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回答:“皇上,廠裏的密探是走海路到天津的,遼東的塘報可能晚些時候就到了。”
接下來的幾天遼東方麵的消息疊重而來,最先到的消息卻是東江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的求救公函,不過毛都督的求救公函也是走的海路,建虜杜度的鑲白旗旗軍如水銀瀉地一般拿下了東江軍控製的地盤。
就在建虜阿濟格的正黃旗兵圍朝鮮義州府的同時,建虜杜度的鑲白旗大軍攻破了東江軍把守的險山堡,至此險山堡以北寬奠、永奠、大奠、長奠、新奠等東江軍地盤喪失貽盡,東江軍陸上官軍一路退守鐵山、宣州一帶。
緊跟著東江軍追來的建虜阿濟格的正黃旗隊伍,把在皮島的東江軍主力毛文龍本部攔在海裏,迅速完成了對東江軍把守的鐵山、宣州的包圍,一時間建虜五萬滿漢大軍聚集在大明、朝鮮邊境義州至鐵山、宣州的狹長地帶。
金國英明汗努爾哈赤在沈陽建都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朝鮮和大明東江鎮,把大明滿朝文武驚得目瞪口呆,這努爾哈赤簡直是一個無賴加流氓,剛剛明金兩國才簽署了和平協議,這努爾哈赤就把和平協議當著擦屁股的紙,不知道丟在哪個卡卡角角去了。
先前那些支持議和的官員們更是難受,你努爾哈赤打朝鮮也就罷了,現在連大明的東江鎮也打了,這哪裏還有一絲議和的誠意,這些人也怒了,你努爾哈赤不是喜歡打仗嗎,咱們大明就陪你努爾哈赤玩一玩,再讓你努爾哈赤野豬皮嚐嚐我大明軍的厲害。
隨後遼東的奏折、塘報雪片般飛向了京城,都是關於建虜侵犯朝鮮和大明東江鎮的消息,天啟皇帝和滿朝文武是又驚又怒,於是朝廷舉行大朝就遼東戰事舉行了禦前會議,最後下詔遼東建虜孫承宗大人,舉遼東精銳之軍北上東進解朝鮮、大明東江鎮之危。
可是遼東方麵得到朝廷救援朝鮮,東江軍的聖旨,遼東官員、將領立刻紛紛上奏朝廷,反映遼東各部缺兵、缺糧、缺餉,以及傷亡將士和有功士兵沒有得到朝廷的撫恤和獎勵,現在整個遼東的官兵厭戰情緒十分嚴重,是一個隨時都可以爆炸的火藥桶,在這樣的情況下,遼東經略孫大人怎麼可能派得出軍隊去攻打建虜。
天啟皇帝和朝廷大臣們知道遼東官員說的是實情,大明在弘螺山大捷後癡迷於明金議和,白白錯過了加強遼東軍備的大好機會,弘螺山大戰造成的遼東各部人馬不滿員,現在遼東的情況的確是無兵可派,朝廷不得不把目光瞄向關內的軍隊。
可惜大明關內也是缺兵少將,在大明官員們為派兵出戰建虜一事互相扯皮的時候,建虜阿濟格的正黃旗以雷霆之勢,突破了東江軍的鐵山防線,鐵山守將毛有俊、劉文舉等率領部下和少數遼民,逃到遼東半島最南端的海邊,在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的船隊接應下幸運的逃脫,可是東江軍還失去了遼東的最後一塊土地宣州,不僅使朝鮮的義州軍民陷入了孤軍作戰,而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的所有人馬都隻有孤懸在海島上。
這下子有些官員想起了薛家的作用,風頭一變開始有人上書天啟皇帝希望啟用薛雲,讓薛雲帶領大同府官軍去支援遼東,從而解救朝鮮義州和毛文龍東江軍的困境,可是仇恨薛雲的官員占了朝廷的主流,結果大家為嚴懲或者是重用薛雲又對掐起來了。
遠在遼東的遼東經略孫承宗大人顧全大局,還是盡力組織了一支北上的救援隊伍,在孫承宗大人散盡弘螺山繳獲的戰利品和朝廷送來的二十萬兩銀子後,遼東的將領士兵才稍稍平息了一部分怨氣,孫承宗大人趁機拉攏遼東主客軍,勉強組成了一支雜牌救援聯軍。
孫承宗大人殷切希望的薛破虜部拒絕了經略府的命令,薛破虜在接見經略府讚畫茅元儀時明說,對朝廷辜負薛家的一片忠心感到非常寒心,薛家現在幾乎是家破人亡了,薛破虜表示自己不會再做弘螺山那樣的蠢事了。
經略府讚畫茅元儀帶著遺憾回山海關去了,遼東經略孫承宗大人這次北上側擊建虜,對薛破虜部抱了極大的希望,現在薛破虜的隊伍不願意參戰,讓遼東經略孫承宗大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沒有薛破虜的隊伍參戰,估計很多隊伍最後都有可能臨陣退縮,所以把薛破虜的薛家軍拉入出征大軍是遼東經略孫承宗大人的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