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教學質量監控中存在的問題與分析(1 / 3)

高校教學質量監控中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學術交流

作者:任靜波 王一波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深入,教學質量監控環節日趨弱化,學生考試作弊防不勝防,教學質量評價失去真實,教學督導環節存在僵化,教學信息反饋有失客。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大擴招下的生源質量下降,教學資源不能適應大擴招的需求,教學質量管理理念落後等。

【關鍵詞】高校;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高等教育事業呈現出快速和大規模發展的趨勢。高等教育的規模越來越大,教學質量卻在逐步下降[1]。高等教育不再單純是傳道授業與學術探究的場所,而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科技轉化的“孵化器”、企業發展的“智囊團”、社會進步的“思想庫”。在推動社會發展,引導文化變遷,促進社會公平,拓展國際交往,提升社會文明等方麵發揮出重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已成為關係到我國高等教育和民族偉大複興命運的根本性問題。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質量監控還存在不少問題,分析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因素,對從根本上解決高校教學質量下降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校教學質量監控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考試作弊防不勝防

學生考試模式缺乏創新。當前評價學生成績多數還采取閉卷考試,比較注重學生最終成績,不注重學生平時上課的出勤率、平時測評成績和其他方麵的綜合表現。這種考試模式單一,缺乏靈活多樣,導致學生隻注重終極考試,忽略了德智體美的全麵發展。由於這種終極考試的導向作用,學生上課出勤率低,把精力用在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有的投機取巧做小抄,抱有作弊心理動機,伺機作弊套高分。這就涉及到考風建設問題,學生沒有建立好的學習動機,缺少刻苦學習精神,課程學習膚淺,基本功不紮實,考試伺機作弊過關大有人在,作弊方法和手段也不斷更新,幾乎防不勝防。學生考試環節的監考至關重要,每次考試學校都要安排監考老師,大部分老師重視此項工作,少數監考老師對此認識簡單,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科研方麵,不重視監考。表現在監考過程中看報,玩手機,監考者相互交談等,對監考工作不嚴肅,不認真,有的甚至跑出考場外,擅離職守。由於監考不嚴格,給學生作弊可乘之機,破壞了考風,敗壞了學風,影響了教風。

1.2 教師教學評價失去真實

對教師教學評價通常來自是教師之間評價、領導給教師評價、學生給教師評價三種綜合結果。教師之間的評價、不記名投票的過程存在著隨意性,如評價人和被評價人關係好,給出的分數高,如果不熟悉或者有矛盾的,給出的分數低,更有甚者給出惡評,嚴重影響了考核的真實性,存在較大的主觀隨意性。領導給教師評分是參照教師之間的互評分數,結合教師本人陳述和對教師平時的印象,給教師們集中打分,隨意性強。學生對老師的評價主觀因素更大,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利益關係。學生對老師的評價不以該教師上課的實際情況打分,而是帶著個人情緒。有的教師認真負責,對學生要求較嚴,這些學生就對這樣的老師心存芥蒂,故意給出低分。也有個別教師為了獲得高分,考前給學生劃重點,暗示學生教師的測評分高低會影響學生考試成績等。

1.3 教學督導環節存在僵化

教學督導在教學質量監控中很重要,起到防火牆和千裏眼作用,如今教學督導環節已經弱化和僵化。教學督導工作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目前的督導方式僅限於課堂聽課、檢查相關的教學文檔資料,對於如何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等實質性的問題,則沒有深入研究,隻注重“督”而忽略了“導”。院係的督導也不堅持,督導熱已經變冷,有的名存實亡,缺乏持續性、有效性。督導隊伍老化,成員多是校離退休教授和領導,來源單一,年齡偏大,理念陳舊,思想僵化。有些督導員脫離一線的教育教學數年,還沿用舊的理念和方法,缺少新思想、新思維,與年輕教師產生教學理念和方法上的分歧,甚至有的教師產生抵觸情緒。有些兼職督導員本身還有其它任職,參加教學督導次數極少,不能真正履行其督導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