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張儀欺楚(公元前313年—前307年)(3 / 3)

韓國人知道宜陽要塞是秦人出關後的第一個打靶場,被洛水和熊耳山包依,這裏以前也確實戰火不斷,所以韓國人屯兵“材士”十萬在宜陽城內,相當於現在十個師,都是精銳的常備軍,城裏小米可以支撐數年吃不完,專門等著別人來圍攻。並且韓國相國公仲帶著二十萬兵來救。

楚懷王三年前戰敗和秦國講和了,此時則派上柱國景翠北上支援韓國,目的是趁機把韓國拉到自己的陣營,以加強本國對諸侯的戰略優勢。

景翠是從前藍田大戰的總指揮,領大軍駐紮在宜陽城外的山上,隻是搖旗呼應城裏的韓國守軍,威嚇進攻的甘茂部隊,但並不出一招一式。

這種消極救援也一如從前齊、楚救被魏國龐涓圍困的邯鄲一樣,晚救可以獲得更大的戰果和收取韓國更大的感激。而如果現在就出擊,等於是代韓國受過,而且韓國出於自保,可能會轉嫁災禍,投降秦兵,誘惑秦人一起攻楚兵,戰敗楚兵後導引秦兵南下去楚國搶地盤(以自保韓),所以景翠就觀望不戰。

這邊,甘茂已經開攻了。甘茂猛攻宜陽五個月未能攻下,死傷眾多,攻守之戰異常慘烈。甘茂親自坐鎮,眾將身先士卒,雲梯一次次被推倒,城下的屍體橫七豎八,殷紅的鮮血浸透了城牆外十幾丈的土地。

這樣打到下一年,公元前307年,秦國國內的流言碎語通過右丞相樗裏疾等人的嘴,傳到秦武王禦前了:“甘茂玩寇於外,勞而無功,人馬盡折,快讓這個笨蛋撤回來吧!”

秦武王發印書召甘茂。

甘茂可不敢回去,回去不得讓我給這幫白死的秦兵償命啊,趕緊回信說:“息壤!息壤!”

秦武王想起息壤的盟誓和曾媽媽爬牆的事了,大悟,反倒從國內動員大批武裝,接濟甘茂。秦武王這麼做,也是因為唯獨自己要打韓,若打輸了,在國內沒麵子。

甘茂在前敵也急了,這一天早上,約束大兵,連敲三通鼓,但是士卒都已經又怕又疲敝了(此時楚軍可以出動了),士兵全站著不動,不肯攻城。形勢非常危急,如果景翠從山上衝下來,秦軍就完蛋了。甘茂急了,覺得國家定的斬首獎金提成政策標準還不夠高,就掏出自己的私人積蓄,在戰地發放股票,回國可以到我們家兌現黃金。秦兵這才來了精神,為了拿到股票,手持銅鑿,疾衝到城下,揮動猛擊,擊兩錘子就迅即離開,跑到大隊後麵領一張股票。另一個人立即跟上,故伎重施。就這樣一點一滴地硬啃,城牆慢慢鬆動,洞口越來越大,漸漸能容納數十百人。宜陽城上的人也不閑著,澆開水、潑沸油、砸人糞、射箭石,秦人踩著死屍,終於鑿穿基礎幾十米厚的城牆,衝殺進去展開巷戰肉搏。此次戰役,為了使秦武王進洛陽一窺周室,韓軍死亡六萬人,秦軍傷亡應該也毫不遜色。

景翠的楚國兵趕緊趁火打劫,趁著秦軍、韓軍兩敗俱傷,作勢要衝擊秦軍。秦人恐懼,把上一時期“丹陽、藍田戰役”追擊齊國人時所解圍的魏國煮棗(山東東明,解圍後就歸了秦國),劃給了楚國人,以賄賂景翠,使之閉上兀鷹食腐的臭嘴,反正這個城也遠離秦國本土,楚國人占領了,隻能增加與魏人的矛盾。

