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遺傳病的概念
根據有關資料介紹,已知的遺傳病將近3000多種,因此,必須對遺傳病有足夠的重視。遺傳並非均屬不治之症,有些已有了預防和治療方法。
對於遺傳病,人們存在著一些模糊的概念。有人認為先天性疾病就是遺傳病,後天性疾病不是遺傳病;家族性疾病是遺傳病,散發的疾病不是遺傳病。其實,先天性疾病並非均屬遺傳病。所謂先天性,是指出生時病已存在,症狀明顯或不明顯,可能是遺傳病,也可能在胎兒期受環境因素和母體條件的影響,造成胎兒發育異常,這些是先天性疾病,但並非遺傳病所謂後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後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但有些遺傳病,出生時病症不明顯,因此未能及早發現。有些遺傳病的致病基因的作用,必須在個體達到一定年齡時才表現出來。因此,從表麵上看,這些疾病似乎是後天的,實際上是遺傳病。至於家族性疾病應考慮遺傳病,但在同一環境中生活的成員,有可能在環境影響下,同一家族中有兩人同時或先後患同一種病,如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營養缺乏症或地方病,這些並非家族性的遺傳病。相反,散發的疾病,似乎缺乏明顯的家族性,也不等於不是遺傳病。
些隱性遺傳病,隻有在純合子狀態時才發病,致病基因的致病發生率較低,發病機會少,常常看不到明顯的上代下傳的規律,實際上是遺傳病。
第二章遺傳病的傳遞方式
遺傳的傳遞是通過一些遺傳信息的傳遞,下一代按照這些遺傳信息,在一定環境中發育,形成具有一定性狀的新個體。染色體負載著遺傳信息,於上下代之間借生殖細胞傳遞遺傳信息。生殖細胞中隻有23對染色體,人約有50000種以上的結構基因,每條染色體上有2000多個基因,它們按一定順序排列,各有其固定位置。基因本身亭有遺傳信息,可以準確地複製,使分裂以後產生的子細胞得相同的遺傳信息。但基因分子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可以進行“半保留”複製,所以其所攜帶的遺傳信息是相對穩定的。在射線、化學物品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基因分子的結構可以發生改變,這叫做基因突變。
一、單基因遺傳:
人類的一些遺傳性狀或遺傳病,其遺傳信息與一對基因有關,這叫單基因遺傳,這種疾病稱單基因遺傳病。在單基因遺傳病中,有以下幾種不同的遺傳方式。
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顯性遺傳這種遺傳病的基因位於1~22對常染色體的某一對上,其性質是顯性,遺傳方式叫顯性遺傳,這類疾病叫顯性遺傳病。
關於純合子和雜合子的概念。例如用人表示有耳垂的顯;性基因,狂表示無耳垂的隱性基因。基因型AA的個體是有耳垂的,基因型仙的個體是無耳垂的,基因型人六或抑的個體,是彼此相同的一對,叫純合子。基因型入的個體,由於具有一對基因彼此不同,所以叫雜合子。在雜合子Aa中,由於A的基因強於基因故雜合子也是耳垂的,在此種情況下,有耳垂基因A叫顯性基因,而無耳垂基因a在雜合子情況下,不能表現出其作用,隻有在純合子郵中才能,發育成無耳垂個體,這樣的基因叫隱性基因。
人類已有1460多種顯性遺傳病。顯性遺傳病的模式係譜。
顯性遺傳病的特點:
(1)此類遺傳病一般經上代傳至下一代。患者的雙親中,往往有一個發病。
(2)因致病基因比較少見,兩個顯性基因碰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一般為雜合子,不大可能為純合子。如親代為雜合子時,子女中發病約占1/2。
(3)從係譜中看,往往看到連續幾代都有發病的患者,男女發病機會均等。
(4)雙親無病時,子女中一般不發病。
(5)雜合子可出現不全的外顯率,也就是說,在部分雜合子中,可以不發病。
(6)顯性遺傳病中存在著不同的表現度,即是指在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個體中,雖均發病,但嚴重程度有所不同,症狀的表現可早可晚,可輕可重。
顯性遺傳病還見兩種其他的結合,一種為不完全顯性(半顯性)遺傳,致病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雖然也為顯性,但與一般顯性基因不同,雜合子表現型介於純合子人人與奶之擁,在雜合子B中,基因B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來。如地中海貧血O型,另一種為共顯性遺傳,即在雜合子:的情況下,兩種基因作用均表現出來,如ABO血型的遺傳。
2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隱性遺傳一種遺傳性狀或遺傳病,其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性質是隱性的,此種遺傳方式叫隱性遺傳,隱性遺傳所致疾病為隱性遺傳病。目前已知者有107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