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兩年之內,三次駕車出征,故稱“三駕之戰”,晉軍以一部兵力,調動楚軍全部奔波。楚軍被動進退,魯鈍無主,疲敝不堪。
為什麼楚軍不也隻派部分兵力去迎擊晉軍呢?這是因為,楚國的令尹和司馬關係不算太好,此外還有其他很多尹,打仗的時候,誰都不願意單獨領兵去,怕戰敗了擔責任,或者勝了被人嫉妒,於是要去就一起去。
既然楚國人不來了,“三駕蜥蜴”晉悼公就和中原變色龍鄭國,簽署巴爾幹和平條約,在蕭魚舉行諸侯大會,晉悼公、鄭簡公、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親臨現場,參加會議的領導幹部還有莒國、邾國、滕國、杞國、小邾等國家和地區的君主及代表。晉悼公手執牛耳,以盟主身份發表重要講話,呼籲全球和平與地區合作。蕭魚大會,標誌著晉國霸業至此再興。而楚人隻能待在江漢地區洗澡堂裏,掰著跑爛的腳丫板獨自苦笑。
會後,晉悼公下令赦免鄭國戰俘,禁止炊事員亂砍樹林,禁止多國部隊侵掠百姓,使鄭國人頗為感動,從此鄭國幾十年追隨晉國,再不叛離。
蕭魚大會回來,晉悼公領了好些紀念品,三個歌星,三十乘防衛用戰車,七十乘其他類別的戰車,配備戰車的甲胄一百套,編鍾兩套,樂舞演員十六人,都是鄭國送的。音樂是鄭國的土特產。晉悼公分了一半兒樂器和歌星給魏絳,感謝他從前獻和戎之策,使國家可全力南下打這“三駕之戰”。
這時候的春秋,已經有禮崩樂壞的趨勢,周天子製定的“雅樂”,場麵恢弘卻賣不出票去,關注平普人物的悲哀和愉樂微乎其微,因而動人之處也微乎其微。傳統的雅樂以鼓、鍾、磐為主,打擊樂。而鄭國人送來的流行樂表演,則是絲竹之音,吹拉彈唱,嗚嗚咽咽,很是熱鬧,其中最重要的樂器是“竽”,就是南郭先生耍的那個東西。
“鄭、衛新聲”熱情奔放,節奏快,感官刺激強,就是俗了點兒,守舊的人們都反對它,但年輕人喜歡,晉悼公的兒子(晉平公)後來就喜歡“鄭、衛新聲”,師曠大爺(古代的瞎子阿炳)於是歎息說:“公室將卑乎!”
雖然山西人征服了鄭國,但從鄭國拉回的戰利品,又從文化上征服山西。山西人越來越喜歡“鄭衛流行樂”。文化借助軍隊的馬蹄來傳播,後來,希臘文化之於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的軍隊也是如此。
五
“三駕之戰”後下一年,吳國第一位稱王的國君壽夢同誌死了。壽夢這名字霸氣,給人感覺跟薩達姆似的。壽夢當政二十五年,把一個類似紮伊爾一樣的蠻荒國度,發展成交通中原大國的後來新秀,把楚共王折磨得像鬧了痔瘡一樣渾身難受。
又下一年,公元前560年,為政三十一年的楚共王死於盛年了。楚共王是個可憐孩子,十歲的時候,爸爸楚莊王就去世了,沒教會他當恐龍的要訣。但是,十歲即位的楚共王當國君非常努力認真,在鄢陵之戰,他親自登上危險的巢車觀察敵情,發明了“甚囂塵上”的成語,接著又在戰鬥中變成了獨眼龍。但是他畢竟缺乏經驗,繼鄢陵之戰失利,東邊殖民地也被吳王壽夢搶去好些,水軍也被吳國人打散,最後在“三駕之戰”他把中原霸位徹底交還晉悼公。
楚莊王在天有靈,一定會悲慘地說:“我生下的是恐龍蛋,孵出的卻連蜥蜴都不如兮!”
