詢中的自我暴露與自我變化的抵抗。它可以表現為對某種焦慮情緒的回避,或對某種痛苦經曆的否認。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2.阻抗的表現形式

(1)講話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言和贅言。

(2)講話內容上的阻抗:理論交談、情緒發泄、談論小事和假提問題。

(3)講話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歸因、健忘、順從、控製話題、最終暴露。

(4)谘詢關係上的阻抗:不認真履行心理谘詢的安排、誘惑谘詢師以及請客、送禮等。

3.阻抗產生的原因(卡瓦納)

(1)阻力來自成長中的痛苦。①開始新的行為的問題:求助者可能需要轉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可能需要承認自己在欺騙自己。②結束或消除舊的行為的問題:求助者可能需要不再假裝,正視事實;可能需要麵對痛苦的選擇;改變本身都會帶來心理上的衝突和焦慮。

(2)阻力來自功能性的行為失調。功能性的行為失調是指失調的行為最初是偶然發生的,因其使其他方麵的需要得到了滿足,行為發生的次數增加,以致固定下來:①阻力的產生源於失調的行為滿足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從中獲益。②阻力的產生源於求助者企圖以失調的行為來掩蓋更深層的心理矛盾和衝突。

(3)阻力來自對抗谘詢或谘詢師的心理動機:①阻力來自求助者隻是想得到谘詢師的某種讚同意見的動機,即證明自己是對的;②阻力來自求助者想證實自己與眾不同或谘詢師對自己也無能為力的動機;③阻力來自求助者並無發自內心的求治動機。

4.如何處理阻抗現象

(1)通過良好谘詢關係解除戒備心理。

(2)正確地進行心理診斷和分析。

(3)以誠懇的態度幫助求助者正確對待阻抗。

(4)使用谘詢技巧突破阻抗。

1.阻抗的本質是()。(2006.11、2009.5、2010.5、2010.11、2013.11)

A.求助者對於心理谘詢過程中自我暴露和自我改變的抵抗

B.求助者對於谘詢師的反感和抵製

C.谘詢師對求助者異常行為的阻攔

D.谘詢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的總稱

◆2.關於阻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2008.11)

A.出現阻抗屬於正常現象,谘詢師完全不必在意

B.行為主義學派把阻抗理解為個體對行為矯正的不服從

C.精神分析學派認為阻抗的意義在於增強個體的自我防禦

D.本質上是求助者對於心理谘詢過程中自我暴露和自我改變的抵抗

◆3.阻抗可能表現在()。(2009.11)

A.講話程度上B.講話內容上C.講話方式上D.谘詢關係上

4.在講話程度上,最常見的阻抗表現形式是()。(2006.11、2009.11、2011.5)

A.寡言B.沉默C.贅言D.抵觸

5.求助者向谘詢師提出毫無意義的問題,可能是()類型的阻抗。(2007.5)

A.議論小事B.假提問題C.講話程度D.講話方式

◆6.求助者在會談中總要求谘詢師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這種現象屬於()。(2007.11)

A.內部歸因B.控製話題C.任性D.阻抗

7.阻抗的一種形式是健忘,其含義是求助者()。(2008.5)

A.在談論感到焦慮的議題時出現遺忘現象

B.對心理谘詢師有抵觸而出現的遺忘現象

C.在意識障礙基礎上出現的一種記憶障礙

D.由於其神經係統障礙而導致的遺忘現象

8.求助者在谘詢中經常出現不按時間前來谘詢,或借故遲到早退等現象,這表明()。

A.求助者存在講話方式的阻抗B.求助者存在谘詢關係的阻抗

C.求助者存在講話內容的阻抗D.求助者存在講話程度的阻抗

9.卡瓦納提出的產生阻抗的原因中不包括()。(2008.11)

A.來自成長中的痛苦B.來自功能性的行為失調

C.來自家庭的幹擾D.來自對抗谘詢的心理動機

◆10.阻抗產生的主要原因是()。(2009.5)

A.成長帶來某種痛苦B.未滿足的心理需求

C.谘詢已經取得效果D.功能性的行為失調

◆11.阻抗產生的原因中,來源於求助者方麵的包括()。(2009.11)

A.生理功能的嚴重失調B.成長帶來的某種痛苦

C.機能性行為失調D.反抗谘詢的動機

◆12.應付阻抗的要點是()。(2006.5、2006.11、2008.5)

