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的戰車在離支戰場大獲全勝,經過調整補充之後,乘勝追擊,將山戎餘部轟到盧龍縣地區的孤竹國。
孤竹國大約是從前商朝時的封國,武王克商時兩個養老院出來的伯夷、叔齊先生,老家就是孤竹的。他倆本是孤竹國國君的兒子。老國君更喜歡小兒子叔齊,於是老國君臨死,命叔齊即位,但叔齊覺得普天之下最賢的人莫過於他老哥伯夷,就讓位給伯夷,伯夷卻認為四海之內最賢的人莫過於他老弟叔齊,就非不接位。兩個天下最賢的人互相推讓,覺得華北之大,已容不下兩個並世賢人了。於是他倆就一起出逃了(這有點搞笑,逃什麼呢,又沒人追。可能是被自己的偉大給嚇跑了吧)。
倆人聽說陝西的周文王善養老,就投奔那裏了。放著國君不幹,去陝西吃閑飯去。
就這麼兩個人,司馬遷還放在《史記》列傳第一篇去大書特書。伯夷、叔齊罵周武王以暴易暴,司馬遷也討厭漢武帝老遠巴巴地去打匈奴,不敢當麵誹謗,所以他就大誇特誇伯夷、叔齊。
兩個大賢人都撂挑子了,孤竹國沒多久就被山戎占領了,日漸山戎化,一直到春秋時代。
孤竹國的君長跟潰散下來的山戎離支幫開了個會,經過分析,認為這裏僻遠,山路崎嶇,此時又是冬天了,齊軍戰車不適合進來,齊軍應該打完離支就回去了。於是整天吃吃喝喝,不加戒備。結果,齊國大軍還是來了,一路懸車束馬,征服了山路艱險,突然出現在孤竹家門口,把毫無準備、倉促應戰的孤竹軍殺個大敗,陣斬孤竹君長,把山戎孤竹幫和離支幫又狠狠地胖揍了一頓。
這場殺戮,終於為山戎人民減輕了人口膨脹造成的糧食壓力(戰爭的好處就是這個)。減員後的山戎人又過上了優哉遊哉的田園生活,繼續打秋千,然而山戎民族的生命周期,也至此進入頹敗階段。
此外戰爭也可以打通地域間的文化交流,大約山戎人看了齊國的馬車,可以模仿搞個驢車吧。
(北京龍慶峽附近有山戎遺墓群,齜牙咧嘴,值錢的陪葬品都給附近人民偷光了,隻有青銅的箭鏃還在,箭鏃已經是三棱形,帶倒鉤,很先進,射進去,能拔出好幾兩肉。這種三棱形的箭鏃,是戰國時代的模式,春秋時代是扁體的,可見山戎人到戰國時代還活著呢。)
齊軍回國的路上又遇到了危險。
山戎地區往東南不遠有一片旱海。那裏百裏無人煙,一片砂磧地,動不動就刮目前北京那種沙塵暴,進去任誰都會迷路,是個野鳥都不下蛋、野豬都不拉屎的所在。
齊桓公軍隊是春天出發北征的,回去的時候已是冬季,冬春景物,風格殊異,於是大軍回國路上就迷了路,錯走進這一片旱海。
車馬漸漸深入旱海腹地,外麵的精彩世界拋在腦後。齊桓公在野獸骷髏和迷天黃土之中轉悠了三天三夜,天昏地暗,鬼影憧憧,並且他發現好像氧氣也缺,打火做飯,火苗隻有拳頭那麼大,藍幽幽的。齊桓公也沒耐性了,在毛骨悚然的大風裏邊,齊桓公扯著嗓門喊管仲:“仲父——啊,你讓大夥整天跑,這是幹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