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勾踐吞吳(公元前496年—前473年)(2 / 3)

倆人算了一卦,發現霸王的征兆出現在東南方,於是拋棄了官職,相邀來到吳國,但是感覺伍子胥在朝中勢大,自己難有作為。於是相邀離開吳國,來到了越國。

越國也並不好混,當時的越國大權臣名叫石買,能言善辯,向越王勾踐進言說:“賣弄風姿的女子不講貞節,自我誇耀的士人不守信用。這種周遊列國的賓客,自己找上門來,大概不會是真正的賢人。如果是和氏之璧,誰都會不爭價錢地求取的,可是這倆爛貨,周遊諸侯卻得不到任用,可見沒有真才實學,希望君王明察。”

文種因為以前是當官的,而且是在文明先進的楚國當的官,於是很快得到一個差使,但範蠡因為有抽風的前科,越王不願意用他,隻好在楚、越一帶閑遊。

文種於是對越王勾踐說:“從前晉國農貿市場裏有一個小偷,自薦求用,晉國就任用了他,結果戰勝了楚國;伊尹老遠背著炊具來到殷都,也輔佐成湯奪取了天下。有才智的人,君王選拔他們時並不考慮他們來的路遠路近,這就叫作求全責備的帝王必定亡國。《易經》上說:‘超越世俗之才人,必有不能適應世俗的毛病’。建立大功勳的人不拘泥於世俗的見識,掌握大道理的人不必聽眾人的議論。”於是範蠡也被錄用。

於是,在這一對兒好朋友的“王霸之術”輔導下,勾踐蒸蒸日上,沒幾年時間,就發展到了國破家亡、投降為奴的地步。嗬嗬。在公元前494年,勾踐帶著石買、文種、範蠡等人發兵進攻吳國。石買是全軍總指揮,一路上斬殺無罪的士卒以立威,鬧得人人自危,毫無鬥誌,最後在夫椒山戰敗,被夫差一路追趕。敗逃途中,勾踐被迫殺了石買以安軍心。石買就這樣完蛋了,範蠡和文種的地位方才隆起。眾人一直敗逃到會稽山,文種求和,終於夫差允諾,範蠡陪著勾踐來吳國當勤雜工了。

這範蠡的確是傳奇人物,他不但善於談天氣預報,而且能掐會算,還懂點醫學。入吳三年時,他聽說吳王連著三個月壞肚子,就算了一卦,告訴勾踐說:“大王,卦象顯示,到‘己巳’日,吳王的病就會好的。我們隻要再嚐一下他的糞,看看它的顏色,跟他一說己巳日病會好,他一定會心存感激的。”

“範大夫,你不遠千裏來到越國幫我,又為了我,拋家舍子,到吳國來受罪,還要嚐糞,我今後怎麼感謝你啊。”

“不是啊,大王,我是說讓你嚐糞啊!”

“啊——?”勾踐趕緊一捂嘴。

第二天,勾踐請求吳王召見,走到吳王臥室門口,仆人正端著吳王的大小便出來。勾踐趕緊下拜:“稍等,請讓我嚐——嚐一下大王的便溲[注釋5],看看病情凶吉。”隨即就用手捏了一點兒糞樣,放在嘴裏,人工化驗了一下,然後麵帶喜色地撲進屋裏。

“大王,下臣勾踐恭賀大王。您的貴病,到‘己巳’日就可以好了。”

吳王夫差臥在床上,有氣無力地問:“你何以知道?”

“大王,下臣勾踐曾經向‘聞糞者’學藝,糞的色味必須和時令節氣相順。我剛才私下嚐了大王的貴糞。”

“怎麼樣?”

“味酸、又苦、又辣,正好和春夏之交的時氣相符,是以斷定大王己巳日痊愈。”[注釋6]

人在病中就比較脆弱,吳王夫差大為動情,衷心讚歎道:“勾踐,仁人也。”

(“聞糞者”也是當時一種行業嗎?也為了種地施肥嗎?)

