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謀殺並沒有結束。九月,晉靈公又想了個主意,擺下鴻門宴,要宴上殺死趙盾。晉靈公還專門養有一條猛犬,叫獒,簡直就是條狼,身高四尺,人高狗大,咬住人絕不鬆口,不死不放嘴。晉靈公準備筵席上用它。
收到請吃飯的邀請後,麵對自己親手扶立而日益荒謬的暴君,趙盾知道不是好事。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為國家社稷穩定,趙盾還是帶著副官提彌明昂然赴宴。(提彌明是他的車右,戰車上的保鏢。)
酒剛開始喝上,兩廂的晉靈公的甲士也布置好了。提彌明上前拉住趙盾:“國君賜酒,按禮儀喝三杯就夠了,再多無禮。”說完,拖了趙盾就往外跑。
晉靈公趕緊叫喚:“關門,放狗——!”於是那隻大獒“嗷——”的一聲躥到殿當間。提彌明是個訓練有素的保鏢,三拳兩腳把半人高的惡犬擊斃。呼啦後麵的甲士又全上來了。趙盾抱腦袋奪門而出,提彌明斷後,被砍成肉泥。甲士剛要追,自己內部卻開了花了——其中一個甲士反水,就是桑下那個餓人,終於找到工作了的——他劈裏噗嚕跟同僚甲士毆成一團。一看敵人自己鬥起來了,趙盾趕緊以撒丫子跑丟了鞋的速度逃出宮殿,來到大街上,僥幸逃得活命,也不敢回家,出城往國境線奔,打算像他爸爸趙衰似的,也跑到翟國去避難。[注釋4]
這時候,趙盾的堂弟趙穿,是個莽撞人,就是河曲之戰中的大嘴巴,聽說趙盾被國君打跑了,就對自己的私屬嚷嚷道:“國君太不像話,你們跟著我,找國君給我大哥求求情。”
於是莽撞人趙穿見了國君晉靈公,二話不說,把這個可恨可笑又可悲憐的昏君小夥子給殺了——他其實滿可以不當國君,當個春秋時代無憂無慮的鄉下野小子多好,愛怎麼打鳥怎麼打鳥。
趙穿迎接趙盾回來再立新君。
趙盾說:“算上晉靈公,老晉襄公的兒子迄今已經死了倆了,想挑再好的也沒有了,還是找襄公的弟弟吧。”於是,趙盾讓趙穿從洛陽迎來晉襄公的弟弟,即位為晉成公,此年為公元前607年,晉靈公十四年,南方的楚莊王已經即位八年,進入其青春後期了。
晉國的胡鬧終於收場,晉成公即位。此人是重耳最小的兒子,名叫黑臀(實在不雅),他生下來屁股有塊胎記,估計還是黑的,所以叫這名字。
晉國更始,皆大歡喜。不料,這時候,有名的史官董狐卻出來了,他在檔案裏寫道:“趙盾弑其君。”然後拿到朝堂上給大臣們看。趙盾很驚詫,向董狐說理。董狐回答:“你是國家正卿,你逃跑但是沒有逃出國境,你回來了也沒有殺死作亂的人,我不說你弑君說誰呢?”