楚共王也深深自責,愧對先人,辱沒社稷,臨死前他要求,給我諡為“靈”或者“厲”吧。大夫們不說話,因為這是壞字,他就反複重申,迫使大夫們接受,然後在淒惶悲愴和無窮遺憾中,升上天堂找他爸爸去了。
楚共王時代,楚工匠在鑄銅工藝中發明了失蠟法,焊接技術也大放光彩,已掌握錫焊、銅焊、鉛錫合金焊。而“失蠟法”工藝是拿易熔材料(如動物油、黃蠟)製成藝術品模子,多次澆淋泥漿,塗上耐火材料,使其硬化,製成鑄型,再經烘烤化蠟,使蠟油流出,形成型腔,然後澆鑄銅液,鑄成結構和紋飾極為複雜的青銅器。失蠟法開創了世界鑄造工藝的新方向,比傳統的分範合鑄法做出的器型和小附件形態更加精致繁複,造就了楚國青銅器的精繁特色。
楚國的青銅器因此領先於同時期代表歐洲頂尖水平的希臘文明。正在奧運會上比賽跳高的希臘人,雖然也是處在青銅時代,但他們的青銅工藝隻夠鑄造形製簡單的兵器,精美複雜的生活祭祀器具是不會的。
楚國不但物質資源豐富,皮毛、鳥羽、象牙、犀革輸往國際,經濟實力可以支持長期作戰消耗,而且楚人打仗都能玩兒命,兩湖民風強悍,屬於“九頭鳥”,但他們戰略上總輸人一籌,這也難為了楚共王,敵人太狡猾了。盡管楚共王本人有強烈要求,大臣們在他死後還是給了他一個“共”的好字眼。接替令尹子重的新令尹子囊說:“國君撫有外地的蠻夷,使得諸夏相屬(好幾個華夏的諸侯國聽楚國的話),如此偉大,臨死還知道自己的過錯,難道這不是恭敬嗎?應該給他一個‘共’(恭敬)的諡號。”
大夫們都讚同。楚共王知錯知改,覺悟可貴,人有一念之善心,尚且可以成佛,楚共王諡為共,不亦宜乎。
楚共王臨死請求諡自己為“靈”一事,傳為美談,體現了楚文化一種嚴厲精進精神,僅此一項好處,楚成王成為春秋十大蜥蜴之第四——獨眼蜥蜴。
楚共王閉上自己的“獨眼”的時候,按道理別人是不該去趁喪打劫的,但是,吳王壽夢的兒子諸樊不理那一套,出兵襲楚,被養由基派出的誘兵,引入埋伏圈,殺個大敗,壽夢的一個孫子遭逮。養由基以此向舊主獻上一份遲來的愛。
吳國挨打以後,哭著找晉老大,要求報仇。晉悼公不管,中軍佐範匄對吳國人說:“你趁人家新喪出兵,該!”
