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 篇內分泌病及代謝病(二)(2 / 3)

2.肥胖性生殖無能症: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脂肪分布以乳房、下腹、外生殖器附近尤明顯。常伴性發育不全。可見顱內壓增高症狀和尿崩症。應注意有無顱咽管瘤、垂體或下丘腦腫瘤。

3.腦炎後遺症性肥胖:多有腦炎病史,其病後發胖,與丘腦受損有關。

4.皮質醇增多症:見本章介紹。

5.遺傳性肥胖發育障礙綜合征:有家族性,常見多(趾)或拚指、身材矮小、智力遲鈍,伴其他畸形。

二、消瘦的病及常見病

1.營養性消瘦:喂養不當、慢性消耗性疾病、先天胃腸.道畸形、吸收不良綜合征、精神性厭食症等。

2.垂體性消瘦綜合征:見於年長兒,起病緩慢,生長延遲,身材矮小,皮膚千燥,無汗,性發育不全,智力落後,可有顱壓增高表現。血蛋白結合碘及碘吸收率減低。

3.惡性腫瘤:晚期均見消瘦,惡液質。

4.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多見年長兒,以神經肌肉和消化道症狀為突出,常嘔吐、腹瀉、皮膚見棕色色素沉著、血壓低、脈細弱、驚厥等。X線攝片腎上腺區見鈣化點,也可作促皮質素反應試驗。

5.進行性脂肪營養障礙:本病好發年齡為5~10歲,女孩多見。麵部、頸、胸、上肢呈對稱性皮下脂肪缺乏,但下肢正常。

第十一章代謝性疾病的診斷程序

代謝病多數與遺傳有關,所以也稱遺傳性代謝缺陷病。代謝病的內容涉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酸、卟啉、膽紅素、內分泌素、電解質等多方麵,涉及到全身各個係統。臨床上遇到下列一些情況時,應考慮代謝病的可能。

一、有家族史

代謝病中有不少是遺傳病,應詳細了解家族史。有些患者在某染色體上隻帶有一個隱性異常致病的基因,在遺傳學上稱雜合子體。臨床可無明顯表現,但能將異常基因傳遞下一代。

二、常伴有內分泌紊亂

內分泌係統與代謝係統有著密切的內在聯係,發病原因可以是一致的,臨床表現更是難以分開。有些是代謝病,主要表現在內分泌方麵紊亂。如糖尿病既是內分泌病,又是代謝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可影響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等的代謝紊亂。

三、生長發育障礙

物質代謝異常,尤其是蛋白質和鈣、磷代謝,可直接影響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使發育遲緩,身材矮小,體型特殊、肥胖或消瘦,脂肪分布不勻、骨骼改變,特殊麵容。

四、肝脾增大

代謝病中肝脾常見增大,尤以肝大為常見且明顯。三大營養的代謝與肝髒密切相關,不少電解質和藥物也在肝內進行代謝,肝髒是體內最大的代謝器官。肝功異常可影響物質代謝,物質代謝異常,既影響肝功能,也可使肝髒增大。

五、要注意各物質代謝間的相互聯係

往往是某一種物質代謝異常,涉及其他物質代謝的改變。有時繼發性物質代謝異常的表現更為明顯,可能抓住次要,忽略了主要,造成主次不分,因果倒置。

第十二章半乳糖血症

本病是由於酶的缺陷致先天性糖代謝紊亂,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女均可患病,男孩多於女孩。乳類均含乳糖,乳糖在腸內經乳糖酶分解,產生等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半乳糖經小腸吸收後,在體內經一係列酶的作用轉變為葡萄糖,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患兒由於紅細胞和肝細胞中缺乏乳糖-磷酸尿核甙轉移酶,使半乳糖-1-磷酸轉變為葡萄糖磷酸過程受阻,部分半乳糖磷酸隨尿排出,部分聚積在組織內,對細胞有損害性。主要受累器官為肝、腎、腦及晶狀體,其中以肝髒病變最明顯。

一、有關病史

主要見於乳兒,包括人乳和牛奶喂養的嬰兒在生後數周至數月出現症狀。

二、臨床表現

1.肝髒受損症狀:肝髒受損的表現最為常見並出現得最早。肝大、黃疸、拒食、腹脹、嘔吐,數月內發展成肝硬變見腹水、脾大。

2.眼症狀:白內障,多在出生6個月內發生其他尚見視網膜脫離和眼球內出血,最終可致失明。

其他症狀:低血糖性驚厥,凝血酶元減少而出血。因、失血、溶血、營養缺乏而造成貧血。

三、實驗室檢查

1.尿檢查見蛋白尿、半乳糖尿、氨基酸尿,

2.尿中半乳糖測定。

3.血半乳糖磷酸尿核甙轉移酶活力測定。

4.同位素標記葡萄糖和半乳糖法,測定組織中半乳糖磷酸的含量。

第十三章糖原累積病

糖原累積病也稱糖原代謝病,是多種酶缺陷而造成的先天性糖原代謝紊亂性疾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多數病例是由於缺乏糖原分解酶,有時則為缺乏糖原合成酶。患兒組織中糖原量增加,有些病例組織中的糖原量無增加,僅有結構異常。不同酶的缺陷見不同型的糖原累積病,病變涉及-的器官有心、肝、肌肉、腎、腎上腺、胃腸和腦部,而以心、肝、肌肉明顯,有肝型、心型、肌型及混合型。

