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提攜的都提攜了,但是,百裏奚的老伴兒還一直下落不明,十分苦惱。

當初,百裏奚混到三十歲的時候才娶到這媳婦。那時家裏窮,百裏奚要出去打工,當老婆的就支持他,把門閂摘下來,劈作柴火,煮了家裏唯一一隻正在抱窩的老母雞,吃飽了送老公上路。(家裏沒了門閂,老婆獨守,外出打江山的百裏奚還真放心!)

老婆留守了幾年,拉扯著兒子孟明視,實在缺油少穿,就讓兒子牽著,流落去了秦國,給人洗衣服,她的廣告詞是:“別人洗不掉的我們洗得掉,我們洗不掉的別人也洗不掉。”洗了三十多年,突然聽說老公也被賣到秦國來了,又一聽,老公又跑了,再一聽又回來了,說老公又拜相了,升天了。

老婆子趕緊從水盆裏撈出像雞爪子一樣骨節畸變的手,在圍裙上抹了幾抹,拉著孩子,混進了百裏奚的家宅。老公家的崇宇芳廊,使她仿佛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般。再一看老公,比以前闊氣多了,肚子也大了,錦衣玉帶,一幫美女姣童給他打扇子呢。

老太婆遂操琴而歌:“百裏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即‘門閂’)。今日富貴忘我為!”連唱了三遍,回憶了當初送別百裏奚時刻,摘掉了門閂煮雞的情景(這是古代唯一一首詠“門閂”的歌)。

百裏奚一聽,非常愕然,腦袋嗡地一下,迅速展開內存,進行搜索,張開的下巴都收不起來了。可是搜索了半天,隻搜到了很多不堪回首的病毒。終於回憶起了當初的媳婦,立刻跑下堂,循著歌聲把這個老嫗找出來,正是自己三十多年未見的老伴兒,當初梳著烏亮辮子的女青年,如今已彎得像一隻老龍蝦。夫妻相見,百感交集,遂當場抱頭大哭,堂下觀者無不落淚。

哭完以後,老太婆勾籠著手,又叫兒子孟明視過來,快拜見你老爹,這是你老爹。孟明視也三十多歲了,但對爹沒印象,有點怕,囁嚅了半天,才沒把這位大官喊成“老爺”。

如今,百裏奚在秦國已經五六年了,秦穆公這時,就丕豹的問題詢問要不要幫忙伐晉去報仇。百裏奚說:“晉惠公殺掉那麼多大臣,自己還沒事兒,說明他還是得到國內不少家族支持的。丕豹從晉國跑了,晉國國內也就沒有您的內應了,那誰還能再趕走晉惠公呢?這事隻能以後再說了。”

秦穆公就找來丕豹,說:“你這個內應跑了,餓也沒辦法伐晉了。都怪你啊!”氣得丕豹一屁股住在秦國不走了。

兩年之後,秦穆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伊、洛的戎人在王子帶的勾引下進攻周襄王的洛陽(時值召陵之盟的八年後),齊國派管仲去說合戎人與周王,周襄王留他吃了下卿的大飯。下一年,晉國這邊卻吃不上飯了,晉國發生大饑荒,其實是連年饑荒(薦饑),倉廩空虛,民間絕食,老百姓肚子餓得都透亮了。看來晉惠公真是不受上天保佑。他這個“晉惠公”的名號還使人想起八百年後那個有名的“何不食粥糜”的傻子皇帝“晉惠帝”,隻差一個字。不知道晉惠公看著晉國饑民,問“幹嗎你們不吃肉粥啊”了嗎?

當時的山西主要吃小米,雖然也有麥子了,但是沒有石碾子,所以直接煮麥粒吃。到了漢代,受胡人影響才開始把麥粒磨麵做餅,不發酵的死麵餅叫“牢餅”,發酵蒸出的叫“炊餅”,即武大郎所賣的“饅頭”,直接下到開水鍋中煮的麵條,當時叫“湯餅”。而魏晉時期的“饅頭”,實際是麵餅包牛羊肉做成的祭品,接近於包子。

這些好吃的東西,山西人一概都吃不到了,晉惠公隻好硬著頭皮派大夫慶鄭到秦國去買糧食。

大夫慶鄭拿著錢跑了八百裏地來到秦國,秦穆公趕緊請他先吃頓飽飯。秦穆公請出國寶百裏奚大爺商量對策。泰國也是農業國家,它地處陝西中部,正是關中好地方,盛產穀子、糜子和桑麻。當然也有壞地方,陝北的三邊地區(定邊、安邊、靖邊)就很艱苦,是湖盆草灘,隻能放羊,是有名的“革命老區”,但這裏還不是秦占區。

百裏奚說:“天災流行,哪個國家都逃不出這幾率。咱多積點德,以後福氣大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