A.解除戒備心理B.正確診斷和分析C.誠懇幫助對方D.順其自然

13.應付阻抗的要點是()。(2005.11、2008.11)

A.認識到出現阻抗是非常嚴重的問題B.把求助者看作谘詢中的對手

C.調動對方的積極性D.認識到阻抗是求助者設置的障礙

14.求助者如果出現拒絕回答問題或有長時間停頓應該考慮到()。(2007.5)

A.一定是阻抗B.一定是寡語C.可能是反省D.可能是順從

15.精神分析理論認為阻抗的意義在於()。(2012.11)

A.保護個體的自我認識與自尊B.增強個體的自我防禦

C.對行為矯正的不服從D.對自我暴露的抵抗

16.功能性的行為失調指()。(2007.11)

A.最初偶然的失調行為因需要的滿足而被固定下來

B.最初偶然的失調行為因功能性喪失而被固定下來

C.暫時的行為偏差D.永久的行為偏差

參考答案:1.A2.BCD3.ABCD4.B5.B6.BD7.A8.B9.C10.AD11.BCD12.ABC13.C14.A15.B16.A第八單元谘詢效果評估

一、如何階段性地小結和鞏固谘詢效果

1.小結每次谘詢效果

2.商討下次谘詢任務

3.布置家庭作業

4.正視與處理谘詢中的反複現象

5.處理谘詢失誤

◆1.谘詢階段性小結主要包括()。(2011.5)

A.谘詢師的小結B.求助者的小結

C.谘詢雙方共同討論的結果D.求助者家屬的意見

◆2.通過追蹤研究,谘詢結果可能()。

A.顯著,求助者的問題順利解決B.較好,心理問題基本解決

C.效果不明顯,問題基本沒有解決D.有一定效果,但是問題依然存在◆3.“助人自助”可表現為谘詢師通過谘詢過程()。(2007.5)

A.提高求助者自我行動的能力B.引導求助者自主分析其問題

C.求助者的積極和主動性D.幫助求助者做到能舉一反三

參考答案:1.ABC2.ABCD3.ABCD

二、如何評估谘詢效果

1.谘詢效果評估的時間點

在谘詢過程中不斷總結,及時調整。結束前的評定要更全麵、更重要。

2.谘詢效果的評估內容

谘詢效果的評估內容應圍繞谘詢目標展開。

3.谘詢效果評估的維度(或指標)

(1)求助者的自我評估(自評)。

(2)求助者社會功能恢複的情況。

(3)他人對求助者改善狀況的評定。

(4)谘詢前後心理測量結果的比較。

(5)谘詢師的觀察與評定。

(6)求助者某些症狀的改善程度。

4.谘詢效果的階段性和全程性分析

1.評估谘詢效果時,評價的內容應以()為主。(2006.11)

A.求助者意見B.谘詢目標C.谘詢師意見D.雙方意見

◆2.心理谘詢效果的評估維度包括()。(2010.11)

A.理論框架B.社會生活適應改善狀況

C.自我評估D.心理測驗分數前後對比

3.對谘詢效果的評估應圍繞()展開。(2012.11)

A.谘詢目標B.求助者的自我體驗

C.心理測量的結果D.谘詢師的觀察與評定

◆4.心理谘詢的效果可視為()三者的函數。(2012.11)

A.谘詢師B.谘詢方法C.求助者D.谘詢目標

5.心理谘詢的效果主要取決於()。(2013.11)

A.谘詢師的經驗B.求助者的修養C.谘詢師的技術D.求助者的配合參考答案:1.A2.BCD3.A4.ABC5.D

三、影響谘詢效果評估中的原因

1.您好—再見效應

2.安慰劑作用

3.導致改變的多因素的相互作用

◆谘詢效果評估時應該注意()。(2007.5)

A.谘詢效果評估要在谘詢結束後進行B.谘詢目標內容的改善才是直接成效C.考察是否存在“您好—再見”效應D.谘詢以外的各種因素對療效的作用參考答案:CD

四、如何對心理谘詢的效果進行客觀研究

①設置對照組;②隨機安排;③客觀評分;④考慮勝任能力;⑤進行隨訪:谘詢開始3~6個月以後,谘詢結束時,數年以後,都要對療效進行評價,以說明心理谘詢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