景翠的保守救援,也是因為自忖不能扭轉形勢,因為秦武王為了爭麵子,必拔宜陽不可,那麼楚軍隻在最後做個救韓而衝擊秦軍的樣子,使得韓國感謝自己,又能撈到好處,也就夠了。這次救韓,也說明楚自藍田敗後,與秦是非結盟關係。

倒黴的韓國人丟了宜陽,但是隨後還是不敢中止秦、韓連橫,因為韓國先王們的墳,就在宜陽附近的平陽,一旦叛秦,秦軍必跑過去挖墳。所以韓照舊請和,追隨秦國。

古代有許多大力士,夏桀能拉直銅鉤,手搏熊虎,商紂王倒曳九牛,扶梁換住,吳王僚的兒子慶忌能陸地行舟。由於有領導人帶頭,舉重運動就蓬勃發展起來,“翹關”和“扛鼎”就是當時舉重練力的體育項目。

翹關就是舉城門上的大木門栓,扛鼎就是舉燒飯的大鍋子。哈哈。說起來也許不信,“翹關”的祖師爺卻是孔子。按理說,儒家的含義是柔順、懦弱,知識分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但那是進化到後來的。在春秋時期,文武不分家,士人讀詩書,也練六藝,體格也仿佛武夫(比如子路,但不包括顏回),戰國文武也不夠涇渭分明,張儀算是文官,也帶兵,甘茂算是武官,也蠻舞文嚼舌的。

孔子小時候幹過髒活累活,又從他爹那兒繼承了舉城門的基因,所以也喜歡“翹國門之關”,就是諸侯國都城門的大門栓。一般城門四五丈闊,門栓合抱粗,幾十斤重,一頭搭在城門上,另一頭單臂舉起(像手托炸藥包那樣)。孔子確是個舉重的大力士,《呂氏春秋》《列子》等書都說他力能翹關。

扛鼎就是在兩個鼎耳之間穿一根杠子,兩個人把它抬起來,牛氣一點的呢,就一個人兩手提杠把鼎舉起來——因為比杠鈴肥大別扭,身體很容易失去重心而前傾。

秦武王手下三個大力士烏獲、任鄙、孟說,一看名字就是發怒吐氣,聲震天雷之輩,因為力氣大而拜為高官,平常有空就陪著秦武王角力。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第五年,以戰勝者身份,在右丞相樗裏疾一百輛戰車護衛下,出鹹陽,經越左丞相甘茂剛剛拔取的宜陽,進入大周洛陽,要一窺周室了。

洛陽有什麼好看的呢?洛陽的女孩比較好,就是上文張儀也向楚懷王推薦的:鄭周之女,細腰雪膚,粉白黛黑,燦若神仙。黛黑倒不是說她們是黑人姑娘,而是指青黛蛾眉,就是用青黑色的植物顏料來繪畫眉毛。從前春秋時代的美女以“鄭衛之姬”最負盛名,鄭國就是現在韓國占領區,而周的洛陽被韓國國土包圍著,也屬於美女聚集地。

韓國有了這麼多美女,就為國家創彙,上等“韓娥”的身價是三千斤黃金一名,諸侯都買不起,唯獨秦國能夠支付。這真是“千金小姐”了。

秦武王到洛陽來還為了看鼎,就是那個問都不許問的傳世之寶,大禹鑄就的九鼎,經過大周朝三十七代天子,現在傳到了“慚愧之王”周赧王的手裏。偉大的周赧王也是周朝的末代天子,現在剛剛即位到第八年,後麵還有五十多年,後麵他還準備把鼎賣掉還商人的高利貸,以維持王室開支。等最後鼎賣完了,他還要爬到台子上躲商人的債,從而創造了“債台高築”的美好成語。