晉國這一年也在辦喪事(公元前560年的喪事真多啊)。晉國執政官、“三駕之戰”的指揮官智瑩先生在勝利的兩年後也辭世了。
二十七歲的晉悼公命令,由中軍佐範匄(範文子的兒子)繼任元帥。
晉國四軍八卿的階級順序由高到低依次是:中軍將(元帥)、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新軍將、新軍佐。通常都是按這個順序論資排輩地提拔。中軍將死了,固然是中軍佐繼任。但是,範匄推辭,說中行偃年資長。於是,排名第三的上軍將中行偃上去做了中軍將(即元帥)。
晉悼公命上軍佐韓起(韓厥的兒子)順序上升,補中行偃空出的上軍將的缺位。韓起說自己本事不如趙武,請趙武接任(就是趙氏孤兒啦,慘案以來已經二十二年了)。但是趙武目前是新軍將(晉悼公一即位時提拔任命的),與上軍將之間還隔著上軍佐(韓起)、下軍將(欒黶)、下軍佐(士魴,剛剛也死了)三個台階。提拔趙武不合適。晉悼公就請韓起下麵的下軍將欒黶去補上軍將的缺。一看中軍佐範匄和上軍佐韓起這倆比自己級別高的人都帶頭謙讓,活寶欒黶也趕緊謙讓,說我本事不如韓起,韓起願意讓給趙武,就聽他的好了。
於是,新軍將趙武躍過上軍佐(韓起)、下軍將(欒黶)、下軍佐(士魴,已死),補升為上軍將(排名第三)。下軍佐士魴(士會的兒子,範文子的弟弟)也死了,排在其下的新軍將趙武又提上去了,於是這又出現兩個空缺,晉悼公就按順序升新軍佐魏絳做下軍佐(補士魴的空子)。而新軍將(原趙武)、新軍佐(原魏絳)的位子就都是空著的,晉悼公幹脆裁掉了新軍。晉國恢複了從前的三軍編製。這也是為了顯示對天子的尊重。大國軍隊,不能超過天子軍隊的一半,而天子都是六軍。
晉國的元帥,從趙盾、郤缺、荀林父、士會、郤克、欒書、韓厥、智瑩一路下來,各領風騷十來年,如今少壯派新任元帥中行偃簡曆如下:
中行偃,是荀林父的孫子。荀林父做元帥前曾經做過重耳時代的步兵獨立軍(即所謂上行、中行、下行)的中行將,因官職得氏“中行氏”,成為中行氏第一人。中行偃就是荀林父的孫子。荀林父的弟弟荀首封地在智,得氏為“智氏”,其兒子智瑩剛剛在“三駕戰役”中擔任元帥兼執政。
中行偃和範匄都是少壯派,曾經吵鬧著攻打逼陽,久攻不下後又要放棄,挨了元帥智瑩的幾案砸腦袋,最後好歹攻下來了。
中行偃受命為元帥的下一年,公元前559年(楚共王的兒子楚康王第一年),就對秦組織了一次遠征。就像晉國在拚命拉攏吳國一樣,楚國這幾年也學著跟西陲秦國拍拖,楚共王還娶了秦景公的妹妹,用意顯然是節製晉國。
秦國自從七十年前的崤之戰被晉軍伏擊殲滅以後,就再也不“秦晉之好”了,如今改成了和晉國的仇敵楚國互相嫁閨女。成了“秦楚之好”。在晉軍“三駕之戰”中的第二駕,楚國還向秦國請兵,秦景公派了少量部隊,跟著楚軍去救鄭國,雖然沒有撲到,撲了個空,但秦國已經從行動上又與晉國為敵了。
於是今年,晉悼公命令新元帥中行偃,率領多國部隊,向西三百公裏,攻擊秦國。
他們渡過陝晉大峽穀中南北流向的母親河——黃河,翻越拔江而起的對岸高山,又跋涉多天,來到關中平原的涇水(渭水的支流,南北流動)。但是諸侯多國部隊卻不肯渡涇水,霽雪他鄉樹,春燈獨夜船,在這陌生的黃土高原,雨夜霜晨裏,容易著涼。諸侯大軍踟躕不進。其實,那時候的黃土地,到處是森林和可愛的動物,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比現在要好。
叔向同誌做了很多說服工作,魯國和莒國人才答應渡河過去(叔向終於出場了,這小子太能說,屬於長舌男,嗬嗬)。
不料過河時,秦國人在涇水上遊放毒,諸侯軍馬,被“西毒秦景公”給毒死很多——投毒的劑量很大,被水稀釋一遍,居然還能毒死人,可見是劇毒。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生化武器。
