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研究(2 / 3)

截至2012年2月16日,在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OpenDOAR)登記的知識庫有2171個(其中機構知識庫1781個)[4],在2171個知識庫中,美國408個,英國208個,德國153個,日本136個,中國91個(中國大陸27個,香港5個,澳門1個,台灣58個)。在中國大陸的27個中,大學僅2個。在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ROAR)登記的知識庫有2700個(其中機構知識庫1709個),在2700個機構知識庫中,中國有140個,其中大陸、香港、澳門78個,台灣62個[5]。

機構知識庫的支撐技術上,常用的建庫軟件有Dspace,Eprints。在OpenDOAR登記的2171個知識庫中,有846個使用Dspace,333個使用Eprints;在ROAR登記的2700個知識庫中,有1081個使用Dspace,431個使用Eprints。

4.高校構建機構知識庫的重要意義

4.1 實現了信息資源的長期保存和管理

收集和保存信息資源是每個圖書館的基本功能。高校作為學術研究基地,每年都有很大寶貴的學術資源,隨著科研工作的不斷開展,原生數字信息資源也將越來越多,而這些資源大都保存在個人或部門的電腦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大量的信息資源也將丟失或老化。因此,需要為這些資源提供一個長期保存的安全場所,以避免風險的發生。再者,把分散的信息資源加工整理後集中存儲、統一管理也為以後用戶方便快捷地利用奠定基礎。

4.2 促進了學術交流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機構知識庫作為一個高效的資源存儲、管理與學術交流的平台,實現了資源的高度開放與共享,機構內外的用戶通過網絡可以毫無障礙的提交、獲取和使用信息資源,促進了學術交流。通過機構知識庫,作者的成果可以得到迅速、廣泛的傳播,減少了出版的時滯。同時,由於網絡的免費獲取,大大提高了其可見度和被引率,最大限度地推動了科研成果的傳播、交流和共享。

4.3 促進了科學研究,提高了機構的聲望

機構知識庫作為一個組織、管理、存儲本校學術信息資源的學術知識庫,為係統、完整地保存機構產生的知識產品提供了場所,更加連續、係統、全麵地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成果,是展示本校學術水平的重要窗口。通過不斷向外界展示推廣本校的教學科研成果,從而提升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增加學校的可見度和聲望,建立或提升高校在某個學科領域的領導地位。[6]

5.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5.1 開放存取理念在還未深入人心

一項對中國科學院科研人員的調查表明,90%以上的科研人員不知道“開放存取”是什麼[7]。由於機構知識庫在國內剛剛起步,開放存取理念在還未深入人心,大部分用戶對此都比較陌生,還不知道其價值所在,因此要說服他們使用機構知識庫並主動提交共享自己的學術資源和研究成果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5.2 缺乏相關政策支持

開放存取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政府還沒有出台相關的政策來指導、支持開放獲取和機構知識庫的部署、發展。缺乏實施開放存取、建設機構知識庫的政策指導,機構知識庫的未來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由於無法可依、無章可循,機構知識庫建設的規範性和係統性也勢必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