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由於先天性氨基酸代謝障礙引起的疾病。本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先天性酶的缺乏,使體內苯兩氨酸代謝異常。
苯丙氨酸是一種必需氨基酸,人體不能合成,體內總量過多或過少均可引起代謝異常。苯丙氨酸轉變為酪氨酸,需有苯丙氨酸羥化酶參與,此酶缺乏時,血和組織中苯丙氨酸堆積,濃度增高,同時苯丙氨酸其他途徑的代謝相應增強,其代謝產物正羥苯乙酸、苯乙酸等在尿和血中的濃度也相應~增高。另外,二氫嗓呤還原酶、過氧化氫酶、還原型輔酶、四氫葉酸等同功酶及輔基缺乏,也可引起苯丙酮尿症。
一、臨床表現
1.智力落後:這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狀。絕大多數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切力障礙。初生時智力正常,4~9個月後智力發育明顯落後:表情呆板,易激惹,言語障礙,情緒反應和記憶力差,對周圍不能正確反應。
2.生長發育落後:身長矮小,頭圍小,出牙遲。坐、站、走等發育也晚。
3.神經肌肉症狀:部分患兒可見癲癇樣發作或類似嬰兒痙攣症表現。約2/3患兒有錐體外係的症狀肌張力增高,震顫,不隨意運動,共濟失調,腱反射亢進。甚至腦性癱瘓。
4.色素代謝障磚:表現為色素代謝受抑製,使黑色素形成減少。毛發顏色在新生兒期正常,以後變成棕黃而幹波膚色淺而細膩,常見濕疹。尚見藍眼睛。
5.尿有特臭:由於血中苯乙酸濃度增加,尿中挑出量也多,有特殊的“黴臭”或“鼠尿樣”氣味。
二、實驗室檢查
1.尿三氯化鐵試驗:於尿液中加入數滴三氯化鐵,栽呈現綠色,即表示存在苯丙氨酸,綠色持續數秒至數分鍾而消失,持續對間的長短與尿中苯丙氨酸的濃度成正比。患兒尿中排出苯丙氨酸非持續性,而是間歇性,因此一次陰性並不能排除本病。另外,本試驗的陽性率低,特異性差,一些藥物如氯丙嗪及水楊酸也可產生假陽性。
2.硝基苯肼試驗:患兒尿與試劑作用產生黃色、沉澱或混濁,本法較三氯化鐵法特異性強,但隻有當血中苯丙氨酸濃度超過15~20毫克才顯示陽性。
3.血和尿中苯丙氨濃度測定:正常血中濃度為1~3毫克超過6毫克知即有鉍衡價值。
4.苯丙氨酸耐量試驗為染色體隱性遺傳,若患兒為雜合子時可無臨床症狀。做襲丙氨酸耐量試驗,可見血漿中苯丙氨酸量增加,酪氨酸量減低。
最後必須說明,苯丙酮尿症時血中苯丙氨酸濃度增高,屬“高苯丙氨酸血症”之一種,並非“苯丙氨酸血症”均為苯丙酮尿症。
第十六章肝豆狀核變性
肝豆狀核變性是先天性銅代謝障礙引起的疾病。正常情況下,由食物中攝取的銅大部分與白蛋白結合,迅速轉運到肝髒,與球蛋白結合成銅藍蛋白,再轉運到血液中,部分經膽管排至腸內,少量銅由尿中排出。血漿中的銅主要以銅藍蛋白的形式存在,少量仍與白蛋白結合。肝豆狀核變性,不能正常地合成銅藍蛋白,故血漿中銅藍蛋:白明顯減少,與白蛋白結合的銅則增加並易分離而沉澱在各種組織中,其中以肝、腦、腎沉澱最多。銅鹽的沉著造成組織損傷破壞,出現受累髒器的症狀。
一、本病係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應注意家族史,特別是家族成員中患有不明原因的肝大或肝硬變。本病患兒無性別差異,多在年長兒出現症狀。
二、臨床表現
1.肝髒病症狀:因肝細胞受損,肝髒增大,肝功能異常。尚見黃疸。因肝硬變而見腹水、浮腫等。臨床有肝硬變而無神經係統症狀者並非少見。對於不明原因的肝大,特別是肝硬變,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2.神經係統症狀:腦部見彌漫性損傷,尤以基底節明顯,症狀輕重不等,呈進行性加重,出現震顫、舞蹈樣動作,肌張力漸增高、動作不協調,行動和舉止障礙。頭麵部肌肉受累時可見流涎、構音不清、咀嚼吞咽困難、強笑麵容。另外,可有精神症狀,性格改變,或沉默少語,或情感易衝動,無故哭笑,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嚴重者智能障礙。