即便到了這樣的沒落時期,周王室內部也沒忘掉窩裏鬥,五十多年前,兩個小王子爭玉璽,就分裂成西周、東周兩個小國,分別號為西周公和東周公,東周在成周(今河南洛陽以東四十裏的“周漢魏故城”),西周在王城(今河南洛陽市內的王城公園下麵)。周天子就依附著這兩個小國,時而在東周,時而在西周,跳躍著過活,好比大爺、二大爺兩家輪流奉養老奶奶。

秦武王到了東周洛陽,有沒有見到正龜縮於此的周赧王,有沒有染指寶貝周鼎,沒有記載,但他確實摸到了一隻龍文赤鼎。

秦武王帶著力士孟說,在洛陽宮殿區裏兜風,孟說本是山東大漢,以力氣聞名,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虎狼倒要躲避他,至少老牛要躲著點他,因為他能按住成年公牛,兩膀一叫力,硬生生地把牛角從牛的大腦袋上拔出來!真是生猛可畏。

孟說指著龍文赤鼎說:“大王,這個還不錯,比咱們在秦國扛過的大,硬實。”

旁邊的周王宮導遊說:“這個鼎好,火紅色的,鎏金的龍紋,就是沉點兒,自從鑄造落成,從未移動過。”

秦武王力大無窮,但性格內向,不言語,低著頭繞著鼎走了半圈,嘟囔道:“夠意思嘍。杠子!”

導遊一揮小旗兒:“請大王移動尊貴的腳趾,跟我到前邊參觀玉石的編鍾,這是楚國的工匠……”

孟說不理導遊的話茬兒,把預備好了的杠子順過來,橫穿過兩個鼎耳,又往大手心吐兩口唾沫:“我先試試!呸!呸!”孟說騎馬蹲襠俯下身來,猛地握住杠子當央,狠狠喝叫一聲,起——!鼎底懸提,連著陳年的苔蘚,離地約有半尺,孟說試圖再起,卻難提高一寸,牙筋肉撕成一道道的,腿肚子直哆嗦,隻好原地放下。

秦武王嘴角撇了一下,帶著半絲笑,眼睛打量著大鼎,像喝多了的人瞄著桌上的空酒瓶,不知他在尋摸什麼。秦武王把外邊搗亂的衣服和玉佩脫掉,勾起手指示意舉重助理,撤掉木杠。兩個舉重助理趕緊把木杠撤掉,發現它已經壓彎了,觀者無不咋舌。秦武王氣運丹田,舌尖兒頂上牙膛,虎俯龍踞,彎腰大手分抓,緊緊攥住左右兩隻鼎耳,使盡全身力量,丹田一叫力,給我!開——!謔!竟把大鼎整個抓舉起來,直接翻轉,鼎口扣著舉過頭頂,雙臂力扛龍文赤鼎,千斤若羽,觀者山呼般地拍起巴掌來。

導遊張口結舌,眼睛瞪得像大玻璃球,從來沒見過這個陣勢啊,秦國人真……真是天底下什麼樣的人都有哇!今天算開眼了,老天爺,趕緊舉照相機抓拍。[注釋1]

秦武王屏著氣,咬著牙,咧著嘴,發出鼻音的悶雷滾動,雙臂支撐著舉到極至的頭上大鼎,擺出pose,讓導遊拍照。突然間大事不好,就見秦武王兩眼發直,嘴唇發紫,目眥盡裂,雙睛流血,可能是氣湧丹田渾身亂竄,岔了氣了,兩手緊跟著就是一含糊,鼎撲通一下直墜下地,在砸出一個隕石坑的同時,秦武王大叫一聲:“啊呀痛也——!”小腿被巨鼎壓了個九十度折斷,登時昏厥過去。