◆對心理谘詢效果進行客觀研究應做的工作包括()。(2007.11)

A.安排隨訪B.勝任能力的考察C.客觀評分D.心理測驗的選擇

參考答案:ABC

五、製約心理谘詢有效性的因素

(1)一般性有效因素,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症狀的動機,對工作人員的信心,因得到幫助而產生的希望以及工作人員的關切等。

(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針對性的谘詢。

(3)求助者本身的潛在適應能力與生長、複愈的能力。

在一個完整的過程中,這三個方麵是同時作用的。

◆製約心理谘詢效果的因素包括()。(2012.11)

A.一般性有效因素B.特殊性有效因素

C.求助者本身的適應能力D.心理谘詢師的複愈能力

參考答案:ABC

六、心理谘詢的效果通過哪些機製起作用

(1)宣泄疏導求助者的感情而緩解情緒壓力。

(2)鼓勵求助者傾訴內心痛苦並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3)探尋求助者的潛意識並使求助者領悟。

(4)協助求助者改進認知結構,學會合理思維。

(5)通過學習與訓練來建立積極有效的行為模式。

(6)幫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為障礙,促進自然複愈與成長。

七、心理谘詢各種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

(1)和諧、信任的谘詢關係,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點。

(2)求助者的強烈求治動機和積極態度,這是影響谘詢效果的最大變量。

(3)有一套雙方都信任的理論和方法。

(4)谘詢師本身的特征,共情、熱情與誠懇等。

(5)促進求助者的認知改變、情緒調節、行為改善。一切谘詢的最終目的都在於啟發求助者的主宰意識和激發應變能力,這是一個基本要領。

◆1.對各種心理谘詢方法都有效的共同因素是()。(2010.5)

A.使求助者擺脫孤獨,燃起希望

B.為求助者提供新的信息作為學習的基礎

C.使求助者產生成功的體驗,應用所學的東西

D.都有理論基礎和具體的方法技術

2.關於心理谘詢方法有效性的錯誤看法是()。(2007.5)

A.如何精確地發現問題應是最重要的

B.如何合理地解釋問題應是最重要的

C.求助動機是影響有效性的最大變量

D.應該建立起雙方和諧與信任的關係

參考答案:1.ABC2.A

八、評估谘詢效果時的注意事項

(1)“蜜月”反應,一開始就明顯表現一時的改善。

(2)症狀與問題的複愈,可經由谘詢外的諸因素而發生。最顯然的就是自然複愈,也可能因谘詢外的因素導致惡化。

九、如何達到谘詢關係的匹配

1.選擇合適的谘詢對象

一般來說,適宜的求助者應具備以下條件:

動機正確、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動自覺、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齡適宜、內容合適。

2.判斷求助者是否適合自己谘詢

不適宜的情況有以下三類:欠缺型、忌諱型、衝突型。

3.對谘詢關係不匹配的處理

(1)調整谘詢關係的匹配程度。

(2)在無法實現匹配的情況下轉介。

4.轉介的注意事項

(1)征求求助者意見,說明理由。

(2)谘詢師應該向求助者介紹新谘詢師的基本情況,尤其是專業特長。

(3)向新谘詢師介紹求助者的情況,但不泄露隱私。

(4)一般不幹預新谘詢師的活動。

1.以下不適宜作為谘詢對象的特征是()。(2013.5、2013.11)

A.人格正常B.動機正確C.行動自覺D.智力偏低

◆2.適宜的谘詢對象應具備的條件包括()。(2008.5)

A.智力正常B.年齡適宜C.人格正常D.動機正確

◆3.心理谘詢師與求助者不相適宜的類型包括()。(2010.11)

A.欠缺型B.主導型C.抑製型D.忌諱型

◆4.衝突型不匹配谘詢關係是()。(2007.5)

A.谘詢師和求助者之間存在利益衝突

B.谘詢師和求助者之間存在個性衝突

C.求助者對谘詢師信奉的心理學理論不接受

D.求助者對谘詢師信奉的價值觀體係不接受

5.由於心理谘詢師在價值觀上的偏見而形成的谘詢關係不匹配屬於()。(2009.11)