3.其他:腎受損時有血尿、蛋白尿,類似急性或慢性腎炎。貧血,其原因可為溶血性、缺鐵性和肝硬變脾功能亢進。皮膚因銅的沉著而變黑。
三、實驗室檢查
1.裂隙燈檢查尺-17環:由於銅在角膜沉著,在角膜邊緣形成棕綠色或黃綠色色素環,稱環(簡稱民-?環),為本病特征。
2.血銅藍蛋白測定:正常為25毫克,患兒常在20毫克以下。
3.血清銅氧化酶活力測定:正常為0.1~0.3光密度,患兒大多低於0.1光密度。
4.尿銅檢查:患兒尿銅排出量增加,常超過100微克每24小時尿。
第十七章高雪氏病
高雪病是一種家族性糖脂代謝病,由於缺乏葡萄糖苷酶,致使葡糖腦費脂在網狀內皮細胞中蓄積。主要受累的有脾、肝、淋巴結、骨髓和中樞神經係統,
本病有明顯的家族史。臨床表現因髒器受累程度和發病急緩而不同。根據發病急緩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根據有無中樞神經係統受累為神經受累型和無神經受累型,主要見於急性和部分亞急性型,後者見於慢性及部分亞象性型。
一、臨床特征
現將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的臨床表現綜合。
二、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見貧血,或血小扳減少,或全血細胞威少。
2.骨髄液檢查:塗片瑞氏染色找到高雪氏細胞,該細胞.肥體大,直徑可達20~80微米,多呈卵圓形,含有一個或數個偏心的細胞核。核呈圓形、橢圓形或不整形,染色質粗植,胞漿量多,無空泡,呈淡藍色,見交織呈網狀的條紋結構。糖原組織化學染色和酸性磷酸酶染色呈強陽性。
3.葡糖苷酶活性測定:一般可用外周血中分離的白細胞,或取皮膚纖維母細胞培養,以同位素標記的葡糖腦苷脂作為酶解物,測定葡糖苷酶的活力。也可測定孕婦羊膜腔中細胞內的沒-葡糖苷酶活力,在胎兒期作出早期診斷。
第十八章尼曼-匹克病
尼曼-匹克病也是先天性糖脂代謝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約1/3病例有家族史。
本病係神經鞘磷脂酶缺乏而致神經鞘磷脂代謝障礙。由於該酶活力降低,不能將神經鞘磷脂降解為酰基氨基醇和磷酸膽鹼,因而神經鞘磷脂蓄積在網組織中引起組織損傷,其中以肝、脾、中樞神經係統為明顯。
一、分型
根據病變部位及酶缺乏程度,臨床又分成幾種類型,分型方法有所不同。
A型:嬰兒型,病情嚴重,發展快,中樞神經係統症狀明顯。
B型:嬰兒型,內髒病變為主,無中樞神經係統受累。
C型:少年型,呈亞急性發病,症狀多在學齡期出現,見共濟失調,肌陣攣和智能障礙。
D型:症狀多在學齡期後出現,進展慢,症狀不典型,無中樞神經係統症狀。
小兒時期主要為人型及B型,約占80%。神經鞘磷脂酶活力較正常減少90%,故病情重,進展快,預後差,多數在三歲前死亡。
二、臨床表現
1.A型及B型可在新生兒期即出現症狀,多數在6個月內。
2.C型多在3~6歲發病。營養發育障礙:患兒極度消瘦,皮下脂肪幾乎消失,呈惡液質狀態,肌張力低下。
3.皮膚改變:持續性黃疸,皮膚呈黃色,見棕黃色色素沉著,麵色蒼白貧血貌。
4.肝脾重度至極度腫大。
5.神經係統症狀:耳聾,失明,麻痹,少數見肢體強直、震顫、甚至驚厥,智能減退,終成白癡。
6.眼底檢查黃斑部見櫻桃紅斑點。
三、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見含有空泡的淋巴細胞或單核細胞,對診斷有參考價值。
2.骨髓液找尼曼-匹克細胞,必要時也可從淋巴結、肝、脾活檢。尼曼-匹克細胞直徑20~100微米,胞核隻有一個,呈偏心位,核染色質較鬆,有2~3枚核小體,胞漿充滿臘質。染色空泡中心呈陰性,泡壁呈弱陽性。酸性磷酸酶染色陰性。
3.神經鞘磷脂酶測定
4.X線肺部攝片肺野散在點狀及網狀陰影,肺門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