據範蠡回憶,自從嚐了糞以後,勾踐就開始口臭。範蠡為了怕勾踐自卑,就讓左右的人都吃岑菜,當時還沒有大蔥,而岑菜這種植物葉子,天生有一股糞味,跟榴蓮差不多。於是大家滿嘴都是這個味,誰也別說誰了。

鑒於勾踐忠心耿耿,關心吳王不惜嚐糞,到了細致入微,無以複加的地步,並且越國連年向吳國奉送珍奇玩好,越國國庫空虛,但君臣麵無恨色,實在是思想改造非常成功,於是吳王夫差在公元前492年己巳日,如期病愈以後,讓勾踐搬出石窟,並擺下酒宴,招待勾踐,隨即送勾踐回國。

公元前492年的夏天,合計在吳國掙紮三年,當了三年勤雜工,熟練掌握各種馬具的清洗和安裝方法之後,勾踐夫婦“學成歸來”。吳王夫差親自在南門外送行,拉著勾踐夫婦的手,送他們上車,範蠡駕駛著,千恩萬謝地辭別了夫差,回奔山清地秀,夢牽魂繞的祖國。

越國的百姓聞訊歡呼,群臣祝賀,勾踐要繼續擔任越國的領導職務,領導越國人民,做好吳國的附庸了。

勾踐借“糞遁”回國以後,大夫範蠡又發揮他的建築特長(這家夥文、武、工程、藝術、財經、流通、天文、占卜一身兼備),修築了會稽山下的新都城。範蠡苦心運思,築大小兩城。大城又稱蠡城,周長二十裏,比蘇州的“吳王闔廬大城”小一半,有陸門三,水門三(西北角無門無牆,表示對吳國不設防,心扉洞開)。小城周長三裏餘,設陸門四,水門一,有“勾踐小城”之稱。小城是王族住的。[注釋7]另外,當時諸侯國城很多還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三個城呈“品”字形或兩個城一大一小並列,可以互為犄角,利於守禦。

勾踐以文種治理國政,開墾田疇,獎勵生孩子,輕斂薄賦,減刑省罰,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受到遠在四百裏外吳國領導人的肯定。夫差很快發來嘉獎電報,恢複勾踐對越國原80%領土的統製權,勾踐大喜。夫差是把勾踐當成中央下派地方的幹部來支持對待了,讓勾踐料理好南邊的事物,每年春秋兩次進貢,然後夫差可以安安心心地經營北方中原。

勾踐為了向“中央”表功,特發出國中男女,人山采集葛藤,漚製抽絲之後,紡成葛布(比絲還薄,透氣性比絲好,適合夏天穿,染色之後也很漂亮),合計十萬匹,以及蜂蜜九大桶,狐皮五雙,造箭的竹子十船,獻到吳王那裏。[注釋8]

吳王立刻賜給勾踐諸侯旗幟的羽毛,諸侯的幾杖。兩國人民歡欣跳躍。

勾踐這個人,是短性子,也就是說比較任性,易於反複。當初一即位,就著急打吳國,導致被囚三年;在吳國的時候,也許他是誠心臣服了,對吳國像親爹似的;哭喪著臉,諂著笑,裝了三年孫子剛回來,過了沒兩年,就又還陽了,又猖狂了,又要你死我活了。

勾踐遂召集眾臣,痛罵了一頓吳國,然後要求討論戰鬥方案,征集大家策謀。

他下邊的人不像他這麼任性輕率,大夫逢同說:“國內稍微剛有點兒殷實,立刻整頓軍備,鋒芒畢露的話,恐怕會驚動吳國,那我們就大難再至了。鷙鳥將要搏鬥,必須低飛收羽,聖人將要造反,先應該裝出和順。”

範蠡和大夫苦成也勸。勾踐隻好稍安勿躁,接受文種的六條外交方略。

第一,祭天,討老天爺喜歡(君權神授嘛)。

第二,賄賂吳國的君王、大臣。

第三,高價收購吳國的大米、糧草,挖空吳國,而自己偷著儲備糧食。

第四,贈送美女,擾亂君心。

第五,進獻能工巧匠和深山大木,促使吳國建造華麗的宮殿,使他消耗民力(那時候搞點兒土木建築就可能累得民生凋敝,現在搞個登月計劃也無礙於經濟民生,時代是不同了啊)。

第六,扶植吳國的阿諛奉承之臣。

總之,文種的這些主意都比較“下作”,都不是軍事對抗,而是進行政治經濟幹擾,拖對方領導幹部下水,拿糖衣炮彈腐蝕對方的精神,即便現代國際間也不多用這些“損招”,用多了,難免搞得自己臭名昭著。文種後來不得好死,宜也。(這些“損招”對一個民族和地域的損害,比幾場戰爭還要來得消極,春秋時代以前,一直沒有這種打法。而文種這樣能對敵人用欺騙的手段的人,往往也會令主子懷疑他自己的忠誠性。)

