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教學質量監控中存在的問題與分析(2 / 3)

1.4 教學信息反饋有失客觀

信息員提供教學信息存在問題。組織機構和製度建設比較鬆散,執行和落實方麵有時不到位。部分信息員在收集信息工作的過程中,不認真、不負責,甚至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導致教學信息的反饋有失客觀性。

教師對信息員逐漸產生了抵觸情緒。雖然學生信息員製度的建立已有較長時間,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好幫手,但很多教師對接受學生監督的事實有抵觸情緒。

反饋的信息不能及時解決與回應。信息員反映的問題需要多部門的協調後解決,往往致反映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使學生產生了反饋信息沒有用的錯誤想法,帶來消極情緒。

2.問題分析

2.1 學生因素

高校的擴招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上大學,招生數量增加,錄取的分數隨之降低,大量的中等生也進入校園。他們上大學隻是混文憑、求資格,生源的質量決定培養起點的高低,影響教育質量。

對於部分高考成績很好的學生,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已經磨滅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對自己放鬆要求,以為進了大學,人生就已經成功,學習積極性不高。高校裏社團很多,有些學生忙於參加社團活動,影響了個人的學習時間。

大學的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也得不到發展,導致學生在進入大學後還按照高中時期的學習方式,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問得少,讀得少,做得少,記得少,寫得少這種惰性學習局麵。

隨著我國人事製度的改革,畢業生分配實行用人單位與學生的雙向選擇製度,雙向選擇成為畢業生尋求比較理想工作單位的主要途徑。畢業生都要麵臨就業的問題,每年的畢業生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大多數用人單位已經不再錄用本科生。麵臨這樣的就業環境,學生壓力很大,思想包袱很重。不少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還認真學習,到了中後期則忙於考研、考證(計算機等級考試證、國家級英語四六級證等),也影響了本科段教學質量。

受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剛入學就忙於兼職、上網,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專業學習,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經常曠課、遲到,有的在考試之前突擊複習,有的根本不複習,在考試中伺機作弊應付。有的學生平時不用功,作弊取得好成績,對用功的學生不公平,考試成績卻不如作弊學生的成績理想。久而久之,以前考試不作弊的學生為了個人麵子、當學生幹部、獲得獎學金、爭取入黨等也漸漸存在僥幸心理,采取考試作弊的方式。社會投機分子為了牟取利益,兜售各種先進、隱蔽的作弊工具,大部分高校四六級成績和學位證書掛鉤,不少學生為了拿到學位不惜鋌而走險,也助長了學生的作弊行為。

2.2 教學管理不到位

教學管理體製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大學的辦學需要。現行的教學管理模式由於一直還是沿用計劃經濟體製下所形成的僵化教學管理模式,沒有自主性、靈活性和獨立性。教學管理決策和製度的製訂和執行,強調的是權威與服從,教師和學生作為被動的執行者,沒有參與教學管理的自主權。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教育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高校必須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隻有實行多樣化、民主化的教育方式,才能使高校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教學管理部門的決策缺乏科學性,不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職能部門在高校不斷擴招的情況下,疲於應付繁雜的各項管理工作,無法做到定期到基層教學單位走訪、調研,對教學第一線的情況不能完全掌握,教學信息的來源不全麵、不對稱、不及時,部分製度和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導致教學質量監控不到位,使得教學質量監控有時成為走形式,走過場,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

高校管理者對教學重視力度不夠,沒有把教學工作放在中心地位。目前幾乎所有學校和教學管理者都在強調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一切工作都要為教學服務,要服從教學,但是在具體製定政策和實施的過程中,並沒有確立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沒有充分體現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激勵機製也不夠健全,沒有能夠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共同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教學質量監控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