妣列生了倆孩子,老二叫麗季,結果生麗季的時候難產,旁邊的巫醫一陣忙活,給她來了個剖腹產——但是剖的位置不太對,從肋骨那兒剖開了(這就帶點神話色彩了),但終究還是把孩子生出來了。但是媽媽妣列受不了這一通折騰,產後就死掉了。巫醫就拿荊條在妣列的肋部傷口處縫紮起來。荊和楚的意思一樣,都是指荊條,所以,妣列生出的後人,就稱為楚人了。這是楚人一詞的來曆。所以這一羋姓家族,自此有了“楚”的稱號。
妣列難產,但還是生出了二兒子麗季,麗季又生出孩子,孩子又生出了兒子,起名叫熊繹。這時候已經是公元前11世紀初的周朝初年了。
這時候熊繹帶著族人待的位置是荊山,荊山位置在湖北省西北部,襄陽市南的南漳縣地區,漢水上遊西岸,地勢巍峨陡峻。漢水從南向北穿越湖北省,在湖北省南境彙入橫流的長江。
熊繹待在荊山,實在窮得要命,他給自己蓋了個房子,因為可能是大房子,他需要殺頭牛來祭祀這大房子。可是他連牛都沒有,就半夜去鄰近的都國(湖北西北部宜城縣地區)人那裏去偷。偷了頭小牛,又怕被主人發現,就趁夜把牛殺了,祭祀用了。後來楚人搞這種祭祀時,就一定要在夜裏。
這時候的楚人已經建成一個國了,具體什麼時候建的不知道,可能已有數十百年了,在周朝以前就有了。熊繹這時候正是周朝初年,此時,他的這個楚國又得到了周成王(周公輔佐過的)的承認,並且確認了他的楚君的地位,但是給的名號很低,是子爵,就叫他楚子。並且他還要給周成王上貢。
可是這時的楚子熊繹恐怕隻有幾十裏地盤,而且又是山地,地處偏僻,生計艱難,文化落後,自己窮得祭祀的牛都沒有,怎麼上貢呢?於是楚子熊繹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就是推著柴車,穿著破衣裳,在草莽山林裏跋涉,砍些桃木、荊條,上貢給周成王,作為製作弓箭的材料。
“篳路藍縷”就成了一個成語,正是楚子熊繹帶著楚人上山下鄉,在荊山開荒砍樹,以養活自己和上貢天子。篳路,是用荊山的荊條編成的柴車(路是車的意思),藍縷就是這些楚人先民們破破爛爛的衣服,夠清苦的。因為地僻民貧,荊棘叢生,所以楚人雄悍,跟同時期希臘城邦斯巴達人有一比。所謂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楚人剛勁,有倔脾氣,是個敢於玩命的民族。
楚人砍著樹推著車走出荊山山地,沿漢水向南一百多公裏,終於看見風吹稻花香兩岸的萬裏長江,一下子就抱定了這條大姨河再不肯回山裏去了。楚國遷到長江岸邊。
吃著長江魚喝著長江水,沒完沒了地兼並,楚國把周鄰小國都劃拉進自己版圖,到了熊繹五百多年後的楚成王當政時(就是與齊桓公對峙召陵的那位),他們已經達到了“楚地千裏”。基本控製了漢水平原。隨後楚國繼續向河南、安徽擴張,經過春秋中後期,到了戰國中期時,楚懷王又攻滅越國,據有了江蘇、浙江。楚國就此達到“地方五千裏,帶甲一百萬”。總的來講,楚國為國八百年,開疆五千裏,襟帶整個長江流域,中國的統一有一半是由楚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