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由於受學生自身功利思想、性格特點、自尊心及教師工作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三困”學生檔案中部分數據不真實、不全麵,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真實性更難把握。
三是缺乏專人管理,檔案保密程度有限,用數據信息管理係統管理不多等。[2]
2.2 “三困”學生的管理方法有待改進
針對“三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不可簡單的將其視為貧困生,給予一定額度的助學金支持就放手不管。或者找其談一兩次話就覺得沒有問題了,現今的大學生自尊心強,不深入了解是很難掌握其真實情況的,不投入真情去幫助,他們也不會隨意接受幫助的。因而常常出現學生不願意接受幫助、聽不進老師的忠告、甚至愈演愈烈的不良現象。作為教師主要表現為投入精力不夠、投入真情不夠,使用方法不妥、認識不到位及考慮問題層次不夠深入等。
2.3 “三困”學生幫扶渠道和條件受限
“三困”學生幫扶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時間條件和學生自身能力素質條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學校方麵而言,主要是依靠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係,通過“獎、助、貸、勤、減、免、補”等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但作為地方性高校,辦學經費緊張,往往出現資助指標有限,獎學金額度較少,合適的校內外勤工儉學的崗位不足等現象。另外,由於一部分貧困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很難獲得國家及學校獎學金。學校資助政策體係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貧困學生的需求。從學生方麵而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般容易自慚形穢、意誌消沉。在能力素質上,由於缺乏自信,或因經濟原因無法參加有償培訓,因此部分貧困生在解困能力方麵也較弱。小部分貧困學生存在依賴心理,部分學生把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視為“免費午餐”,不珍惜、不合理使用資金,也沒有通過努力學習、提高就業競爭力來實現資助金的使用效益。部分困難生畢業後還出現逃避還款等誠信缺失的不良現象,影響了經辦銀行發放貸款的積極性。
對於學習困難和心理學生,由於高校培養平台有限、教育設施有限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水平有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三困”學生的教育和管理。
3.高校幫助“三困”學生解決困難的對策
幫助“三困”學生解決實際困難,不能僅僅局限於從表麵上解決“三困”學生的經濟困難、幫助提高學習成績和走出心理的困惑,而應該全麵考慮其深層次的問題,要遵循“投入真情、奉獻愛心”的宗旨,堅持“長期支持”和“不斷引導”的原則,采取分步走的策略,不斷深入分析“三困”學生問題的本質,爭取徹底解決“三困”學生的困難。
3.1 以高度的責任意識重視“三困”學生管理工作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端正態度,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對職業負責的態度高度重視“三困”學生的管理,把“三困”學生管理工作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議程中。要充分認識到“三困”學生管理是日常管理和學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切不可漠視或歧視“三困”學生,思想上要多引導、學習上要多關注、生活上要多關心。采取個別談話、集中座談、鼓勵組織或參加學生活動、提拔擔任學生幹部、公開表揚、生活資助等方式加強“三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三困”學生充分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增加自信心,變“被動”為“主動”。
3.2 以良好的業務素質開展“三困”學生管理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技能,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優良的業務素質深入開展好“三困”學生的管理工作。
一是多閱讀人文、倫理、文學、心理、人際交往等相關讀書,增加知識麵。“腹有詩書氣自華”,麵對90後的大學生,隻有多讀書才能跟學生有共同語言,才能更好地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有針對性的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增強他們學習、生活的信心,引導他們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源。
二是要不斷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知識。要不斷學習和了解國家、省、市及學校相關的文件精神和政策,如就業創業政策、資助政策、考研考證信息等,這樣在指導學生學習、生活及就業時才會得心應手、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