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上的網紅,原先指的是在互聯網或現實中因某些事件或行為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今天,狹義的“網紅”指有顏值且善於自我營銷的網絡美女。不管如何變化,廣義或狹義的網紅都有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善於營銷自身優勢的網紅,在今天儼然成為一個IP,並逐漸演化成一個點到群的網紅經濟,形成個人品牌的號召力,乃至塑造了企業品牌。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社群經濟平台化大趨勢的依托。粉絲經濟的巨大品牌消費力、內容營銷時代的來臨,帶來了個人品牌營銷的春天。網紅經濟在社群平台轉化成社群電商,用戶在哪裏,營銷就在哪裏。網紅們之所能以實現商業盈利,在於各大網絡紅人的影響力輻射,透過平台經營粉絲,針對目標群體進行精準營銷。
品牌電商與網紅經濟融合
近年來,國內電商的發展麵臨瓶頸,品牌電商的直銷模式還在完善。小米手機卻創紀錄地通過品牌電商直銷,做到了幾百億的銷售,華為手機跟隨了小米手機的戰略,聯想則落後了。
華為和小米都是通過品牌直銷模式獲得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巨大份額。同時,華為並沒有放棄線下分銷,其分銷的市場運營能力令人讚歎。小米手機反而是分銷很弱,麵臨生存壓力。
品牌電商的直銷模式注定要和網紅經濟融合。第一代網紅經濟的比醜模式將被淘汰,新的網紅有強大的實力和市場號召力。作為企業,聯想需要超級產品經理、超級傳播者和超級鏈接者,這是對互聯網CEO的要求。沒有超級產品經理張小龍,騰訊今天會發展艱難;沒有超級傳播者周鴻禕,360的股價要打三折;而馬雲是第一代超級鏈接者。
韓都衣舍的網紅品牌
近日,韓都衣舍在深圳成立智彙藍海孵化基地。創始人趙迎光在啟動儀式上對外表示,韓都衣舍要從一家互聯網服裝公司逐漸轉變成時尚孵化生態平台,與線下品牌合作孵化互聯網新品牌是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其中包括網紅品牌。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紅創業者能為公司的發展背書,這對其創業更為有利,馬雲和劉強東其實都是在利用個人魅力為企業做背書。樹立品牌的價值觀,其實是品牌人格化和公司媒體化的路線。其本質是:在互聯網的碎片化時代,人人可以成為自媒體,誰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高頻地影響受眾,誰就可以脫穎而出。
品牌傳播進入網紅傳播時代
(1)品牌娛樂化。
固有品牌,如淘寶,通過購買流量能帶來快速發展,但是用戶的注意力大都被娛樂話題吸引。若能利用強大的社群平台吸引粉絲注意力,就不用通過購買硬廣告來實現粉絲變現,在降低流量成本的同時,實現娛樂化品牌的塑造。
例:2012年都是科技行業的大V,李開複、薛蠻子經常會轉載科技信息,但現在越來越少人關心純科技話題,整個科技行業用戶的忠誠度和閱讀數都在下降,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開始關注娛樂話題,科技行業的用戶和從業者也開始關注娛樂話題。如果不利用娛樂話題,僅僅枯燥地講科技行業的創業跟投資,大家就會不願意看。如今的品牌要利用一切的娛樂元素,讓品牌娛樂起來,才能引起關注。像斯巴達勇士、內衣女郎走在三裏屯大街上營銷的案例都證明了品牌娛樂化的趨勢。
(2)營銷的公關化和公關的產品化。
香港上市的科通芯城是做IC元器件B2B電商的商城,它顛覆了IC元器件的分銷,通過網絡渠道,傳達了類似IC元器件的京東的概念。科通在北京舉辦了“硬蛋智能硬件創業節”,是把本來花錢做的廣告變成一個硬蛋智能硬件創業節。因為大家都對智能硬件感興趣,自然而然就吸引了很多人,不僅如此,京東和360還投資這個活動,科通花了更少的錢甚至沒有花錢就達到了營銷的目的。
而後,科通成立了硬蛋社區,成立智能硬件創業者的社群,把單獨的節日產品化為網上的孵化器或者網上智能硬件社區。當你變成產品的時候,你鏈接的用戶就更多了。
如果不是因為科通芯城切入了智能硬件創業,IC元器件B2B電子商務商城的概念根本就不會引起普通用戶的興趣。因為硬蛋,大家開始會對科通或者對這個公司產生了興趣,好的產品才是最好的公關。
網紅綜藝《奇葩說》與品牌塑造
2015年,《奇葩說》第二季位列全網自製綜藝榜單TOP20,單期播放量最高可破1億,在眾多網紅自製綜藝中脫穎而出。截至2015年12月16日,2015年度全網自製綜藝新增26檔節目,總播放量高達63.06億次。相關人士透露,《奇葩說》第三季的招商金額已經突破了3億人民幣,節目的核心粉絲群達到1000萬人,已成為市場上競相爭搶的IP。據美邦公關媒介總監兼有範品牌總經理蔡敏旭透露,第一季冠名美邦的冠名花費了等值5000萬元的資源,而隨著《奇葩說》的爆紅,二三季的冠名費自然是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