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東江(1 / 2)

天啟皇帝詢問宣大飛鷹旗事件的兩個人魏忠賢、駱思恭,都是跟薛雲有錯綜複雜關係的人,天啟皇帝自然聽不到詆毀薛雲的聲音,魏忠賢、駱思恭在回答天啟皇帝問題時,二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替薛雲遮掩的舉動。

天啟皇帝聽了魏忠賢、駱思恭二人的話,對群臣奏薛雲就是攻擊渠家禎部的說法產生了動搖,不過現在大同總兵一職虛懸,而朝廷派去的接任總兵卻進不了大同府,就算朝廷派去的接任總兵控製了大同府,那薛雲手裏的一萬多大明精銳步騎怎麼處理,這可是關係作大明北方邊境的安全,甚至是大明王朝自身安危的的事情。

天啟皇帝試探的問道:“你們二人覺得如何處理薛雲手上的大明軍隊呢。”

魏忠賢還是站在那裏閉目養神不說話,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心說這魏忠賢又在坑人了,自己說得不對就被他逮住了,說得皇上喜歡魏忠賢就順著杆子爬,錦衣衛使駱思恭對宣大發生的新任大同總兵渠家禎被襲一事也是雲裏霧裏的,還是懷疑薛雲有參與的可能居多,不過考慮到薛雲的對大明的作用以及特殊的身份,錦衣衛使駱思恭還是決定替薛雲說點好話。

錦衣衛使駱思恭奏道:“皇上,現在薛雲的軍隊正在追剿漠北建文餘孽,如果薛雲所部知道主帥被免職,恐怕軍中會生出無窮的事端來,還請皇上細細斟酌。”

天啟皇帝說道:“朕本意就不打算處理薛雲的,偏偏朝廷裏群臣說什麼以國事為重,要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才惹出大同府這一堆麻煩事來,大伴,你也說說吧。”

魏忠賢見天啟皇帝問自己的意見,自己雖然非常欣賞薛雲,但是薛雲對渠家禎的做法已經觸及朝廷的底線,說嚴重點就是亂臣賊子了,魏忠賢對控製薛雲的想法也有些動搖了,不過薛雲到現在也沒有忤逆過魏忠賢,魏忠賢決定還是先保下薛雲再說。

魏忠賢回答:“皇上,文臣多口是心非之輩,為自己一己之私利構陷他人,如今薛雲是有功降罪,不說薛雲心裏這麼想,就是他手下的將士恐怕也難以接受,這大同府的混亂就是那些文臣們搞出來的,不如就讓薛雲在塞外為大明建功立業,等以後證明攻擊渠家禎的人馬不是薛雲的手下,再給他按功論賞就是了。”

天啟皇帝說道:“那渠總兵被飛鷹旗打敗就是鐵一般的事實,一切等薛雲從漠北車臣汗部剿滅逆賊再作定論,你們二人給朕把大同府盯好了知道嗎。。”

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得了天啟皇帝的實信,雙雙向天啟皇帝告辭,天啟皇帝吩咐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注意保護薛家人的安全後,放魏忠賢和駱思恭二人離開了禦書房。

沒有多久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就又溜進了天啟皇帝的禦書房裏,天啟皇帝問道:“大伴,你有什麼事嗎。”

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奏道:“皇上,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大人有可能是「乾坤日月令」”的人。

天啟皇帝“哦”了一聲說道:“宗人府宗正一口咬定薛雲出兵是宗人府長老會同意的,可是這事也沒有辦法向群臣解釋,大伴,這薛雲居然聽命於宗人府倒是讓朕非常意外啊。”

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聽了天啟皇帝的話臉色不禁要變了變,半響才平息了氣息:“皇上,薛家有先帝的“免死金牌”,而薛家並無大功於朝廷,想來應該是暗中在為朝廷效力,這樣看來薛家應該是世代為「乾坤日月令」效力才是。”

天啟皇帝歎口氣說道:“這薛家好歹也是大明的忠良之後,再這樣*下去朕實在是心有不忍啊,大伴找個機會修理一下那些無君無父的豎儒。”

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聽了天啟皇帝的話大喜,魏忠賢正準備對朝廷裏不聽話的文臣動手,現在皇上立刻給了自己一個動手的理由,魏忠賢心裏暗暗發誓,這次一定要把反對自己的文官勢力連根拔起。

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這才想起自己還有重要的情報沒有給天啟皇帝稟告,於是連忙對天啟皇帝奏道:“皇上,廠裏有沈陽方麵建虜最新密報,大貝勒阿敏為統帥,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領等鑲藍旗、正黃旗、鑲白旗三旗東征朝鮮,加上漢軍總共兵力達到五萬左右,於四月中旬完成了對朝鮮和東江毛文龍部的進攻準備,現在建虜阿濟格的正黃旗已經兵圍朝鮮義州府,杜度的鑲白旗也兵臨皮島附近威脅東江毛文龍部。”

天啟皇帝大為吃驚說道:“大伴,明金兩國簽的和平協議還墨跡未幹,建虜就悍然進攻我大明屬國,這是對我大明*裸的欺騙,遼東方麵有建虜進攻朝鮮的軍情報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