大家全嚇傻了,明白過來以後,孟說趕緊背起秦武王直奔館舍,秦武王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兩眼還是流血,小腿粉碎性骨折,要是扁鵲還活著,那該多好啊,秦武王的身體,漸漸失去了活力。“有些事真的來不及,回不去”,孟說抱著秦武王,“我留著陪你,強忍著淚滴,你臉在抽搐,就快沒了力氣。”最後的距離,是秦武王的側臉,倒在孟說的懷裏,“淚水在,戰壕裏,決了堤……”(周傑倫《最後的戰役》)

洛陽的天色低沉鬱靜,若有所思的很,飄下細針的雨毛,落在靜靜無人的館驛區,秦武王的遺體,在威儀的遊車和一百輛戰車的白衣護送下,怎麼來又怎麼走地離開了他向往的雖死無憾的洛陽。

秦武王雖然死了,但他給我們留下了“拔山舉鼎”這個成語,成為舉重運動的先驅,當然“拔山”是指項羽大哥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項羽是楚國人,這時候他的先輩們,正奮發而有所作為。從前,楚人失去了漢中,又絕望於商於,喪城於中原南部的鄧城和召陵,楚國西北方向江山變色。

楚懷王為了雪恥,就向東發展,想從安徽東進,吞滅江浙。正好,秦武王絕臏而死,秦國幼主即位,異母弟兄又覬覦王位,無暇顧及關東諸侯,給楚懷王東征越國創造了絕好的機會。而越王無疆同誌,腦袋上紮個朝天小辮,是勾踐的六代孫,此時正送上門來,飛蛾投火,受齊國人慫恿,愚蠢地去進攻楚國,被楚懷王反擊,大破越軍,殺越王無疆,攻奪越國所有領土,含越國一百七十年前占領的吳國地區。

楚懷王能夠在萬念俱焚的情況下東收江浙,要感謝秦武王失敗的外交戰略。秦武王驅逐張儀,一改張儀連橫韓、魏政策,兵出三川,死攻中原,以窺那個害死人的周鼎,天下權力的神聖象征,導致楚國減壓解放,在從容的喘息中五年謀劃(他在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的公元前311年,就派出臥底特務召滑,潛入越國,煽風點火,助長越國的內亂),這樣謀劃準備了五年,終於在如今秦武王死去,新君年幼即位不穩時(公元前307年),反擊無疆的挑釁軍,一戰而吞滅了富饒的江浙地區,從而使楚國成為了長江中遊、下遊沿岸的巨大水怪——大鱷魚。

楚國成為縱橫五千裏的超級大國,長江中下遊,漢水淮河流域得到統一。楚國疆域東達東海,東南及台灣海峽,南有洞庭、蒼梧(湖南、部分廣西),北包中原陳蔡,西含巴蜀以東的三峽(巫郡),西南有黔中(貴州、雲南一部分),時人譽為“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栗支十年”。

楚懷王給自己翻出來一些本錢,吞滅越國,一舒漢中、商於之怒啊,可以算作“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啦,或者叫拆東牆補兩牆。楚國采用越人製越的方針,讓越王遺族以楚國國土內的封君形式,管理江浙故地,一百年沒有動搖,直到被秦始皇消滅,也算是武功彪炳了!

秦武王愧疚而短暫的半生,最後終結在鹹陽郊外的陵墓裏,和他爸爸秦惠文王並排埋著——現今的周陵中學北邊,學生們常來那裏背單詞兒。不過這個地名卻是起錯了,因為這兩個陵是秦陵,不是周陵。當初古人一直以為這兩個陵是周文王、周武王陵,所以稱此地為周陵。其實周文王、周武王的時候還沒有起墳頭的習俗呢。

而扛鼎運動的另一位先驅孟說,由於攛掇主子舉鼎有罪,回國後被全家問斬。

一朝天子一朝臣,記得秦孝公死的時候,是商鞅倒台,秦惠文王死的時候,張儀倒台,秦武王死而秦昭王繼立以後,甘茂——這位來自安徽鳳台的客座將軍,也要倒台了。看來,所有這些外籍成功人士在秦國,富貴不及終身。外籍顧問就像醫生,既希望請他來幫忙,又巴不得他早一天離去。

