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反腐製度化建設的研究綜述(1 / 3)

網絡反腐製度化建設的研究綜述

學術交流

作者:張孟歌 聶長芳

【摘要】當前我國學術界關於網絡反腐製度化建設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網絡反腐製度化建設的必要性、網絡反腐的利弊以及網絡反腐的製度化建設路徑等問題上。這些方麵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而,研究的整體質量還不高,提出的對策措施過於宏觀、趨同,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待進一步加強。

【關鍵詞】網絡反腐;製度化

1.引言

網絡反腐作為一種隨互聯網發展而出現的反腐新途徑,既有過人之處,也在實踐中暴露出一係列問題。通過科學有效的製度化建設,將網絡反腐引入製度化的軌道,從而充分發揮網絡監督對廉政建設的積極作用,是網絡反腐研究的根本目的。本文對近年來學界發表的相關論文進行分析,概括總結了該方麵的研究狀況,以期對下一階段的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2.對相關文章的分析

為了使研究者對網絡反腐製度化建設的研究現狀有一個大體的認識,我們在中國知網選擇了全部學科領域,以2008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為檢索時間段,以網絡反腐並含製度化建設為主題關鍵字,總共搜索到37篇文獻,並從發表年份、下載頻次和被引頻次等方麵對文章進行了分析。

2.1 論文發表的時間與數量統計

2008年到2010年,對網絡反腐製度化建設的研究較少,2011年,相關研究劇增,2012年又有回落。這一數量趨勢表明,時政要聞對網絡反腐研究有著重要影響。不僅論文數量隨著現象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出現峰值,但隨著媒體熱點的轉移,次年論文數量即大幅回落。由此可見,網絡反腐的相關研究跟風現象比較嚴重,且由於時間較短,研究深度不夠。總之,將研究長期化和體係化,將是下一階段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2.2 對網絡反腐製度化建設研究理論工具的綜述

目前,學者在對網絡反腐製度化建設的研究中主要應用了以下三種理論工具:

(1)公民參與理論

公民參與,就是公民(個體公民或民間組織)通過各種渠道對國家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產生影響。公民參與最主要的領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政治決策,此外,也包括公共的文化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公民參與是實現民主政治的必要條件。網絡監督是社會監督體係的一個重要力量,也是公民參與我國政治生活的一個便捷的途徑。

(2)服務型政府理論

服務型政府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公眾服務的政府。服務型政府是由德國行政法學者厄斯特·福斯多夫首先提出來的。在我國,隨著改革深入,建設服務型政府已經成為我國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標。網絡監督對我國服務型政府和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子政務的大力推行,網民互動模式的廣泛推廣都是服務型政府的體現。

(3)責任政府理論

責任政府是一種全新的行政法理念,是政府部門在行使社會管理職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向人民負責並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責的高度統一。行政問責製是責任政府理論中最為重要的一項製度。

2.3 對網絡反腐概念界定的綜述

目前學術界對於“網絡反腐”的概念尚未形成統一認識,一些學者的論文甚至沒有討論和界定這一核心概念便直入正文,但仍有部分學者嚐試對其進行定義:

惠保德指出,網絡反腐是製度反腐結合民間智慧和網絡技術的一種新型反腐模式①;

鄭州大學孫穎認為網絡監督的監督主體是所有網民,監督對象是社會公共事務和所有的公共權力②;

楊蕾認為:“網絡反腐指的是借助網絡等新媒體高科技平台進行反腐敗的各種實踐活動,它是我國近年興起的一種網上廉政建設方式和行為,是新時期信息化浪潮迅速推進與公民主體意識高度覺醒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人民群眾參與政治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