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夫人被楚文王帶到郢都,改當楚文王夫人,並且隨後給楚文王生了倆孩子,但是桃花夫人並不跟楚文王說話,很有徐庶進曹營的意思。王維詠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就是說她哩。但也不是一句話都不說。楚文王如果問桃花夫人什麼話,桃花夫人就回答,這叫作“對”,對答的意思,這種是有的。而開口說新話題叫作言,但桃花夫人從不主動開口先說什麼東西,也就是不“言”。

(鄙人一年前曾到河南去,特意繞到東南角的息縣,希望碰見那裏的美女。然而美女並沒有,沒有傳說中的桃花夫人,女孩們的牙齒倒是很白,光燦燦地笑看著我這個微凡的過客。)

息國被滅這年,公元前680年,齊桓公透過寧戚“說敗”背叛東阿會盟的宋桓公,並在次年與宋、陳、衛、鄭五國諸侯在鄄地會盟,於此號稱齊桓公始霸。

而這個時候,楚文王已經吞滅申、鄧、息,楚國地盤已有數百裏。

楚國還有個耿骨老臣叫鬻拳,脾氣很大,特講原則,有一次,他不知為什麼事,大約是廁所的燈應該經常關吧,去進諫楚文王。楚文王不聽,他苦勸,文王還是不聽。鬻拳急了,掏出匕首,揪住文王袖子,嚷嚷:“寧可咱倆都別活了,也不讓大王不關廁所的燈,而鋪張浪費!”楚文王嚇得直哆嗦:“好說好說,關燈關燈,關燈兮。”

鬻拳歎了口氣:“大王從善如流,真是楚國的福氣。雖然這樣,我劫持大王,死罪死罪!”說完砍下一隻大腳,抓在手裏。楚文王又驚又歎,趕緊謝過改正。

鬻拳因此也成了我國曆史上遭受刖刑的眾多人士之中,較知名和較早的一個。更早更知名的則是一個偏執性精神病患者“卞和”大哥,他弄到了一塊和氏璧,獻給了楚厲王,結果馬屁拍在蹄子上了,被砍了腳,到楚武王時不長記性又來獻,又被砍掉一隻腳,如今楚文王在位,卞和坐著擔架又來獻寶了。楚文王叫人剖開一看,果然是美玉啊,當即重賞卞和。這就是那“和氏璧”了。這個故事,大約是想說明找工作不要怕碰壁,反複多投簡曆的。

在楚文王滅息(齊桓公始為霸主)的五年後,楚文王第十五年,楚國又跟巴人打起來了。這些巴人是四川人的先祖,介時還在湖北地盤混生活。楚國人看他們來氣,宋玉不是說陽春白雪、下裏巴人嘛,“下裏巴人”多半就是罵這些家夥呢。巴楚交戰一直打了兩百多年,最後巴人一部分投降,一部分西遷入蜀,定都重慶,這是後話不說。

這一年,楚文王十五年,巴人又來進攻楚都江陵城(郢都)。

楚文王血氣方剛,按孔子的養生學說法,應該戒之在鬥,不過楚文王偏愛輕生冒險。他親自領兵出城去應戰巴人,結果戰敗,自己還負了傷,隻好往城門敗逃。到了門下就叫門,傳達室值勤的正好是倔老頭鬻拳,這個獨腳大夫因為殘疾,被安排在這兒守城門呢。

鬻拳站在城頭,冷冰冰地問:“大王回來得好,可是勝利?”

楚文王抱著腦袋說:“輸咧。”

鬻拳說:“先王以來,俺們楚國攻無不勝,敗軍之將,沒有臉進我這城門。”於是硬把楚文王鎖在外麵。

楚文王沒辦法,巴人又跑沒影了,就整頓人馬,往北去打黃國(河南潢川)。不翻本就不回家,楚人的九頭鳥精神就是這麼培養起來的。

楚文王親擂戰鼓,在碏碚陵把黃人殺得雞飛狗跳,不料回國的路上,因為傷情轉重,就病倒於軍中了。楚文王的病情迅速加重,說了一宿胡話,終於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