趙盾也沒奈何,背了這個惡名。這就是所謂“董狐直筆”,傳為史學美談。後來孔子聽到這件事,說:“董狐是古代優秀史官,據法直書、毫不隱瞞。趙盾是優秀上卿,遵守法製甘願承受壞名聲。可惜呀,如果趙盾逃出國境,也就免除罪名了。”——難得他老人家誇別人一句好。
趙盾被太史董狐按了“弑君”惡名,但他沒有借助自己的衝天勢力強求改寫,也沒有殺這個仗義直筆的董狐,可見他的確“心古”一些,比起後來齊國連殺兩個史官的崔杼,或者大興文字獄的“我大清”,要雅量高致得多了。後世人都很同情趙盾,不過趙盾毛病也很多。千秋功罪,還待後人和高人評說吧。
公元前7世紀的風雲變幻和粉墨登場的將相王侯,就在我們麵前已經全部魚貫而過了。在我國偉大的曆史長河中,公元前七世紀是偉大中的偉大者,美好中的最美好者。在這一百年裏,大的戰役有長勺之戰、泓水之戰、假虞滅虢之戰、韓原之戰、城濮之戰、崤之戰等等,穿插其中的春秋五大恐龍像五彩流星一樣劃過我們遠古的夜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成王。齊桓公以其王道風範,北驅山戎,存衛複邢,南平召陵,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高山仰止、不可逾越的一矗豐碑;宋襄公以其仁,獲得他不可替代的曆史地位;晉文公以其智,南擊狂楚,西卻強秦,維護了中原的衣冠文化;秦穆公以其公益精神,誠樸憨厚,扶助晉國,獨霸西戎;楚成王則是南方異域的代表,九歲即位,奮戰四十六年,艱苦卓絕,死不瞑目,鞭撻中原,正是他促成了齊桓公和晉文公在諸侯們的需要及擁戴下,成為北方霸主,雖然有時猶豫不決,帶有一些文化自卑心理,但他尊待重耳,fairplay(公平條件),對華夏文明抱著開放的心胸,同時又與他的後人一起,把楚文化這顆曆史明珠,發揚光大,餘波一直推動和滋養到未來的兩漢時代。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不知有多少人,願意向往那夢中的春秋,質樸自由的時代。公元前7世紀這一百年裏,超群絕倫的堅強人物還有晉獻公、楚武王、楚文王、周襄王,還有其他可愛人物如晉惠公、魯桓公、魯莊公、齊襄公、衛懿公、晉靈公、蔡哀侯(這倆是活寶)。這一百年的慷慨悲歌人物,有長於論戰的曹劌,據實直書的董狐,年少多智的王孫滿,年中多智的狐偃、陽處父,年老多智的蹇叔;長於治國的管仲、子文、趙衰、趙盾、百裏奚;搖舌唇辯之士寧戚、屈完、呂飴甥、燭之武;將星子玉、先軫、先且居、孟明;心有原則、視死如歸的臣子荀息、慶鄭、共華;不怕死的猛士曹沫、鉏麑、鬻拳、桑下餓人,以及美女文薑、息媯、宣薑、驪姬、齊薑,壞蛋易牙、慶父、優施等等,還有可憐人急子、申生、南宮長萬、裏克、介子推等等,以及部分色鬼和變態。我們這個名單羅列到這裏吧,再說下去還得有幾十號人物。
這一百年裏的政治,天子式微,禮樂征發由諸侯出。各國除了有少量的布衣士人如管仲、百裏奚登上了政壇,主要還是世代卿族為政。因為是卿族為政,以家族形式,而不是流動的職業官僚,所以基本上文武不分。軍事方麵,宋襄公那種仁義之師的正規軍陣戰還是主要作戰形式,但奇變戰術和伏擊偷襲也日漸出現。科學方麵,周天子史官甚至在世界上第一次觀測記錄到了哈雷彗星。
這個世紀末的最後一件我沒說的事,是公元前601年,晉成公(黑臀)第六年,晉國上卿趙盾逝世。十幾年後,趙盾的子孫還遭到了滿門抄斬,隻存活了一個孤兒趙武,是趙盾的孫子。這就是戲台上的“趙氏孤兒”。
五