夫差果然中計,據說他在靈岩山上修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能遠望二百裏。為了修建這個東西,木材堆積如山,以至堵塞河道(隨後這裏得名木瀆),消耗民力頗大。(如今,兩千五百年後,這裏成了遊人遊蕩的地方,著名旅遊景點有“吳王井、玩月池、琴台、硯池、西施洞”,都在靈岩山,但估計都是後人修的,不是原裝了。是後人的生財之道。)[注釋9]

與此同時,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所謂“生聚”,就是生孩子和攢糧食。關於生孩子,勾踐采取獎勵生育政策,老男人不準娶少女為妻(以免資源浪費);男二十歲、女十七歲還不結婚的,父母要受罰;婦女臨產要報官以便醫官去照顧;生了孩子的家庭由國家給獎:生兩個的官府給養一個,生三個的政府給雇奶媽,生一個男孩,獎勵一隻小狗,生一個女孩,獎勵一個小豬。於是國家建設卓有成效,越國人家裏滿院子爬的都是小孩兒和豬崽。關於攢糧食,越國根據天氣預報,合理種收,還嫌糧食積得不夠多,派人跑到吳國去哭窮,說糧食絕收,人民饑乏。於是,好心人夫差就像供兒子上大學的爹似的,又撥出大量新粟借給越國。越國君臣趕緊把糧食存在庫裏,偷著大樂。

另外,鑒於勾踐是個短性子,對待過去他的事情,不論是別人給他的恩德還是侮辱,撂了爪就忘,翻臉就不認賬,吃飽了就罵廚子,挨了打就忘疼,為了克服這個毛病,讓屈辱的曆史銘記在心,勾踐在眾大夫的督促下,有意識地進行了“勵誌”訓練,加強恒心和意誌力訓練。

他臥薪嚐膽,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夜裏不許睡覺(困了就拿蓼草紮自己的眼睛),冷了不許生火(拿涼水往腳上潑),冬常抱冰,夏常握火,使勁折磨自己。

文種的六大“損招”中最傳為“美談”的,那就是培養了“西施”這一國家級美女,獻給吳國,以消弭吳國君主的革命意誌。

西施是春秋四大美女的壓軸美女,她和春秋其他三大美女比較起來,最大的不同在於她出身民間,而且出場時是個少女(而那三位則是已婚的)。西施的容顏,清純稚氣,是苧蘿山下,若耶溪畔的一個浣紗女子,山水毓秀,獨得了“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八字中的“沉魚”二字。

眾所周知,西施是在全國選美中被發現的。勾踐回國後,派星探(相士)巡行各地,要找一兩個絕色的美女,通過包裝訓練,獻給吳王。

相士們在浙江諸暨縣南的苧蘿山下終於找到了浣紗美女西施。這裏有兩個姓施的村子,西施的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這隻是一種指代——她的本名不算好聽,叫夷光,爸爸是個樵夫,她主要幫人家浣紗,但是家庭條件差——因為吃的東西不好,心口總發燒,要用手背輕輕壓捂著,蹙著眉頭,惹人憐愛。

眾所周知,東邊那個村子也姓施,裏邊還有一個恐龍,叫東施,她的好美之心很強,經常效顰,用手一捂胸口,眉頭一擰,立刻飛沙走石,眾人避之唯恐不及。

範蠡得到相士們的報告,立刻跑到若耶溪畔,看見西施,果然美得令人目眩神迷,雖然生在山郊水畔,卻出落得清蓮似的惹人憐愛。一笑起來,娥眉婉轉,似喜含嗔,意味嫋嫋不絕,簡直就是白雪她的心,清風她的情了呀。在楚國見多識廣夜生活經驗十分豐富的範蠡,也沒見過如此美女。正這時候,西施唱道:

西施:(西皮慢板)

西施女生長在苧蘿村裏,難得有開懷事常鎖雙眉。

隻為著守清寒柴門近水,每日裏浣紗去又傍清溪。

怕隻怕損玉顏青春易去,對清波時照影白整羅衣。

範蠡一聽,不自禁想道:“就是說話口音重了點,語氣直白了點,如果加以培訓教導,必成絕世屹立的佳人。”

範蠡:(西皮倒板)

提起當年淚難忍,

待下官與姑娘細說分明。

我越國與吳邦舊有仇恨,為爭戰失了寨空有我軍。

我有心替主爺報仇雪恨,空有這救國誌怎奈無人!

