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嚴公軍城早秋》

杜甫說,秋風吹動著大旗,主帥分弓射退了敵人,現在收複了滴博,還要奪取雪嶺之外的吐蕃蓬婆城。他對嚴武寄予極大的希望。

果然,嚴武用兵如神,九月時,大破吐蕃七萬大軍,攻克當狗城,收複鹽川城,然後派兵一路追擊,擴地數百裏,讓唐朝西陲得以安寧,立下大功。

杜甫在他的麾下,也是兢兢業業,寫出《東西兩川說》,談論邊疆的諸多問題,同時希望減輕稅負,顯示出他在政治軍事方麵的才能。嚴武對他也很不錯,大破吐蕃之後,就領著他去北池眺望,在摩訶池泛舟,同賞岷山畫作,同時詩歌唱和,交情非常親密。

然而,就在這黃金時間,杜甫卻越來越覺苦悶,想要離開幕府。

這很讓人奇怪。

杜甫自己說,幕府裏很受拘束,每天都是天剛亮就入府辦公,夜晚才能出來。他身體又壞,坐久了就會四肢麻木,此外,偏頭痛、肺病也時常發作。讓他一個白發老人,穿著緊窄的軍衣,整天在幕府裏奔走,實在難以勝任。

此外,他又覺得,幕府裏的同僚關係複雜,讓他不能適應。那幫年輕人,對上司阿諛奉承,對同僚勾心鬥角。杜甫心高氣傲,哪裏願意和這些陽奉陰違的小人為伍?

於是,他一遍又一遍地想念草堂的綠竹和桃花了。

其實,他還有一個原因沒有明說。他和嚴武看似親密,但實際上相處時間一久,也有了些裂痕。

嚴武這個人,少年得誌,也有軍事才能,但性格非常粗暴。當初曾厚待過杜甫的章彝,因為一點小錯,就被嚴武亂棍打死。雖說他那樣做,是為了穩定局勢,但手段未免毒辣。另外,他生活奢侈,一高興,就能賞賜一百萬錢。四川雖然富裕,但也經不起他這樣折騰。賦稅越來越高,老百姓就吃不消了。

這一點,讓杜甫非常失望。

他在寂靜的夜裏,獨自住在府中,看到井邊梧桐冷冷清清,燭光抖抖索索,光線暗淡,同時聽到長夜裏的號角聲,就像人的悲語。而天上的一輪明月,雖然清亮美麗,誰又有心情抬頭去看呢。他的心裏越發淒涼了,想到了自己不幸的身世,戰亂之中,四處漂泊,親朋音書皆斷,想要回故鄉,一想到關塞零落蕭條,行路十分艱難,就隻能哀歎。

唉,顛沛流離了十年,勉強暫借幕府偷安。可這樣的日子,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他將這種心情,寫在了詩裏。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宿府》

顯然,杜甫難以忍受。

於是,他一再給嚴武寫詩,希望辭職回到草堂,去做個普通的農夫。到了765年正月三日,他終於如願,回到了草堂,砍伐肆意亂長的惡竹,鏟除有毒的雜草,還寫詩邀請嚴武來草堂,就像當初嚴武剛來成都時一樣。但或許是公務繁忙,或許是友情淡漠,嚴武並沒有受邀而來。

四月,嚴武忽然暴病身亡,享年四十歲。

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隻好帶領家人,在五月離開草堂,乘舟東下了。這時,他內心無比淒涼,覺得自己既老且病,餘下的殘生,隻能如白鷗一般漂泊了。

這年,杜甫五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