趙盾權力雖大,但還不能說是專權。後來,到了春秋後期,晉國六卿專權,國君和公室(不是辦公室,是國君一族)的權力不斷被削弱,慢慢變得“政在私門”了,諸侯國君也像周天子那樣靠邊站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成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最後墮落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這是孔子所最討厭的。為了維護君族的統治,孔子搬出了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理論,但是沒有人理他那一套。這種權力下移,似乎是分封製所注定的。
不過,國君們的反撲貫穿了整個春秋,也是相當凶猛的。晉景公曾經滅掉先氏,晉厲公滅郤氏,晉平公滅欒氏,其他羊舌氏、祁氏、範氏、中行氏都是在卿大夫的內鬥或晉國君的辣手下被整族整族地從史書上抹去。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易經》的意思,所以大家族都要有家法,遇上不肖的子弟,都要亂棒打死。不過,即使防微杜漸、積德行善,一個家族延伸久了,難免樹大招風,在門閥勢力的鬥爭中,變成眾人眼中的釘子,最後像《紅樓夢》的賈府一樣,成為白茫茫的一片真幹淨。就是一個家族大了,招惹的恩仇最後將埋葬掉它。月滿則虧,弦緊則斷。趙家就是這樣被滿門抄斬的。
趙衰為人謙讓,趙盾就性格剛烈,此外趙同、趙括、趙嬰齊則傲慢無禮。這哥仨都是趙衰的兒子,趙盾同父異母的弟兄。趙盾在靈公、成公年間執政完了,在晉成公六年時趨勢,他的親兒子趙朔嗣位,還娶了晉成公的女兒為夫人,即趙莊姬。不料這位金枝玉葉趙莊姬公主卻跟他們的三叔趙嬰齊私通。趙同,趙括捉了奸之後,決定把奸夫趙嬰齊放逐到齊國。趙嬰齊說:“有我在,欒氏不敢加害咱們趙家,放逐我,兩位兄長怕要罹禍了!上帝啊,饒了我吧,都是一個爸生的。”趙同、趙括沒有接受,還是把弟弟趙嬰齊驅逐去了齊國。這是晉景公(晉成公的兒子)十四年的事。
晉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趙莊姬因為情夫趙嬰齊被趕跑了,倍感生活無聊,遂向晉景公誣告說趙同、趙括要作亂。欒氏、郤氏也跑來作證。於是晉景公可逮著機會了,恨不得這些尾大不掉的白眼狼大夫們都死掉,趕緊把趙同、趙括滅族。老趙家就剩下一個趙氏孤兒,即趙朔的兒子趙武,讓他媽媽趙莊姬養在深官裏,看他媽媽是國君的姐姐的麵子上沒殺。隨後,韓厥(此人是趙盾提拔的,對趙家有情有誼)找晉景公求情,說:“趙衰有功,趙盾很忠,如果他們的後代沒落好,人們就不願意學著立功和忠誠了。《周書》說‘不敢侮鰥寡’。”於是晉景公複立趙武為趙氏的掌門人。趙氏幾戶滅家,靠著韓厥幫忙,保住了趙盾的孫子趙武。這是《左傳》的說法。
《史記》作者司馬遷另有一種接近小說家的說法。司馬遷大爺因為被漢武帝欺負了,所以整天幻想俠客義士之類人物去踩平大路。於是他在趙氏慘劇裏也弄出兩個義士——公孫杵臼和程嬰。司馬遷說:“故事是這樣的,晉靈公生前有個寵臣叫屠岸賈,到了晉景公三年,屠岸賈向晉景公進讒言,翻出‘趙盾軾其君’的曆史遺留問題。”景公點點頭,把大拇指豎起來(這是古羅馬皇帝的殺人手勢,拇指往下一按,人頭落地)。隨即趙同、趙括的人頭落地,遠處的趙朔坐家裏也不反抗,他說:“我們趙家世代忠良,我寧可去死,也不給祖先抹黑。”所謂族大逼君,連主子都忌恨趙家,沒辦法,趙朔也被幹掉了,他剛生下兒子趙武,靠兩個知名的忠義門人——杵臼、程嬰保護,采取類似狸貓換太子的手法,偷著從宮中帶出。