範蠡這人不簡單,他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西施為了拯救國家的危亡,毅然跟著範蠡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於是,西施等十多名來自不同地區的美女,開始接受專業培訓,包括宮廷禮儀、歌舞、儀態、走台步和目光放電挑逗,此外還有美唇、護齒、畫眉、亮身等專業技巧,目的在於成為合格的美少女戰士,準備用裙子去統一吳國。

一同跟西施接受訓練的眾美女中,還有一個叫鄭旦的女孩,也是超級美女——姐妹倆練習完畢,課餘到附近大街上去逛,手挽著手,經常被本地色迷迷的老頭子跟梢,或者被附近的知識分子、電影導演搭訕。當她倆扭起腰肢,轉動屁股前進的時候,許多駐足圍觀的男生們紛紛流下鮮紅的鼻血。

在美女們的三年大專補習階段,範蠡屏除私心雜念,掃清身上那些與革命不相幹的情調,把西施就當成一個解除國家災難,蠱惑敵國君王的政治工具,克製自己對西施可能的任何喜愛之情。

三年期滿,越王勾踐經過測試,學員紮實用功,學習成效顯著,政治素質過關。於是讓範蠡帶著西施、鄭旦等一幹美女前往吳國。

據說,範蠡帶著這些美女上路,就像老鼠把奶酪給貓送去,一路上自己如何忍得住饞。於是範蠡在路上一時放棄原則,就跟西施好上了,火熱得如膠似漆,走了三年才走到吳國,路上還生了一個孩子。這是唐朝人的說法,也不知是真是假的。看來,唐朝人也是很八卦的。

得天下者得美女,不管怎麼樣,美女西施被“獻”到吳王夫差那裏,吳王一看,西施本有著青蓮出水的清美,經過前一時期的理論學習和雨露滋潤,變得桃花一樣美豔眷婉,令吳王頓時熱血沸騰。鄭旦則是一副梅花傲雪的樣子,給人一種冰清雅致的感受。二人一溫一涼,給夫差以山花爛漫和徑廊苔綠的雙重別致感受。

從此,西施的一顰一笑,都成為吳王神魂搖蕩、情思顛倒的病根,鄭旦的不即不離、冰豔矜持,也讓夫差孜孜不倦。夫差除了使勁地向越國人說謝謝謝謝,使勁地忙碌著,就再沒空說別的,幹別的了。

夫差把西施安置在靈岩山上——就是西南郊外勾踐曾經石窟養馬的那個地方,號稱“吳中第一峰”的。[注釋10]

吳王夫差為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岩山頂建大型王室園林“館娃宮”。宮內銅勾玉檻,飾以珠玉,樓閣玲瓏,金碧輝煌。夫差還在這宮裏用心創意,修了個“響履廊”,西施及宮女們穿著木屐在上麵走時,發出叮琮的響聲,木琴般的悅耳。又修了美池,畫梁雕閣,奇禽獻舞,珠歌翠舞,供宴無窮(吳王對我們西施還是愛的啊,在古代,這就是愛的表現啦,還要怎麼樣啊)。

至於西施愛不愛吳王,可能西施沒有考慮這個問題的內存。經過政治學習,這個“蓋世太保槍口下的”越國女孩,任務比較單一,就是消磨夫差的革命意誌,使他在不該腐敗的時候腐敗,不該玩女人的時候玩女人,總之是愛吧,又有點兒怪,不愛吧,又有點兒膩。但是,傳遞情報、吹枕頭風、搞破壞、搞運動之類的事,和西施無關。因為不涉及任何機密,所以也沒有任何危險(比較人道,也不需要有內心複雜的思想鬥爭),我們大可不必為她擔憂。

而這時候,走在返程路中的範蠡,心中則是酸酸的,悒鬱痛苦著。想著自己心愛的西施跟吳王溫存上了,範蠡喃喃自語:“以後伊就是吳王的人了……以後伊就是吳王的人了……”

於是,範蠡在馬車上唱道:“他一定很愛你,也把我比下去,分手也隻用了一分鍾而已。我應該在車底,不應該在車裏,看到你們有多甜蜜。這樣一來,我也比較容易死心,給我離開的勇氣。”

這些年來,吳王也並不隻是光泡妞不幹正事,相反,他很busy(忙碌)。

夫差打敗越國後,同年當即就北上,進攻陳國。這也客觀地說明了夫差保留越國的存在,是便於及早北上,去向中原爭霸。陳國是吳國從東南方向進入巴爾幹的必經之路,成為吳國打擊的第一個目標。當初,吳王闔廬攻入楚國郢都後,曾經要求諸侯來這裏會盟,包括叫陳國來郢都朝拜自己。但是陳懷公以“有病”為名,拒絕去朝拜,吳怒。夫差於是在伐越的公元前494年,於伐越後的八月,就進攻陳國。戰敗越王的同年八月,進攻陳國,頗有斬獲而還。

