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企業文化創新與企業發展(1 / 3)

淺談企業文化創新與企業發展

學術交流

作者:劉喆 吳建鳴 劉金花

【摘要】企業是以盈利為目,以經濟發展為生存保障的社會組織機構。當今社會,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文化的競爭,這充分說明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競爭力的基礎和決定企業存亡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文化創新是企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企業發展;文化創新;激勵;企業競爭力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和意義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不是可見可觸摸的東西,而是由觀念、氛圍和規則來構成它的表現形式,是企業在各種活動及其結果中,所努力貫徹並實際體現出來的以文明取勝的群體競爭意識。穩定的企業都會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隨著企業的發展和不斷積累,企業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理念、行為規範、經營策略、形象等,這就是企業獨特的內涵。另一方麵,作為企業文化,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不同行業的企業文化的獨特性也不一樣,內在的精神力量的強弱也不一樣。特別是發展曆史悠久的企業,企業理念就會更加明顯,任何一個員工都知道企業推崇什麼樣的價值觀,員工應該怎樣工作,這種企業文化的獨特性就非常強,精神內涵也就非常強。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知識的作用在產品價值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人”在管理中的主體作用逐漸成為影響生產率的最主要因素。要想充分發揮人和知識的潛力,有的管理方法不僅行不通而且可能限製人的創新能力。建立充分的民主決策,提倡創業精神,依靠集體領導和自我管理是未來的管理模式的核心。

所有的企業既不可能存在理想的、統一的企業文化內涵,也不可能建立適應任何企業發展的統一的企業文化模式,因為企業麵臨的環境條件、企業目標各具特色,一個企業的文化內涵也必須隨著條件變化而改變。當企業麵臨大規模的危機和困難、企業領導尤其是高層領導換人時、組織規模小而新時、組織尚未形成強力型文化時,文化創新是比較容易發生的。在比較穩定或優勢狀態下,企業自發的、有效的文化創新則往往是滯後的,這種現象對企業長期業績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企業文化必須與企業環境、企業經營戰略與策略、企業組織結構相適應,發展成一種靈活適應性強的文化。同時,企業可以不必強求整個係統內必須維持同一類型的文化內涵,在研發類職能機構中可以推行注重適應性、鼓勵突發創新的靈活性企業文化,在以生產為主的職能機構中則推行以注重穩健、漸進創新為主的企業文化。

(二)企業文化的意義

1.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持係統

企業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組織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體係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企業組織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傳統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征的基本信念、道德規範、規章製度、行為準則、文化環境和經營方式等,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它具有很強的繼承性、時代性、層次性。從管理的角度我們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過程中流動的血液,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供應足夠能量的一個精神支持係統。

解決人的自我管理與企業目標、行為之間的差異的根本辦法就是“企業文化建設”,即通過創造一種利於開拓進取的文化氛圍、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來形成適應能力強的以文明取勝的群體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使企業職工能夠團結協作,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實現“沒有管理”的最高管理境界,讓職工真正成為管理的主體和創新的源泉。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職能,其作用方式同“領導”職能一樣,主要是通過影響、激勵、輻射、約束等途徑實現的。企業文化能否對企業業績產生期望作用就決定於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的影響程度與方式。企業領導在知識經濟時代對員工的管理方式也必須轉變為主要是通過運用“企業文化”職能以影響、協調、激勵、服務等方式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企業文化能使職工隊伍產生凝聚力

企業文化可以把職工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企業職工凝聚力的基礎是企業的根本目標。企業的根本目標選擇正確,就能夠把企業的利益和職工利益統一起來,在此基礎上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樹立並形成了以“誠信、傳承、創新、和諧”為主要內涵的文化精神,使這一文化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在廣大職工中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約束力,進一步增強了廣大職工對企業的責任感、自豪感、榮譽感,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動企業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