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滅家慘案發生時,趙朔的媳婦帶著身孕,跑到弟弟晉景公的宮裏住下,隨即生下小孩趙武。屠岸賈又帶著人來宮中搜查這孩子,趙朔媳婦一時把孩子藏了起來。但是屠岸賈還會再來。沒辦法,義士杵臼隻好找了個別人家孩子,假冒是趙武,抱在懷裏。程嬰把這個情況舉報給屠岸賈。屠岸賈得知後,高高興興地殺死了杵臼和假孩子。真孩子趙武——趙家最後這點兒骨血,由程嬰從宮中偷著帶出,藏在民間撫養。
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故事。戲台上唱的趙氏孤兒就是按這個來的。後來趙家又恢複元氣,孤兒趙武十五歲,出落得弱不禁風、神經過敏,執政官韓厥向景公建言,恢複趙武的貴族身份,歸還封邑。趙武逐步步人政壇,從將新軍、將上軍,一點兒一點,終於在二十五年後執晉國國政。搭救和撫養趙武的忠義門人程嬰,在趙武有出息以後,又殺死了屠岸賈報仇,心滿意足的程嬰也不想再活了,趙武怎麼攔也改變不了他的主意,由著他離開這個血腥的人間,去天堂找他的老哥們杵臼了。
趙武為政七年,溫良恭儉讓(跟他爺爺趙盾反了個個兒),到他死於任上時候,經曆坎坷的趙武變得未老先衰,年僅四十七歲,但是《左傳》上的他一幅老態龍鍾,跟諸侯會盟,光揀泄氣的話說,什麼“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什麼“朝夕不相及,誰能待五(年)?”眾大夫使者看著堂堂晉國首相光說些苟且偷安、混飯過日子的話,以及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的大真話,都驚異地瞪大了眼,與會使者紛紛認為“趙孟將死矣!”
果然,這個頹廢派的執政大臣當年死去,他也是被上一代的慘劇和兒時的坎坷摧毀了健康的心理。
趙武的兒子趙成繼立,其後是趙成的兒子趙鞅(趙簡子)接班。趙鞅可是個咄咄逼人的鐵腕人物,與知氏、韓氏、魏氏一起滅掉了範氏和中行氏,擁有晉陽、邯鄲等大城封邑。趙家的實力和財富再次淩駕於國君之上,無諸侯之名而有諸侯之實。
趙鞅的下一代是趙無恤,趙無恤滅掉代國,聯合韓、魏兩家,淹死智伯,終於實現轟轟烈烈的三家分晉。
趙家帶領河北、河南、山西的毗鄰地域,是為趙國。趙國後來的名人,有享譽戰國四公子美名的平原君趙勝,也有紙上談兵的敗將趙括(此“趙括”非剛才被滅族的彼“趙括”也)。
司馬遷說過,三晉之地,多權謀機變之士。權謀機變,那就不夠慷慨悲歌。綜上所述,趙的悲歌,比起燕來,總要蒼白一些,不過呢,趙地的女子倒是蠻漂亮的!
古代趙姬多美麗,私生活也開放,如上麵的趙莊姬。這大約是因為趙地的北疆——比如中山一帶,就居住了夷狄的異族,相互掠奪俘虜,於是就和趙人之間有了許多混血的產物,往往便多了美姬。中原衣冠文化雖然很驕傲,但論起女孩,還是夷狄的更性感些。那時期著名的性感女孩兒如妲己、褒姒、驪姬這一群紅顏禍水的狐媚子,都是夷狄的子女。她們的家園被中原摧毀了,她們作為貢獻品送給中原的天子國君們,與此同時也把中原天子們搞得亡國了事。
[注釋1]此戰發生在黃河曲折大拐彎的地方,故名“河曲之戰”。黃河從北向南流動再向東拐去,具體是今永濟縣地區。
[注釋2]以上戰車規格描述,據《考工記》。
[注釋3]趙盾走下席子,如同從老板椅上起來,是主動示敬的表現。此事據《國語》。
[注釋4]這個桑下之餓人,按《呂氏春秋》《說苑》等書記載,終於是戰死了。