諸侯國軍一邊拉肚子一邊走到了陝西涇陽,想跟秦國人講和,老毒物不願意,元帥中行偃沒辦法,向怨聲載道的士兵發出指令:“明天早上起早點兒啊,雞鳴而駕,唯餘馬首是瞻!”(中行偃這裏創造了一個成語)。
下軍將欒黶(前三軍元帥欒書的兒子),聽了以後一撇嘴,說道:“這算什麼鳥命令,一點兒作戰計劃都沒有,更談不上縝密部署,跟著你的馬頭亂走?你算什麼東西!我的馬頭偏要向東。”
說完,這個活寶欒黶(就因為他爸是高幹),帶了自己的下軍,撥過車轅,開回晉國老家去了。
元帥中行偃給晾在一邊,苦笑了一下,說:“都是我不好。大軍掉頭回去。別在這兒現眼了。”
晉國人把這次虎頭蛇尾的奔襲戰,戲稱為“遷延之役”。
(欒黶確實是不服長官,但中行偃這次也是瞎指揮,什麼唯你馬首是瞻,拿我們三軍六卿當玩具兵啊。)
“遷延之役”鬧了一通,沒有製服秦國。而與此同時,東方的齊國自齊晉鞍之戰以來三十年,又好久沒受晉國敲打了。大蜥蜴齊頃公的兒子齊靈公如今已在位二十四年,又心中癢癢,有重做山東霸主之想,此時宣布背離晉國,自己單幹了。
下一年,公元前558年,霸主晉悼公正準備應對齊國的突變,不料晉悼公卻去世了。
三十歲的晉悼公,走完了他轟轟烈烈的一生。他即位於“三郤”橫死、厲公被弑的危亂時期,采取內撫人民,外結戎狄,交好諸侯,三駕戰楚的策略,在韓厥、智瑩、中行偃的先後輔佐下,八年之中,九合諸侯,無可爭議地複興了祖先霸業。隻可惜英年早逝,東風不與,外難尚未全靖,列國等待恩澤,他就先行一步離開,與自己所熱愛的國家人民未能相守到老。
被老天妒忌的晉悼公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曆代晉君中白璧少瑕者,性情中人,才智氣度佳,對下麵人和氣可愛,所以才有祁大爺“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美談。曆代晉君都殺大臣,唯獨晉悼公沒有。
晉平公作為悼公的兒子隨即即位,因為歲數還小,先不搭理齊國。晉平公三年,齊國又南下進攻魯國,魯國是晉霸主下麵的追隨國家,當即跑來向晉國告狀,要求盟主出麵幹涉。晉平公當即帶著元帥中行偃,率領十二國諸侯,向東殺奔齊國。
齊靈公在山東平陰地區依靠長城據守,長城外麵又挖了一裏寬的溝作為防護,下麵人勸它借助這馬其頓防線固守不出,齊靈公非要出去打,結果被聯軍斷了後路,想回來回不來,一裏寬的大溝成了齊軍的,溝上溝下齊軍死傷眾多。
元帥中行偃又在附近山澤遍插旌旗,用戰車拉著樹枝子攪土亂跑,偽造出千軍萬馬的樣子。齊靈公看了,幹脆連夜遁走。
晉等十二國聯軍跟蹤追擊,直追到臨淄,火燒臨淄西門雍門,又燒東西南北四郭。郭就是外城牆與內城牆之間的老百姓居住區。內城牆圍出的是貴人居住區,也稱宮城。齊靈公躲在宮城裏,嚇得上了馬車就要跑。他的太子光說:“晉軍來得這麼急,可見隻是為了搶東西,其進銳者,其退也速。爸爸不要跑!”齊靈公不聽。太子揮劍斬斷馬脖子與車轅連接的皮帶,齊靈公這才下車不跑了。
隨即晉軍攻擊臨淄內城不下,就果然棄了臨淄,向東直打到濰水,到了次年一月,楚軍來救齊國(因為齊國叛晉了,所以楚就跟齊好),晉聯軍方才收兵回國。
接下來,又像從前範文子說的那樣,“外寧必有內憂”,戰敗齊國,晉國內部又開始折騰了,得勝回來次年,晉國發生欒盈之亂。
[注釋1]日本人攻打徐州之台兒莊,是為了把他占領的中原地區與江蘇、上海連成一片,這和晉國人攻打逼陽以便吳國和中原乃至晉國連通,戰略意圖是一樣的。
[注釋2]一般城門有兩扇開合的大門,垂直上下還有懸門,提高防禦能力。懸門主要用於大門攻破後,截斷湧進城內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