甘茂遭受右丞相樗裏疾等王族成員讒害,已經不止一天了,宜陽大戰時就開始了,借助曾媽媽跳牆的故事以幸免,但秦武王一死,新的幼主——秦昭王,就由著親戚們說他了,當地大家族根深葉茂的勢力攥成拳頭,把甘茂這樣的單職工家庭,一拳擊碎。

甘茂一看形勢不好,為了避免像商鞅那樣鬧個車裂,就來了個“金蟬脫殼”。當時,秦武王死後,同年,秦昭王就叫甘茂去攻打河東地區的皮氏邑,這裏屬於魏國,是魏國所剩不多的東馬蹄版圖上的一個點,位於今山西河津市,是從陝西渡過由北向南流動的黃河進入山西的重要渡口,附近有黃河龍門。

甘茂帶著兵,渡過由北向南流動的黃河,進入山西就亡命而去。秦軍攻打魏國皮氏的戰役,也隻好作罷。等於是在攻韓之後,又攻魏,對著自己的兩個盟友下手。

甘茂一直往東跑,越遠越好,想跑到齊國去,因為隻有齊國人跟他沒有疆場血仇。半路出了函穀關時,遇上一個縱橫家,能把黑白顛倒亂說的大說客蘇代同誌(蘇秦的大哥)。蘇代曾經替燕王噲出使齊國,如今已經頗有名頭了。甘茂攔住他的車子,說道:“打擾一下,請問您聽說過江上處女的故事嗎?”

蘇代一聽處女,就來勁了:“沒聽說過啊,怎麼了?”

甘茂說:“江上的處女,是一群女孩,其中有一個窮家的女孩,名字叫灰姑娘,家裏窮,晚上沒法點蠟燭接著紡織。她就對村長閨女說,我沒錢買蠟燭(當時的蠟燭裏邊還加香料,一燒滿室生香),而你們家卻光明多得眼花繚亂,能不能讓我過來晚上紡織,你分給我一些餘光,卻無損你自己一絲一毫,我可以每天替你們家掃掃地啥的。村長家的處女,想了想,覺得話也有理,就答應了。我甘茂,得罪於秦國,懼禍而遁逃,天下無所容身,如今困頓不堪,老婆孩子都不知在哪兒,以前積攢的家私,宜陽大戰都發給軍士們了,願請您借我一些餘光。”

這就是“借光”的來曆,翻譯成英語叫Excuseme。

蘇代就是好事之徒,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最愛攬事,沒事還要生事。於是進函穀關,到秦國,對秦國當權派魏冉說:“甘茂,非常人也,三代重臣,函穀關內外山川地形,他都了若指掌。他如果去齊國,對貴國可是不利啊!”

“那將奈何?”

“不如拿高官厚爵誆他回來,再軟禁住。”

於是蘇代拿著給甘茂的委任狀又跑去了齊國。這時候甘茂已在齊國了。齊宣王聽說甘茂被秦人再次聘為上卿,禁不住蘇代忽悠,也同階級聘他。甘茂就在齊國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甘茂此人多智。他在秦國的時候,有楚國使臣來訪,談判時候咄咄逼人,理論水平極高,也有楚國使臣來訪,說話坑坑哧哧,糊塗絮叨。甘茂建議秦王說:“對於那些有能耐的來使,我們盡量拒絕他的要求,使他談判失敗,回國得不到重用。而那些荒謬使臣,我們偏答應他的要求,使他回去因功升官,在楚國當道,害死那些賢人!”

甘茂之智常如此,他的智商隔代遺傳給了他的孫子——大名鼎鼎的甘羅,十二歲即拜為秦國上卿。

[注釋1]隻有把鼎口倒扣著才能徹底舉起,孟說提拉的辦法,身體很容易失去重心而前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