陳國跟蔡國一樣,都在楚國的東北部,吳軍入陳,令楚昭王和令尹子西等人非常恐慌。好在吳軍並沒有南下楚國的意思。

又四年後,公元前490年,“老不死蜥蜴”齊景公終於老死了。他從前學牛被孺子牽著,那孺子是個幾歲小孩,上麵本來還有哥哥,但不知道齊景公怎麼想的,竟把這小孩立為了接班人。孺子上崗沒幾個月,次年,就被卿族中最強的陳氏(已經打跑了樂、高兩氏)的掌門人陳乞殺掉。陳乞改立齊景公的另一個兒子為君,是為齊悼公。

下一年,吳國再次攻打陳國,楚昭王(在位已有二十六年)當即親自領兵來救,駐軍楚、陳邊境的城父,結果他不來還好,一來就病死軍中了。此外,人們看見有一朵紅雲像鳥一樣夾著太陽飛了三天,楚昭王請外國專家周天子的太史來分析,後者說:“這恐怕是要應在您身上——有大的災病了。可以禳祭一下,把災病轉到令尹和司馬身上。”

楚昭王說:“解除了腹心之疾(國家腹心,指自己),卻讓肱股(指令尹、司馬)病死,這有什麼益處兮?寡人若無大罪,天怎麼讓我天殤呢?若有罪,就當受罰,何必移到他人代受?”

於是不禳祭,結果現在到軍中就病倒了,隨即死去。楚軍裹屍而撤,陳國無奈,宣布聽從吳國。吳軍方才撤兵。(從時間上看,這時候正是勾踐在吳國“留學”歸國的一兩年時。)

下一年,公元前489年,夫差又向北挺進到魯國,來探索山東半島。魯國這時候早在二十年前叛離晉霸主,改聽齊國齊景公領導,但是齊景公前年死了,內政也不穩,吳國試圖叫魯國脫離齊陣營,改奉吳國為老大。或者至少魯、吳結盟。

夫差領軍到了魯國南部,派人到曲阜請魯國君過來會麵。魯定公剛剛已經死了,兒子魯哀公在位。魯哀公非常重視,跑到南部的棗莊地區與吳王會見。兩君搞了盟誓,建立聯盟。會後,吳國大臣(也許是太宰伯嚭)故意難為魯國,向魯國征取一百牢供禮(牛、羊、豬各一頭為一牢。天子才十二牢)。魯國人震驚,說:“從前我們給晉國的卿,才不過十一牢。怎麼你們瘋了?”

“我們是王啊,按照王製,享受卿的十倍待遇啊。”

“沒這個道理的,周王製禮,天下最大的數,不過十二,一百是打哪兒來的啊?”

吳國人不理會,閉上眼,魯國惹不起,隻好拿出三百頭牛、羊、豬打發吳人。

吳軍走後,到了秋天,魯國執政卿季康子(是季桓子的兒子,季桓子四年前死了)覺得吳國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想滅掉附近的邾國,邾國和魯國是老仇家。魯卿孟懿子也讚同。他倆都是貪圖邾國的土地。下麵的大夫都不樂意,說邾國是吳國的小弟,這麼幹,等於背叛剛剛盟誓的吳國。季康子還是出兵去打邾國,並且滅掉了邾國。邾國的亡國大夫跑到南邊求救於吳。

次年,公元前488年,吳王夫差怒而來懲罰魯國,親自率兵進攻,奪下魯國的武城、東陽,駐軍泗水邊上。

魯人向來勇士很多,半夜的時候,拉出七百人的敢死隊,比賽“原地負重跳高”,連續跳了三次,淘汰了三輪,挑出最優等的三百人,要摸黑偷襲吳王。夫差恐懼,一宿換了三地方。

但是魯國勇士並沒有出擊,有人對季康子說:“靠這三百勇士,不足以傷害吳軍,反倒把國內的勇士都給犧牲了,不如算了。”

於是季康子沒有行動。

這時候,夫差派人向魯國提出講和,季康子答應,大夫士服景伯說:“從前楚莊王圍攻宋國,宋國被圍得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但最後都沒有跟楚國人搞城下之盟。我們現在還沒到受不了的時候,卻要有城下之盟,這是自暴自棄啊。吳國遠來,不能持久,就要回去了,請再堅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