一、臨床表現

1.患兒外貌糖原累積病患兒因不能利用糖原,空腹血糖減低,機體隻能分解蛋白質和脂肪以供給所需熱量,故患兒生長發育受影響,體型矮小,呈侏儒狀態。因血糖不能轉化為糖原而轉變為脂肪,故多較肥胖,麵容豐滿,下腹及恥骨區脂肪尤著。

2.可有低血糖發作:嬰幼兒因喂養次數較多,不易發生低血糖表現。隨年齡增長,對糖的需要量增加,低血糖的症狀逐漸出現,見麵色蒼白、多汗、軟弱無力、昏迷、甚至驚厥,多在清晨空腹時發生。

3.受累髒器表現:肝糖原累積病時肝髒體積明顯增大,硬度中等,表麵平滑,無黃疸,肝功受損不明顯。一般在生後即見肝髒增大,脾髒一般不增大。伴有心髒受累時見心髒擴大,心力衰竭表現。肌肉有病變者肌無力,部分見智力障礙。

二、實驗室檢查

1.空腹血糖測定:血糖低,糖原增加。

腎上腺素試驗:腎上腺素有促進肝糖原分解作用。正常人注射後一小時血糖濃度可升高30~40毫克每升,而患兒升高程度甚微。

2.升血糖素試驗:作用機理同腎上腺素。肌注100微克每公斤後,30分鍾內,正常人血糖升高70毫克以上,患兒則不超過30毫克。

4.其他檢查:骨骼檢查見骨質疏鬆及骨骺出現遲緩。組織學檢查見糖原含量增加,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消失。

第十四章粘多糖病

粘多糖病係先天性粘多糖代謝缺陷病,由於粘多糖分解-代謝障礙,大量蓄積於體內器官和組織中,如骨骼、神經、皮膚、肝脾、心髒、角膜等處。本病有不少命名,如多發性成骨發育不全、軟骨營養不良、脂肪軟骨營養不良、白癡性承溜病、承溜病等。根據粘多糖病的臨床表現,尿中粘多糖排泄類型以及遺傳家譜分布,將粘多糖病分為6個型和、5個亞型。

一、遺傳史

目前認為本病係遺傳基因變異,染色體組型的形態和數目均未見異常。遺傳的方式有兩種,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I型為伴性隱性遺傳。因此,詢問病、史應注意家族史。

二、臨床表現

1.體格發育障礙:新生兒出生時身長體重均正常,生後:不同時期內出現體格發育障礙,呈矮小症。

2.骨骼畸形:脊柱後突或側突,位於胸下段及腰段;手呈爪狀,手掌肥厚,手指短粗。特殊麵容:頭大不對稱,雙顳突出,瞼裂小而眼距:寬,下頜短小,鼻梁塌陷,鼻孔增大,鼻翼擴大,唇厚舌大,雙耳下移,形成怪溜形外貌。尚見關節強直,功能障礙。

3.神經係統發育障礙:語言落後,表情呆板,重者呈白癡。

4.內髒器官受累:常累及肝、脾、心、腎。肝脾輕至中度增大,心髒涉及瓣膜和冠狀血管;腎見粘多糖蓄積;肺組織也可受累。

5.其他:進行性聽力障礙,可能係中樞性耳聾,或傳導性改變。尚見多毛症,多指,臍疝,腹股溝疝等。

三、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包涵體:外周血或骨髓徐片染色後,在多形核白細胞或淋巴細胞的胞漿中出現深紫色、大小不等的顆粒,形狀不一,常成叢存在,或呈空泡狀。此類顆粒為粘多糖在白細胞胞漿中的蓄積,可作早期診斷。

2.尿中粘多糖檢查:患兒尿中排出粘多糖高於正常的10~20倍。可用申苯胺蘭濾紙法、酸性白蛋白濁度驗法、醋酸纖維膜電泳法等測出。

3.骨骼X線檢查:各型所見多少和程度輕重不等。總的所見為:初期骨質疏鬆,骨幹髓腔擴大或皮質增厚,骨幹彎曲,骨幹骺變形。手指呈爪狀,指骨短小,第2~5掌骨近位端纖細變形。股外翻或內翻,膝外翻,扁平足。椎體呈楔狀,椎弓根發育不良,間距高增大,胸、腰椎出現駝背。骨盆呈桃形,髖臼變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