A.忌諱型B.衝突型C.欠缺型D.敏感型

6.以下是關於谘詢關係不匹配時的處理方法的表述,正確的有()。

A.不匹配就馬上轉介

B.應首先盡力地調整匹配程度,無法實現匹配,再轉介

C.轉介是谘詢師無能的表現

D.完全匹配的谘詢關係是完美的谘詢關係

7.如果出現谘詢關係不匹配,谘詢師最好是()。(2007.5)

A.轉介B.調整C.求教D.接受

8.谘詢轉介的不正確做法是()。(2006.5)

A.征求並尊重求助者的意見

B.對新谘詢師提供包括求助者隱私在內的全部情況

C.對新谘詢師詳細介紹情況

D.完全不幹預新谘詢師的谘詢活動

◆9.谘詢轉介的正確做法是()。(2008.11)

A.由谘詢師個人根據需要決定B.對新谘詢師詳細介紹情況

C.對新谘詢師提供自己的分析D.繼續參加新谘詢師的谘詢活動

◆10.在把求助者轉介給其他谘詢師時應該注意()。(2007.11)

A.事先征得求助者同意B.說明理由不過於直率

C.不幹預新谘詢師的活動D.不評價新谘詢師的谘詢方法

11.對於人格障礙者,心理谘詢的效果是()。(2008.11)

A.良好的B.極差的C.有限的D.未知的

參考答案:1.D2.ABCD3.AD4.CD5.B6.B7.A8.B9.BC10.ABCD11.C

十、心理谘詢個案記錄應包括哪些內容

(1)一般背景資料。

(2)來訪原因(學習、工作、婚戀、情緒、個性、人際關係、子女教育、疾病困擾或其他)。

(3)當前主要症狀(程度、頻率、發生時間及起因)。

(4)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經曆和社會支持體係。

(5)個人的情緒、個性特征、興趣愛好、自我認識評價及常用的應對方式。

(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可能有遺傳或相互影響的精神、神經係統症狀或心身反應特征)。

(7)心理測試結果。

(8)谘詢師的一般印象。

(9)診斷與評價意見。

(10)處理意見與谘詢方案。

(11)谘詢各階段及效果分析。

一、每次谘詢記錄的內容

(1)求助者來訪時的特征。

(2)谘詢中的會談內容。

(3)總結谘詢中的印象。

(4)綜合對谘詢的話題、求助者主訴的內容、問題的記錄。

◆心理谘詢案例記錄可以分為()。(2006.11、2010.11)

A.心理測量的案例記錄B.每次的案例記錄

C.總結幾次谘詢情況的記錄D.谘詢終結或中斷時的記錄

參考答案:BCD十

二、階段性小結記錄

每4~5次谘詢總結一次:①會談的主要內容;②在谘詢室內外求助者的變化。

◆1.階段性小結記錄中應該包括()。(2007.11)

A.谘詢師和求助者之間的衝突B.谘詢師和求助者會談的概要

C.求助者在谘詢室內外的變化D.求助者在家庭生活中的變化

◆2.谘詢階段性小結的主要目的在於()。

A.總結資料,撰寫論文B.發現新的事實和問題的實質

C.把握關鍵信息D.促進心理谘詢順利開展

參考答案:1.BCD2.BCD十

三、谘詢終結時或中斷時的總結記錄

(1)終結理由。

(2)終結時的狀態。

(3)谘詢過程中的變化。

(4)求助者的變化。

(5)今後應注意的問題及建議。

◆谘詢終結或中斷時總結記錄的內容一般包括()。

A.求助者的改變B.谘詢過程中的變化

C.終結理由和終結時的狀態D.今後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參考答案:ABCD十

四、如何結束谘詢

(1)確定谘詢結束的時間。

(2)全麵回顧和總結。

(3)幫助求助者運用所學的方法和經驗。

(4)讓求助者接受離別。

1.在結束谘詢關係的技術中,最重要的是()。

A.幫助求助者運用所學的方法和經驗B.全麵回顧和總結

C.確定谘詢結束的時間D.讓求助者接受離別

2.關於谘詢關係結束的正確處理方式是()。

A.求助者何時提出結束,就何時結束

B.谘詢師必須嚴格地按照谘詢方案結束谘詢

C.谘詢關係的結束應征得求助者家人的意見

D.應該是在基本達到谘詢目標後,雙方都認為可以結束為宜

參考答案:1.A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