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擔憂航天軍事人才流失

據中國教育部統計,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2012年年底,中國海外留學人員累計達到約265萬人,其中回國的隻有109萬。2011年在美中國留學生中,已經在中國取得了博士學位的就有約3.38萬人,占在美持外國國籍擁有博士學位者的三成,特別是科技領域人員的外流已呈不可遏止的趨勢。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員認為,“在美國的航天、軍事領域工作的中國籍研究人員超過兩萬,這些高層次人才正在對美國的發展貢獻力量”。此話暗示中國政府所需要的人才,正是這些在歐美的航天、軍事等部門從事研究的技術人員。(日本《東京新聞》)

中國留守兒童忍受成長之痛

留守兒童是中國農民進城務工潮帶來的令人遺憾的後果,中國有大約2.5億農民工,他們從農村進入城市,作為廉價勞動力維係著中國製造引擎的運行。根據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統計,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約有6100萬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已經變得如此龐大,以至於“留守兒童”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個地方有如此多的孩子需要自己照料自己。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就被迫挑起持家的重擔。和留守兒童生活在一起的祖父母有的年邁體衰,有的需要幹農活,撿柴,他們很多都不識字,不能輔導孩子功課。(美國《華爾街日報》)

文 化

中國當代藝術走向全球

無論是看拍賣紀錄、國際博物館展覽、著名收藏家的行動,還是雙年展以及藝術節的焦點,2013年都可謂中國當代藝術的豐收年,2014年也將如此。中國再一次成為全球當代藝術品的頭號市場,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也在中國大陸開設機構。你可能會說,這是藝術泡沫或者投機行為。但這一次,推動人們再次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品的不僅僅是市場。可以肯定的是,從未有如此眾多有影響力的藝術世界成員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將有絕佳機會向世人展示他們的創造力。(美國《福布斯》網站)

教 育

中國的非大眾化教育

中國飽受詬病的高考製度一直以來都被指責唯分數是尊,隻需死記硬背而不鼓勵創新思維。為此,政府開始對考試係統采取了試探性改革:2013年12月,宣布英語測試可多次進行,以最高分作準。更重要的是,分數將不再是100%的權重,還要計入主觀評估,例如課外活動,更多的計分細節有望今年公布。許多人抱怨改革珊珊來遲,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擺脫簡單的計分製最吃虧的反而是貧困農村地區的孩子,也是最需要進大學受教育的大部分。(英國《經濟學人》 )

環 保

濕地減少加劇中國水資源短缺

中國林業部門的官員表示,中國的濕地自2003年以來已縮減近9%,濕地減少主要是由於圍墾、基建占用以及氣候變化。中國的食品生產、能源生產以及工業活動本來就已麵臨水資源短缺的壓力,濕地減少導致這種局麵進一步惡化。中國人口占世界逾五分之一,但淡水資源僅占全球的6%。而且,中國大片地區(尤其是北方)麵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難題。水資源問題已上升為中國的一大問題。水資源短缺危及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中國計劃在2011年至2015年間動用129億元人民幣保護濕地。(英國路透社)

科 技

月球之旅照亮“中國夢”

近40年,中國首次實現在月球軟著陸,中國的“玉兔”月球車成功登上月球表麵,標誌著中國雄偉的空間工程的巨大進步。這次任務象征著中國全球地位的提升,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中國共產黨成功逆轉了中國曾經貧窮的命運。月球之旅照亮了“中國夢”。(印度《印度斯坦時報》)

研發投入比重,中國首超歐洲

根據經合組織的研究結果,2012年中國將其1.98%的GDP用於研發,剛好超過歐盟28個成員國1.96%的總體比例。數據表明,中國目前的研發強度是1998年的3倍,而歐洲幾乎沒有增長。有關數據主要以商業支出為主,反映出中國正促進製造業、信息及通信技術發展。分析師們稱,盡管中國在某些領域取得成功,尤其是高鐵、太陽能、超級計算機和太空探索,但其領導人仍擔心中國缺乏創新。(英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